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宋将门_青史尽成灰【完结】(1453)

  “介甫,快出来吧,去钦差行辕,老夫正有事情要和你说呢!”

  王安石淡淡一笑,“文相公,下官也有事情和你说……我看这大牢的环境就不错,咱们不妨在这里好好聊聊!”

  “这里哪里是聊天的地方?介甫,你是不是心里头有气?这样……谁把你抓进来的,老夫立刻杖责八十,给你出气如何?”

  王安石摇头。

  这下子可把文彦博弄得急眼了,他几步走到了王安石的面前,撩起袍子,作势欲跪。

  “介甫,你当真不给老夫面子吗?”

  王安石被吓了一跳,好歹文彦博也是他的前辈,一品大员,他立刻伸手去搀,而文彦博呢,也顺势拉住了王安石的胳膊,敢情这老货压根就没想下跪!王安石鼻子都气歪了。

  “文相公,你老可知道下官为何被抓进来?”

  文彦博讪讪一笑,“是不是下面的人胡来,老夫一定严惩不贷!”

  王安石摇了摇头,“下官这些日子一直在普通的百姓家里居住……今天就有官兵上门,来抓人,没法子,下官在人家住了那么长时间,只能让他们把我抓来,当了替罪羊!”

  文彦博也不傻,他看出了这里面有事情,便问道:“介甫,你直说吧,到底是怎么回事?”

  “好,既然文相公问了,那我就直说!”

  王安石顿了顿,问道:“文相公,你是不是要在孔家的田里种棉花?”

  “是啊,这也是为了发展棉纺,充实国库吗?莫非介甫有想法?”文彦博呵呵一笑,“如果介甫有兴趣,可以一起参股吗!”

  王安石摇了摇头,“文相公,你知道他们下面的人,是怎么推动的吗?”

  文彦博下意识摇头,王安石立刻把他所见告诉了文彦博……原来朝廷的官兵差役领了文彦博的命令,就去让老百姓改种棉花。

  可是大多数百姓根本不懂如何种棉花,也不愿意改种,他们有个最朴素的想法,粮食能吃,可棉花不能吃!

  如果棉花种不成,岂不是要饿肚子,因此人人拒绝,根本推不下去。

  “怎么会?这些田都是朝廷的,怎么还有人阻挠?”

  王安石苦笑道:“文相公,田是孔家的,现在是朝廷的,可问题是种田也要佃户啊……这些人都是孔家的佃户,他们不愿意改,结果官差就罗织罪名,说他们是孔家的党羽,都给抓了起来……你瞧瞧,这座大牢里面,被冤枉的百姓不下一百人!文相公,下官以为,恐怕不是你的意思吧?”

  “当然不是!”

  文彦博立刻摇头,开玩笑,他文彦博可不愿承担罪责!

  “介甫,老夫还是不明白,明明种棉花收入更高,老夫也从南方请了精通种棉花的行家,怎么他们就不愿意改种呢?”

  第857章 王安石的办法

  文彦博发出了他的疑问,王安石突然万分感慨,如果没有这一次的民间之行,没有接触过那么多的百姓,他也会发出和文彦博一样的问题。

  而事实上,在推行青苗法,推行方田均税法等等法令的时候,王安石也困惑过。

  为什么朝廷好好的法令,到了地方就走样了,民间那么多的反弹之声,到底是从哪里冒出来的,为什么会这样……

  王安石这次就是带着满肚子的疑问,到民间来寻找答案。

  他在兖州的这段时间,走访了城市,看了矿区,住在农家,又目睹了孔家的种种作为……直到今日,王安石敢说,他终于找到了一些答案,或许不全面,但至少足以解决心中的疑惑了。

  “文相公,百姓没有种过棉花,无论怎么说,他们都不会贸然改变的,任何人都有固执的习惯,而世代耕田的农民,尤其如此!”

  “我想到了,所以我才会从江南请来棉农,指导他们种植棉花!”

  “可这些棉农不便宜啊!”王安石一句话堵住了文彦博,“棉农提供指导,百姓要出一笔钱,他们不种粮食了,外购的粮食肯定比自产的要贵,又是一笔钱,棉花种出来,谁收购,要去哪里卖,又是一个难题。此外,还有朝廷的赋税,以往田赋可以用粮食缴纳,现在改成棉花,朝廷要不要……文相公,每一个环节,都会扒老百姓一层皮,看起来种棉花产量收益比种田高,但实际上,老百姓根本拿不到,没准他们会过得更惨!”

  “吸!”

  文彦博脸色狂变,他不是不通实务的书呆子,王安石所言,当然有道理,只是在文彦博眼里,并没有把老百姓当回事!

  “介甫,你说的这些老夫都知道,总归有办法解决的。改种棉花之后,朝廷税收增加,外销棉布也增加,有了钱,可以采购海外的粮食,也可以减轻税赋吗……老百姓苦一苦,也就过去了,你也身为宰执,慈不掌兵,义不理财,这个道理你不会不明白?而且发展工商,提升产业,这也是政事堂的意思,西凉王也是这个主张……介甫,你也极力推崇变法的人,怎么会一反常态呢?”

  “文相公,我承认,王某是变了很多,但是请文相公相信,我依旧支持变法,只是变法不能那么粗糙!”

  王安石沉吟道:“文相公方才所说,是有道理的,但是这个道理你没法和百姓讲!他们是苦一年,两年,还是三年五载?这些佃农百姓,原本就挣扎着温饱线,甚至是死亡线上,一年如果少一两百斤粮食,很有可能就饿死一个孩子!你所谓的受苦,落到百姓身上,就是灭顶之灾,就是家破人亡。这时候你和百姓讲什么,都是多余的,他们根本听不进去,也不可能听得进去!我们脚下是什么地方?有泰山,有水泊,有海盗,还有漕运,这里面都藏着无数的贼人,老百姓活不下去,就会投靠他们,落草为寇。然后就是遍地烽火,你所说增加的那点收入,很可能都要用到平叛上面,得不偿失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