弄清楚了辽国的结构,王宁安突然豁然开朗。
看似庞大强盛的辽国,其实危机重重,或者说可以下手的地方太多了,假如自己掌握了大权,拥有足够的实力,绝对能把辽国玩到死!
大宋的君臣还是太弱了!
简直弱爆了!
王宁安鄙夷了好一阵朝中诸公,然后才收回了思绪。
眼下他还没有那么大的力量,但是走私商品,换点牛马却是可以的。特别是区区瑶池琼浆,竟然那么值钱,简直让人怦然心动。
“三伯,你找到的那个岛屿在哪?能不能和辽国的各部联系上?”
王良瑾不知道侄子打什么主意,还是点头。
“没问题,怎么,你想做生意?”
“没错,我不但要做生意,还要做大生意!”王宁安取来了一份详细的地图,这玩意可不是谁都能拿到的,还是当初从贾昌朝的手里顺来的。
把地图铺好,王良瑾很快找到了他的那个岛,在宋代的地图上,标注为“景杭岛”,意为景色堪比杭州,赞誉有加。
王宁安却知道这座岛屿还有个名字,叫做“长生岛”,后来又改名“长兴岛”,是长江口以北,最大的岛屿,位于辽东半岛的南端,也就是后世的大连市,而目前则属于辽国苏州府!
王宁安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三伯误打误撞,居然流落到了长生岛,可是这么一来,也打开了王宁安的思路。
他以前向辽国走私,把眼光都盯在宋辽边境,靠着辽国商人许杰,靠着韩家,虽然赚得不少,但是终究要被扒层皮,王宁安很不舒服。
如果能直接向辽国内陆走私,不但跳过了大宋的扒皮商,也跳过了辽国的扒皮商,女真诸部,绝对比契丹人淳朴啊!
在王宁安的字典里,淳朴就等于六个字:人傻钱多速来!
他仿佛看到了一座巨大的金山,等着挖掘……
第115章 厉害了,我的家
王良瑾回来了,没敢直接去看老娘,生怕把老娘气死,其实母子哪有什么仇。许氏的身体本来就不好,又白发人送黑发人,眼睛都哭瞎了。
她只能摸索着儿子的脸,想着儿子的样子,双手不停颤抖。
“三儿,娘心里最放不下的就是你了,现在你回来了,娘去见你爹也有交代了。”许氏搂着儿子,在耳边道:“别怪你爹,当年你爹听人说薛家经商奸诈,不是好人家,才拿什么批婚说事儿,不想让你和薛氏成亲。老东西太倔了,他说什么没有证据,不能随便污人家清白,就没有把话和你说明白了。不过你走的前一天,你爹故意让老四看到装钱的箱子,要不然……老四那么笨,哪里能偷出钱……”
许氏絮絮叨叨说着当年的隐情,难得挤出一丝笑容,“三儿,这些年你过得还好吧?去和老东西念叨念叨,扇他个大嘴巴子,看他还敢不敢管孩子的事了。”
王良瑾听到这里,再也忍不住了,嚎啕痛哭。
爹啊,你老看得准啊!
是孩儿不孝!
你快来管管孩儿,打也打得,骂也骂得,孩儿再也不敢了……
王良瑾在祠堂里,跪在父亲的灵位前面,一跪就是三天,水米没有沾唇,他把这些年经历的过程,满肚子的委屈都告诉了父亲,倾诉之后,郁积在心中的一口气消散了。
他是个豁达的人,虽然悲伤,却还能控制住。
大哥已经把老二的事情告诉了他,王良珣自己作死,谁也管不了,从祠堂出来,王老三开始真正审视王家。
说实话,他真的不敢相信眼前的变化,就像是一场梦一般。
陛下赐了御笔,追赠了官职,建庙祭祀,谥号忠烈……他小时候都不敢想的将门尊严,硬生生挣了回来!
不只是王家,整个土塔村,乃至沧州,河北,谁不知道王家的大名!
就连死在西夏的父亲,都得到了哀荣,也让这个不肖子孙能稍微安慰。
王老三真想由衷说一句:厉害了,我的家!
除了地位的变化,更让人惊喜的就是家乡也在快速发展,和十年前,迥然不同。
土塔村聚集了几百户人家,九成以上都是新搬迁过来的,俨然一个兴旺的镇子,不同于其他的村镇,土塔村家家户户养猪,还不是一头两头,最多的有一百多头。
全村存栏生猪近两万头,建立起专门的屠宰场,光是杀猪的伙计就有十几个之多。
通常都是晚上从百姓家里抓猪,半夜送到屠宰场,烧水、退毛,开膛破肚、切成大小适中的块儿,四更天左右,就装上马车,抢在天亮的时候,送到沧州。
沧州的百姓,各大酒楼,还有牢城营,全都采购土塔村的猪肉。
光是这一项,每户一个月至少能赚10贯钱,一年到头,有100贯以上!
原本穷苦的小村子,焕然一新。
家家户户盖新房,每个年轻人都能娶到媳妇。
周围十里八乡的媒婆都跑来了,听说是土塔村的人,竟然连嫁妆也可以不要。
养猪能延伸出不少生意,比如饲料,比如猪鬃。宋人已经有了牙膏的雏形,也发明出来牙刷,只不过是用马尾做成的。
王宁安见杀猪退毛,有许多猪鬃白白扔掉了,干脆弄出了牙刷,然后一鼓作气,又弄出了十几个型号猪鬃刷,刷坛子,刷锅,甚至洗澡搓背的都有。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