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布把两手一摊,“慕容将军,你不信我也没法子,账目都在这里呢!你可以请求审计司清查,也可以让议政会议来查,如果经不起检验,砍了我的头就是了。”李布凄凉一笑,“说句心里话,这个倒霉的官职,我早就不想干了。外面打量着银行日进斗金,有多少家底儿,殊不知每年算下来,全都是亏空,全都是赤字!”
“朝廷大搞基建,要我们出钱,打仗要我们买债券,致仕官员,退伍的将领,全都要我们负责,这还不算,居然还一再降低利息……慕容将军,你说说吧,既想让马儿跑,又不给马儿吃草!谁能干得了?”
他的这番话,把慕容弄得无言以对。
说到底,他还只是个出色的将领,和银行的人打交道,功力差得太多,说句不客气的,简直完败!
慕容深深吸口气,一把抓起桌上的账本,恶狠狠道:“我当然要查,你等着,如果查出了你们的错,全都砍头!”
从储蓄银行出来,慕容老脸通红,简直太丢人了。
去了一趟,钱没要到,只拿了一堆账本,这可怎么向兄弟们交代啊?
想了好半天,慕容觉得要去找个明白人商量一下,他的朋友不多,自然而言就想到了大苏,正巧,大苏也刚刚转了一圈回京,被皇家书院聘请过去,负责开一个农业专题,对官员和学生进行培训。
慕容找到了大苏,把账本扔给了他。
大苏接过来,很快就放在一边。
慕容把眼睛一瞪,“你就这么敷衍我?”
“我说慕容,你不信任别人,还不信任我的记忆力,信不信,我立刻给你背出来,错一个字,你罚我一坛子酒!”
“知道你记性好,别跟我炫耀了!”慕容没好气道:“我现在没心情喝酒,你就给我说清楚,这份账目有没有问题?”
苏轼摇了摇头,“应该没有问题,如果我预料不错,今年开始,亏空还会成倍增加,每年到两三千万,甚至更多,一点也不难!”
“怎么会?”
慕容不解,“这又不打仗,哪用得着那么多钱?”
苏轼哼了一声,“我说慕容,你知道我大宋的百姓,平均寿命是多少吗?”
“应该有50岁吧!”
“那干活到什么时候?”
“这不好说,一般的农民都是一直干活到死……苏子瞻,你跟我说这个什么意思?”
苏轼笑道:“干什么?普通士兵30岁就要退伍,一般的军官,也只能放宽到40岁,朝廷要白白养他们十年二十年!而且随着寿命延长,花费更大……养兵,可真不便宜啊!”
第1124章 黑锅谁来背
很早的时候,王宁安就知道养兵打仗是个成本很高的事情。
他这些年,最用心的地方就是降低战争的成本,用最小的投入,换取最大的收益,这些年来,他干得很不错。
比如在岭南建立军屯,解决南征将士的安顿:给予优惠利息,把奖励士兵的职责转给银行;还鼓励开发殖民地,建立大农场,让有功将士过上体面的生活。
总而言之,王宁安有很多尝试,也都基本成功。
可这一次,大规模清退老兵,以上的招数全都不顶用了。
想要建立屯田,目前比较好的土地都纳入了大宋的版图,各种开发都在做,尤其是好的土地,已经瓜分一空了。
“偏远的,开发不方便的地方,人家根本就不会去……至于还有些不错的地方,因为距离太远,要想拿下来,就要先出兵攻打。”陈顺之苦笑道:“要出兵,就要增加军费,增加开支,和我们现在的设想完全背道而驰,不但没法完成对老迈军官的淘汰,还会让这个问题更加严重。”
“王爷,容我说句不客气的,大宋的兵娇贵了!”
这话饱含着太多的无可奈何。
众所周知,大宋重文轻武,甚至贬低武将到了极点,但是,大宋的军费开支可不少,军人的粮饷俸禄比起其他朝代,还算是丰厚。
到了王宁安这里,他努力提高军人的地位,改革军制,平衡文武。
弄到了今天,反而出现了矫枉过正的问题。
就拿那些因为年龄退役的将士,他们其实很不情愿,谁都不愿意离开军中,被逼无奈,不得不离开,他们也只想拿以前的功劳,兑换成赏金,存进银行,享受丰厚的利息,加上俸禄,能过安逸的日子。
还有一些更有想法的,他们希望办工厂,做生意,发大财……总而言之,没有人愿意跑到万里之外,去面朝黄土背朝天。
有人要问,那能不能像以往那样,继续向外扩张,抢占更多的土地,把饼做大,缓解这个问题……在王宁安看来,也行不通。
你的军队体系没有整顿,老迈的将士没有淘汰,战斗力提升不上来,指挥不便,运转不灵……在这种情况下,远征万里,各种风险难以预料,稍微失败,就会损失惨重。
打,是要继续打的。但是必须在调整好状态的时候,才能出手!
“现在各种问题集中纠缠,说到底,就是这个窟窿要谁来填补!”王宁安总结精辟,陈顺之频频点头。
“王爷,户部那边压力很大,他们未必愿意出钱,而且即便户部能出钱,议政会议那边也过不去。毕竟每年几千万的开支,谁也受不了。至于银行那边,因为利息下降太多,获利水平降低,也支持不了利息开支,算来算去,就只有委屈一下将士们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