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王不停抱怨,却发现孙子嘿嘿直笑。
“怎么,我说的不对?”
“对,对,就是觉得有点怪。”
“哪里怪了?”
狗牙儿低声道:“在京的那些腐儒,还有旧派的文人,也都是这么说老爹,攻击新法的!”
王良璟瞪圆眼睛,怒斥道:“小兔崽子,你是说你爷爷是腐儒?是穷措大?”
狗牙儿连忙摆手,拼命摇头。
王宁安淡淡一笑,“爹,你就别生气了,江河滔滔,泥沙俱下,这是没法子的事情。”
“什么叫没法子?难道伤天害理,就不该管?”王老爹还来了倔脾气,非要好好问问清楚。
“当然该管,而且发现了一定要重罚严惩,不能姑息养奸。只是要想发展,要想进步,无非是提升技术水平,和加强组织管理两途,再说的不客气点,压榨工人,敲骨吸髓,只要是有利可图,都会有人做的,就拿西京来说,这些年出了好多童工,甚至比狗牙儿还小的孩子,被累死,被活活打死。每年刑部那边,都有一大堆的案子,朝廷也只是尽力处置,毕竟很多童工都是父母亲人送去的,很不好彻查。”
白氏吸口气,惊问道:“天子脚下,怎么会出现那么残忍的事情?这爹妈是怎么当的?幽州有没有?地方的衙门,有人查没?”
“幽州或许也有,但是在所有城市当中,幽州的情况应该是最好的。”
“为什么?”白氏好奇道。
“因为分田!”王宁安这些日子除了跟工匠一起研究蒸汽机,也询问了他们很多事情,渐渐的王宁安发现了一个情况。
各地因为城市化,产生了一大堆的弊病,唯独在幽州,程度降低了许多。
最初王宁安还以为是他们报喜不报忧,后来他安排人去走访,结果也证明,幽州和其他地方不一样。
王宁安当然要总结原因。
当初在光复幽州之后,他亲自主持了分田的事宜,大约有八成的普通百姓,拿到了田地和牧场。
虽然面积不大,但至少够吃够喝了。
也有很多青壮年会进城打工,但是他们只是想赚点钱花,回去改善生活。
如果东家老板压榨得太狠,他们一甩袖子,大可以不干回家!
相比之下,其他城市的工人,多数是没有土地的流民佃农,根本没有退路,不管压榨多狠,都要咬牙撑着。
“唉,谁说不是,有一条退路,就比没有好多了。”白氏突然好奇道:“二郎,那其他地方,就不能也分一次田?”
问完之后,白氏自己就摇头了,怎么可能啊!幽州是新打下来的,其他的地方,都被士绅官吏,豪门大族盘踞着,根本是铁板一块,除非把这些人都砍了脑袋,不然他们怎么会低头呢?
“那照这么看,蒸汽机发明出来,各地用煤的数量势必暴涨,煤矿工人的日子也会更惨了?”王良璟痛苦地皱眉,十分纠结,“莫非说,咱们发明出了一个害人的东西?”
“当然不能这么说,蒸汽机只是工具,没有对错。”王宁安沉吟道:“只是人生而贪婪,追逐利益罢了。”
王宁安沉吟一会儿,接着道:“我们不是圣贤,没法教化苍生,让他们都改变自己的本质,也没法放着好好的蒸汽机不用,所有就只有一个办法了……”
“什么主意?”老爹、白氏、萧观音、狗牙儿,一起看向了王宁安。
“很简单,就是用蛮夷充当矿工,把最危险,死亡率最高的工作,都交给他们!”
第837章 产业升级
王宁安是初夏返回幽州的,光是研发蒸汽机,就耗费了四个月的时间,如今已经过了秋收。
不出所料,这是个非常严重的灾难,整个北方,除了少数一些地方之外,普遍减产一两成,而秦凤路和永兴军路,以及河北西路,有一半的府减产超过一半,更有二十个县,出现了绝收。
受灾人口,比年初预计的还要多。
整个北方,遍布流民,大宋王朝受到了强烈的冲击。
政事堂诸公,无不焦急万分,就连刚刚回京不久的文彦博也是摇头叹息,气得胡子撅起老高。
王宁安这个坏蛋,有好事的时候,不想着老夫,来了倒霉事,一定拉上我!
上辈子咱俩有仇啊?
老文满肚子气,却也没有办法,只能全力想办法,筹措粮食。
他甚至从西域,还有河西等地,调了50万石粮食,以救济秦凤路等地的灾民,也幸好这次旱灾没有波及到西域。
西域的粮食不但没有受到影响,还丰收了,不但能供应驻军,还能拿出不少用来出售,甚至救济内地,让人欣慰不少。
在年初的时候,司马光就和王宁安商量了全套的救灾措施,如今正好落实下去。
虽然灾民不少,但总体上,还算平稳。
只是有一件事,让司马光始料未及。
这一次的旱灾,严重打击了农村的经济,许多一直把土地视为生命的农民,也选择了进城务工,靠天吃饭不靠谱,靠力气吃饭,至少能填饱肚子。
流民百姓,大量涌入城市,使得原本压力就很大的城市,更是雪上加霜。
而且他们最初的规划,是向农村输运粮食,结果灾民进入了城市,各地的粮仓都要进行调整,事情一团乱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