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初到大宋的一赐乐业人简直惊呆了,他们发现大宋的寺庙十分有趣,山门外面是来自佛教的四大天王,庙里却供着太上老君,二层院子有孔老夫子,带着七十二贤人,偏殿居然有送子观音,五百罗汉……
这里的神仙稀奇古怪,多如牛毛,却又各司其职,从来不打架,老百姓求神拜佛,只问灵不灵,不在乎信不信!
在他们的眼里,神仙根本不是高高在上的主宰者,而是为了老百姓服务的仆人,要做到有求必应,才能得到香火供奉。
除了常见的神仙,很多人还有祖宗祠堂,家庙,总而言之,这是一片奇怪而又和谐的土地。
一赐乐业人选在了汴京安居,他们的经商手段丝毫不比后代子孙差,几十年下来,他们积累了数量庞大的财富。
前面提到过大相国寺巴掌了京城高利贷的七八成,而剩下的部分,则是一赐乐业人掌控。
和尚手里的子弹打光了,自然要向他们求援!
“娘,你了解这帮一赐乐业人吗?”
白氏含笑,“他们是最狡猾的商人,也是最难缠的一群人,大约两年多之前,有几个一赐乐业人到了平县,去观察咱们的贸易钱庄,其中有一个人还主动办成了学徒,在咱们那干了半年。”
白氏赞道:“他们的确聪明肯干,从咱们手里学了不少本事,当然了,为娘也没有客气,我拿出了70万贯,入股他们的钱庄,虽然股份不算多,但是他们有什么动向,还是要支会我的。”
正说着,苏八娘从外面进来,她捧着一份约书副本,送到了白氏面前。
王宁安急忙凑过来,仔细看去,把约书扫了一遍,王宁安是大喜过望,真是不作不死!自己的对手,从一赐乐业人手里借了600万贯,月息两成,而且是复利计算,为期三个月,如果到期不能还账,就要用京城的房产,还有开封的田地抵债。
好啊,真是好啊,总算是下血本了!
那就让你们血本无归吧!
第297章 决战之开门
应付了第一轮的挤兑潮,苏轼这些人稍显放松,可是韩维和王安国接触到了核心,他们没有丝毫的乐观,相反,忧心忡忡,惶惶不可终日。
眼下有个诡异的情况,汝南王府,还有大相国寺的秃驴,他们不买票据,市面铜价崩跌,他们就要忍痛割肉。
同样的,皇家银行这边,如果不卖票据,就表示他们的子弹不够用了,市面上需求大于供给,铜价上涨,崩溃的就是他们。
所以这双方就像吃了炫迈,根本停不下来,这边印票据,那边就疯狂吃进。
相比之下,皇家银行发出去的都是纸片子,远不如真金白银那么心疼,但是其中的凶险一样不寒而栗。
韩维统计过,第一个挤兑潮发生在抛售票据的第三个月,下一个挤兑潮,就在第五个月。
中间有两个月不到的空挡,皇家银行手上的铜器已经打光了,两个月的时间,他们要准备多少铜器应付呢?
不多,整整一百万!
其中铜镜60万,铜盆,铜壶,铜手炉等,加起来40万件。
韩维怎么计算,都没法应付,他们缺少铜料,更缺少工匠,哪怕是日夜赶工,也做不到。
“王大人,汴京钱监两个月,做多拿出十万件铜器,再多,就不成了。”
“不行!”
王宁安果断摇头,“20万,不能少于20万!”
“我们的人手不够,总不能把人累死吧?”韩维忍不住反驳王宁安。
这时候曹佾和柳羽站了出来,“韩大人,工匠的事情我们解决,各地不是扣了好多铜匠吗,我们挨个去找,谁敢拦着,立刻杀无赦!”
曹佾可不是吹牛皮,他已经拿到了圣旨,生杀大权在握。韩维深深吸口气,苦笑道:“罢了,舍命陪君子,算我们韩家一份,这20万铜器我们应下了,只是缺口还不小,王大人,你可有办法?”
没等王宁安说话,王安国插嘴了,“王大人,家兄刚刚来了一封信,他的治下正好有钱监,这几个月的光景,已经赶制了8万件铜器,只要大人一声令下,火速运到京城。”
竟然是拗相公!
王安石的本事不用怀疑,能把大宋折腾死去活来,王安石牛着呢!
只是不知道这位发什么神经,居然要帮助王宁安?
一问之下,王安国很是自豪,他哥哥虽然官职不高,但是在地方政绩卓著,尤其是每年青黄不接的时候,把常平仓的粮食贷给百姓,只取二分利息,让老百姓免于高利贷盘剥,王安石更是被尊为青天大老爷。
王宁安一听,心中感叹,这不就是日后青苗法的雏形吗!
拗相公现在被赞美,再过十几年,就要被骂得祖坟冒烟了……不管怎么说,作为一个能意识到金融重要性的官员来说,王安石对缓解钱荒,有着非同一般的见识。
王宁安的作法,打动了这位拗相公,更何况铜器需求量大增,也能给他的治下带来工作和收入,何乐而不为。
“这就差不多三十万了!”
王宁安十分欣慰,“狄帅那边也在忙活,陛下降旨了,让狄帅进京述职,他说能带来150万斤铜锭,20万铜器。”
“好!”韩维兴奋道:“这样一来,就有一半了。”
“河北经略安抚使王德用王老爷子,他也来信了,河北能拿出15万件铜器。”王宁安又说道:“延州知府种谔也愿意帮忙解决十万之数。”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