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曙听得很认真,“你师弟有什么好办法?”
“办法现成的,不是有契丹的余孽吗,还有大金国,就让他们互相斗,杀得天昏地暗才好,我们不怕养虎为患,怕的是一盘散沙,无从下手。什么女真兵满万不可敌!信不信,他们凑十万八万,根本不够我们大炮轰的!”
狗牙儿手舞足蹈,大谈特谈,赵曙还挺欣喜的。
“师弟果然好谋略,你就给我当参谋吧!咱们一起出击!”
“等等!”这俩人说的高兴,几乎忽略了王宁安,“陛下,莫非还要御驾亲征?”
“当然了!”
赵曙略带腼腆一笑,“弟子可是要开疆拓土,让我大宋远超汉唐雄风,不打怎么行!我准备先北上扫平了辽东,然后进军西域,攻打塞尔柱……师父,朕记得当年你还规划过,要从北方和南方一起夹击天竺……你还说过,天竺人老实,好控制,拿下了天竺,大宋就有了一块天赐的粮仓,有了那么多天竺人当奴隶,我大宋的工业发展也就能顺顺利利了。”
赵曙豪情满怀,抓着狗牙儿的胳膊。
“师弟,终于到了我们大展身手的时候了,让我们一起去征服广袤的土地吧!”
两个小子,笑得跟傻瓜似的……王宁安顿时头疼起来,摊上了一个好战的皇帝,貌似自己又要费心思,给他们擦屁股了,真是愁人啊!
第1042章 两个退休的人
赵曙想要对外用兵,还真不是好大喜功,心血来潮,随便就做出的决定。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的。
前面提到了,制定了一大堆的法令。
要扩大兴学,要重申均田令,要保护工人……这些政策,有的要增加开支,有的则是增加工厂成本。
比如继续落实均田令,老百姓都要有土地,城市的工厂想要吸引劳动力,就要开出比种田高很多的收入,才能把人吸引进工厂。
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劳工成本,更何况还有那么多工人保护规定,使得大宋的工厂负担又重了不少,好多人私下里抱怨,觉得朝廷的作为,根本是在仇富,当老板还不如当工人舒服……当然这是无病呻吟,装蒜呢!
但相比而言,大宋的确对工人好得有些“过分”。
比如英国搞工业化的初期,先是靠着羊吃人的圈地运动,把老百姓都赶到了城里,而且为了让这些人接受薪水很低的工作,甚至制定了堪称邪恶的法律:凡是有劳动能力的游民,如果不在规定的时间里找到工作,一律加以法办。通常,对于那些流浪的农民,一旦被抓住,就要受到鞭打,然后送回原籍。如果再次发现他流浪,就要割掉他的半只耳朵。第三次发现他仍在流浪,就要处以死刑。
还有更狠的:凡是流浪一个月还没有找到工作的人,一经告发,就要被卖为奴隶,他的主人可以任意驱使他从事任何劳动。这种奴隶如果逃亡,抓回来就要被判为终身的奴隶。第三次逃亡:就要被判处死刑。任何人都有权将流浪者的子女抓去作学徒,当苦役。
光是这些还不够,在历史上很有名的国王亨利八世和伊丽莎白一世都曾经以各种借口,处置了一大批的流浪汉,光是亨利八世就处死了几万人,约占当时人口的百分之3不到……
这些事情通常很少有人会提起,即便是写了,也一笔带过。
谁都喜欢吹嘘过五关斩六将,不愿意提走麦城。
但不管怎么说,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过渡,就是凤凰涅槃,非浴火重生不可!其中的代价,简直难以言说。
当然了,大宋的条件比英国好,没有强劲的竞争者,不用拼了老命壮大自己……可是大宋也有弱点,那就是国家太大,人口太多,而老百姓有信奉王侯将相,宁有种乎!
要知道,这块土地贡献了世界上最多的农民起义,谁说他们是天生的顺民奴才,纯粹是脑子有病,不值一驳!
面对庞大而敏感的帝国,身为主宰,赵曙很清醒,必须掠夺外部,来满足工商集团的利益需求,只有如此,大宋的工业化之路才能走得下去。
王宁安当然也是这个意思,眼下政事堂也是一样的看法。
从上到下,都高度一致!
“经过整顿之后,经济好转,订单增加,正需要一场战争刺激!”赵曙雄心勃勃,“朕要亲征,剪除边患!”
面对雄心勃勃的徒弟,王宁安也没啥好说的,他只是感叹,自己的退休计划,怕是要泡汤了。还想着离开京城这个是非之地呢,结果赵曙追过去了,貌似他走到哪里,哪里就成了是非之地!
唉!
这就是命啊!
王宁安打点行囊,带着全家人,一起出发,前往幽州。他这边一大家子人,幽州那边,老爹在,还有堂兄,老四王宁泽也在,他们早就成家立业,生儿育女,开枝散叶……整个王家算是人丁兴旺,孩子一大帮,都能凑满一座学堂了,要是算上狗牙儿给他添的孙子,那就更可怕了……王宁安感到不妙,他这一次搬家,非要破财不可!
专列咔嚓咔嚓行进……在王宁安的怀里,没有抱着幼小的儿女,也没有抱孙子,而是抱着一只毛茸茸的小可爱!
刚刚喂过了奶粉,王宁安把滚滚放在了垫子上,露出肚皮,然后用手指快速梳理,帮着小家伙排便……滚滚不时发出吭吭唧唧的声音,王宁安笑得很灿烂,还是滚滚好,不会给他添堵!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