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宁安再也不客气了,他发现自己不适合作为上位,当首相的时候,远不如现在自在,当时瞻前顾后,要考虑影响,缩手缩脚,可退下来之后,却不用顾忌那么多。
他先是发动报纸,探讨究竟应不应该以金银等物,装饰佛堂寺庙,接着又指出应该勤俭节约,将财力投入到工厂实业之中,创造更多财富,不应该浪费在香火上,更不该把清净禅林,变成铜臭之地!
王宁安的主张,很是得到了一批创业者的支持,年轻官员们极为赞同,就这样,一场由朝廷发起的,规范寺庙行动展开。
期间被裁汰的僧尼超过10万人,关闭庙宇1万家。
规模之大,不亚于当初的柴荣灭佛。
当然,王宁安这一次行动,主要是规范行为,严禁参与金融商业活动,并没有大开杀戒。但以大相国寺和灵隐寺为主的寺庙经济,也遭到了彻底摧毁。
其中大相国寺还好,毕竟经历过好几次洗礼。
而灵隐寺则是被剥夺了各种产业,作坊,股份,说起来吓人,他们不但积累众多,而且能支配的财富,更是多达几千万贯,比起文彦博也差不多少!
……
“爹,从上个月开始,陆续有僧人被发配到了塞外了。”
文及甫刚给菜地浇了水,就回来和老文汇报。
文彦博到了儒州,已经一个多月了,这一个多月,他们家除了开了5亩菜地,养了一些鸡鸭鹅狗之外,就是默默观察。
老文毕竟是团练副使,还是能看到朝廷的邸报。
上面全是各种立法的消息,朝廷的种种新政,看得文彦博心里痒痒的,没这么好的机会,他老人家没法去兴风作浪,只能在长城以外,心向往之,这不是要命吗!
“王宁安居然向寺庙下手,他也不怕遭报应!”
老文哼了一声,“报应?哪来的报应?有本事你把佛爷叫来一位,为父啐他一脸!”
文及甫陪笑道:“孩儿不是瞧王宁安不顺眼,盼着他倒霉吗!”
“唉……我也盼着啊!”老文起身,拍了拍屁股,伸手拿起锄头,一边往菜地走,一边无奈念叨着,“眼下王宁安是不会倒霉了,不但不会,而且还要春风得意了。”
文及甫大惊,“爹,你说他的措施有用?”
“你瞧好吧!”文彦博头也不回说道。
还真让老文猜对了,王宁安强力规范金融,该清理的清理,该立规矩的立规矩,他主持修订了银行法,同时确定了存款准备金制度,防止银行超贷。
同时还设立了监察会,对于银行的金融产品,风险情况,都要进行研究评估,严格控制坏账率……
这一套组合拳下来,在下半年,西京银行的情况开始好转了。
先是各地挤兑停止,接着甚至有存款回流。
苏轼一直在观察着,他询问过去银行存款的人,大家伙最直观的感受,就是这一次整顿,西京银行七成的股份,归大宋的户部所有!
试想一下,除非大宋完蛋了,不然西京银行绝不会出问题。
既然如此,大家还有什么担心的。
哪怕以往不愿意存入银行的人,此时也把钱送到了银行。
大苏很讶异人心的变化……但是就是这么微妙,尤其是中秋之后,又传来消息,说是在倭国发现了大量银矿,绝对是超级重磅炸弹,明明还没有一克银子运回来,整个金融市场就活了。
以前被迫关门停业的纺织厂又开门了。
东家从银行拿到了10万元的贷款。
他再次追加采购,买了5万元的新设备,增加纱锭1万,同时又多雇了100人,由于临近冬季,订单快速暴涨,居然比之前还要忙几倍不止!
真正让苏轼意外的是原来县城有木材行,同样因为经营困难,不得不关门大吉,这一次重新复苏,木材行却没有熬过来……苏轼发现,原来危机也并非没有好处,至少淘汰掉了一批体质弱的企业,能够活下来的,都是当之无愧的强者,就好像熬过寒冬的树苗,新一轮野蛮生长的机会终于来了……
第1040章 不省心的儿子
治平五年的最后半个月,又有几项重要的法令公布,其中包括劳动法,教育法,银行法,航海条例,白银收购法案等等……这些法令,加上土地法,被视作第一次立法高峰,也被视为靠着法令治理国家的开始。
劳动法是王安石主导的,在法令当中,严禁一切的童工,按照他的意见,是要把年龄上限提到15岁,但是遭到了地方强烈反对。
最后争论之后,由王宁安拍板定案,童工的标准被定为13周岁,也就是低于13周岁,就属于童工,雇佣童工,就要承担法律后果。
同时劳动法还包括最低工资水平,法定假日休息,不得无故解雇工人……林林总总,一共有十几项保护措施,考虑算是很全面了。
面对这些法令,就连吕惠卿都感叹,有很多工厂作坊根本达到不了标准,是经营不下去的……拗相公依旧以他独有的顽固,酷酷回应,达到不了就关门大吉……这是最低的标准,相比起朝廷的官吏,工人休息够少了,拿的也十分可怜。要是连这些都做不到,干脆就不要开工厂了!
正好,大宋可以淘汰一批落后的作坊,实现优胜劣汰。
拗相公的看法,王宁安也是支持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