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过了许久,赵祯终于放下了供状,揉了揉眼睛,奇怪的是这么荒唐的事情,赵祯竟然没有发飙,比起刚刚还要平静。
“宋相公,贾爱卿,你们退下吧。”
这两位一听,好似同时遭到了电击,只是宋庠是被吓得,而贾昌朝则是兴奋的。
同为朝廷重臣,赵祯的称呼上却并不相同,圣心如此,已经昭然若揭。宋庠都不知道迈得哪一条腿,离开了垂拱殿,失魂落魄,不知道有什么命运等着他。
大殿之中,只剩下赵祯和欧阳修两个,沉默了许久,赵祯突然苦笑了一声。
“永叔,你知道朕想起了什么?”
“臣不知。”欧阳修老实回答。
“哈哈哈,朕想起了王二郎那次说过的话啊。”赵祯从座位上站起来,负手而立,十分感叹,“先有李林甫、杨国忠,后有安禄山、史思明!”
赵祯突然用力拍着桌案,大声咆哮道:“都是岭南的那帮官吏,从上到下,全都烂透了,他们拿着朕的俸禄,啃着百姓的民脂民膏。朕总以为人心是肉长的,朕如此厚待臣下,就算有一二奸佞之徒,也会体察朕的苦心,做事的时候,哪怕七分想着自己,也留着三分想朝廷。可朕错了,大错特错了!有些人,他根本就没心——不,是狼心狗肺!一个个只知道贪得无厌,半点不愿意承担责任,愣是拖延出了祸及岭南的叛乱,大宋江山的根基差点动摇了,如此佞臣,朕要不杀了他们,妄为天子!无颜面对岭南的百姓!”
能让一个雍容大度,喜怒不形于色的天子,说出这等话,岭南之乱,实在是让赵祯扎心,让他失望透顶。
“永叔,你怎么看?”
问到了欧阳修,难得醉翁不醉了。
“陛下,请容老臣为岭南的官员开脱两句。”
“怎么,你也要保全那帮畜生?”
“非也,陛下,岭南涉案官吏,无论怎么处置,都是罪有应得。只是老臣想说,历朝历代,都把岭南视作烟瘴之地,罪犯发配过去,有罪的臣子贬过去,说句过分的话,岭南就是我大宋的垃圾场。世风如此,岭南的官吏无过既是功,哪有半分为国之心,遇到了事情,能躲就躲,有好处能贪就贪!百十年来,积弊重重,如此下来,不成乱子就怪了。侬智高叛乱恰逢其时,也是咎由自取。臣以为当务之急应当是重新思考,该如何治理岭南,且不可像以往那样,继续忽视下去。臣听闻侬智高叛乱背后,有交趾的黑手,也有大理掺和,这两国未尝不想利用侬智高,试探我大宋虚实,陛下不可不防。”
欧阳修的这番话,堪称老诚谋国,赵祯听得频频点头,愤怒是没用的,关键是解决问题。
而且一个侬智高,5000人马,就把岭南搅得大乱,如果狄青大军班师回朝,交趾和大理会不会趁机攻打岭南?
如果真的到了那一步,莫非还要举兵南下,收拾残局吗?
赵祯在大殿之中,走来走去。
“广南东西路的吏治已经崩坏,不可收拾,必须从上到下,全面撤换,挑选和当地没有瓜葛的干吏南下,大刀阔斧,整顿岭南。在选拔出合适官员之前,就只能将岭南大权都交给狄青,对了,还有王宁安——那小子诡诈,满肚子主意,有他配合狄青,正好是以正和,以奇胜,再好不过了。”
欧阳修没谈具体的事情,其实老先生也是为难。
他是六艺出身的人,替自己人说好话,实在是有些难为情,好在赵祯说了,欧阳修长出了口气。
“陛下,既然如此,臣倒是想推荐一个人。”
“讲。”
“韩绛!”欧阳修道:“韩大人出身名门,是河北的大族,和岭南那些人的关系不大,他办事干练,通晓刑狱,让他去收拾岭南的残局,再好不过了。”
赵祯稍微思量下,就立刻同意了。
在皇帝的授意之下,立刻草拟圣旨,调整岭南的班子。
宋庠在赵祯那吃了瘪子,哪有勇气反对,而且岭南的大火已经烧了出来,孙沔和肖固背后牵连的京城大员可不在少数,宋庠都准备好了辞官表,还一下子准备了八份,能安全脱身就烧高香了,哪还敢和赵祯作对。
就这样,大宋朝廷以超高的效率,任命了广南东西路的官吏。
首先,加狄青中书门下平章事,枢密副使,广南东西路经略安抚招讨使,总揽两路军政事宜。
和之前总揽平叛事宜相比,毫无疑问,狄青的官职有大大提高了一步,权柄之重,已经超过了大多数镇守一方的相公。
作为原本狄青的副手之一,负责军粮的余靖被任命为广南东西路转运使,全力配合狄青,剿灭残匪,整顿地方。
欧阳修推荐的韩绛被任命为提点广南西路刑狱事,全力审讯徐镛一案,务必将牵连进去的官吏一个不留,都给揪出来。
原本参赞军务的苏洵被任命为广州知府。
最后剩下的就是王宁安,他的职位没变,还是那个拗口的“管勾广南东西路劳军安抚使公事”,不过别小看这个官职,之前狄青做大帅,孙沔和余靖都顶着安抚使的名头,王宁安和人家相比,实在是不值一提。
可这一次,只剩下狄青一个经略安抚使,换句话说,王宁安就是岭南的二号实权人物,踩着棉花包,一步登天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