对老百姓来说呢?
虽然他们被秦老板扒了一层皮,但是平时烂在地里也没人要的蔬菜,鸡鸭,还有山货,都能送到京城,卖上好价钱。
算起来,他们也是得利的。
秦老板不算个好东西,但是朝廷施行青苗法,他发了财,朝廷弄农产品基地,他又赚了钱。不管是自己,还是王宁安,谁上来都让这个貌似地痞山大王的家伙,赚得盆满钵满,事业越来越大。
奥妙究竟在哪里呢?
王安石带着满腔的疑问,他继续自己的行程,寻找着答案。
在往后的日子里,王安石的足迹,几乎踏遍了整个大宋,他甚至坐船,扬帆出海,去倭国,去交趾,到处观察。
渐渐的,王安石注意到,在这一场变革之中,有很多秦老板一样的人,他们出身不怎么样,手段也不怎么光彩,但是他们脑袋灵活,能把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联系起来。
懂得做东西的,在他们手下做东西,懂得销售的在他们手下卖东西,懂得金融的,替他们算账……而这些草莽匹夫,就凭着一股子狠劲儿,一股子闯劲儿,不断拓展事业版图,在这场剧烈的变化之中,顺风顺水,越混越精彩!
与传统的士绅相比,他们没有半点可取之处,一个个土得掉渣,又是张狂,跋扈,动不动就骂人,粗鲁不文。
可就是这些家伙,每个人每年能给朝廷提供上万贯,甚至几十万贯的税收。
王安石百思不解,一直到了江南,他亲眼目睹了几千吨的海船建造过程。
在庞大的船体面前,人渺小的如同蝼蚁。
几百号工人,分成不同的类别,不停忙碌,采购物料,加工零件,组装拼接,最后进行海试,载满货物,扬帆出海,一走就是几万里!
看到了这里,王安石突然顿悟了。
他想通了,这些粗鄙的家伙,他们拥有最关键的本事!
就是组织协调!
他们能驾驭复杂的工作,把原本不相关联的东西,联系到一起。
传统的士绅呢?
靠什么为生?
最基本的就是兼并土地,种田收租子。
复杂一点,种棉花,种桑树,出售给商人。
或者是从某一个地方,采购特产,运到另一处销售,赚取差价。
更高级的就是弄柜房,金银店,放贷,也就仅此而已。
可新近崛起的这些草莽不同。
他们需要发掘人的优势,把人力,原料,市场,通过管理,整合到一起,以求得最大的生产效率,获得最高的报酬!
谁都知道,一支乌合之众,是打不过训练有素的强兵。
在商场上也是一样。
优雅的士绅,其实更像是一群毫无组织的乌合之众,这些粗鄙的家伙,反而是真正所向睥睨的正规军。
他们创造了十倍,百倍,甚至千倍,万倍的效率。
随之而来的就是产能暴涨,价格下跌,越来越多的精致商品供应给城市,销售到海外……王安石看到了这帮人的厉害,当然也看到了这些人的狠辣。
他们可以毫不犹豫使用童工,也忍心给工人吃比猪食还差的东西,更悲催的是矿工,有些直接被掩埋了,这帮黑心的家伙居然能若无其事,简直丧心病狂!
王安石一路看着,一路想着,一颗心不断受到淬炼,他终于清楚,以往的自己,还是太书生了,太想当然了,他不断修整着自己的想法,完善着自己的见识。
总有一天,王安石坚信,他能完成修炼,到时候王宁安也不在话下!
……
拗相公在修炼着,他的路还很长,王宁安却忙碌不止,连喘气休息的时间都没有。
天不亮出门,到了满天星斗,也回不了家。
偶尔回来,倒头就睡,跟一头死猪似的。
这些日子,第一批培训的官吏已经进京了。
该教他们什么,又该以哪些地方作为案例,改变这些僵化的大脑,全都需要王宁安斟酌,又是朝政,又是官员教育,还有那么多的破事,王宁安觉得自己要是能分成三四个人,或许能撑得下来。
不过别管怎么忙碌,有些事情王宁安还是记在心上的。
比如他之前就怀疑有人替曹皇后传递消息,最大的嫌疑落在了二皇子赵宗霖的身上,王宁安就让人排查赵宗霖交往的人员,看看究竟是通过什么渠道泄露的消息。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以王宁安的势力,想弄清楚这些,并不算很困难。
他仔细排查之后,发现赵宗霖在皇家书院的时候,和一个姓黄的先生关系很好。这位姓黄的先生经常给他开小灶,教他书法,诗词。
赵宗霖身上也有赵家的血统,而老赵家的人多少都有点艺术细胞,赵宗霖的飞白体,已经小有成就,甚至比赵祯年轻时候还要漂亮!
这位黄先生以低调谦恭著称,貌似什么事情都不掺和,只是一心研究学问,可是仔细清查之后,却发现他是张载的门人。
张载是二程的表叔,同为洛学一派。
“是他,就是他!”
邵庸咬牙切齿,他终于想起来了,那一次酒宴,他写了几首梅花诗,而当时,张载就在场,一定是他把诗词记下来,然后大肆传播……没准,就是他故意设圈套,害自己中招呢!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