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解决疑惑,赵祯第二天把王宁安叫到了宫中,询问他的看法。
“陛下,其实这事没什么不好解释的,关口就是理不理解京城!”王宁安笑呵呵道。
赵祯一愣,“王卿,你给朕说说看!”
“遵旨!”
王宁安信心十足,向着赵祯解释起来……京城很大,不是一般得大,常住人口就有百万以上,算上流动人口,几乎到了二百万。
这是个什么概念呢?此时的欧洲,人口最多的城市只有几万人,汴梁相当于50个巴黎,甚至比很多国家的全部人口都多!
面对这样庞大的都会,传统的士大夫是无能为力,哪怕是其中的极品韩琦,提到裁军,他也仅仅能想到屯田而已,丝毫不理解这二百万人是什么概念,甚至在他们的印象之中,都觉得这么多的人口是负担,是累赘,如果人少了一点,治理起来保证更容易。这种颇有削足适履情怀的观点,王宁安都无力吐槽了。
你们可知道,这么多的人,是多大的商机?聚集这么多人,多不容易?
唐代的长安也有百万人口,可唐代奉行坊市分离,市场开放的时间有严格限制,晚上还有宵禁。显然,这些措施都是为了管理方便。
相比起来,汴梁城更像是后世的都市,各种限制都打破了,可以自由生长,疯狂膨胀!
这么大的都市,岂止是送餐而已,各种物流、货运、家政、环卫、保安……需要的人数,简直是天文数字。
高贵的士大夫不屑于这些琐事,反正他们能雇佣足够的家丁丫鬟,把自己伺候得舒舒服服的,他们从没有想过,大多数的普通市民要适应京城快速的生活,又要照顾家人,需要付出多少辛劳!
急需有人出来,帮着他们解决实际的困难。
就拿送餐员兴起之后,有人就提出了疑问,既然他们能送餐,能不能帮着普通百姓采购商品;能买东西,能不能帮着打扫屋子院子;甚至有人希望能帮着照看小孩子,省得被拍花子拐走了……
“陛下,臣以为下一步可以开发邮递,家政,幼儿园等项目,进一步安置人员。以臣的估计,光是京城,就能消耗20万劳力,如果长远估计,哪怕50万人,也未必够!”
“而且这些劳动力也要消费,他们又能催生其他的产业……比如城市的卫生、治安、消防……都需要很多的人手,能形成一个良性循环,让汴京越来越好!”
“陛下,相比别的城市,汴京还有一个得天独厚的条件,这里有几十万禁军,还有上万的官吏,朝廷的俸禄,每年至少有两千万贯以上,都发在了京城,几乎占了朝廷开支的三成……所以说,京城是全天下货币最充裕的地方。如果还停留在雇佣奴仆,伺候生活的自给自足观念里,这么多的货币,根本发挥不出效果,相反,很多人会把货币囤积起来,变成了死钱,加剧钱荒。”
“假如通过各种服务,把这些钱引导出来,投入市场,能够给几十万人提供生计,带动上百万人安居乐业,给朝廷增加千万贯的商税的收入。”
王宁安发誓,这一次他真的没有忽悠,汴京城就是这么恐怖!
第315章 无忧洞
王宁安和赵祯谈了很久,套用后世的说法,那就是君臣达成了广泛共识,取得了丰硕的成果,汴京未来的美好蓝图,就在他们的规划之中浮现了……
王宁安的思路很简单,就是把一切都规模化,市场化……比如拿送餐员来说,他们需要标准的制服,带动了成衣业,需要推车,带动了木工,需要碗筷餐具,又带动了陶瓷。需求增加起来,生产规模就要扩大,人力不够用,就要发明机器,有了机器,工业革命就不可避免到来……
对于大宋来说,迈入工业社会,并非不可能,西方工业化的开端是珍妮机,一次能纺织8根线,而大宋呢,在南方就有能同时纺织32根线的水力织布机。
王宁安觉得,要改变大宋不难,关键是要把庞大的社会能量激发出来,不要怀疑老祖宗的勤劳和聪明。
当然,传统的士人集团,趴在土地上敲骨吸髓的士绅地主,是无法引领这项伟大变革。
或许老天爷都在帮自己,鬼使神差,把自己推动了皇家银行行长的位置,既然如此,那王大行长就要放大招了!
“陛下,臣以为推动京城的发展,还需要一项政策。”
赵祯笑道:“王卿,你只管说,朕能答应的一定答应。”
“臣谢过陛下。”王宁安道:“臣希望皇家银行能够制定基准利率。”
赵祯不解,“王卿,这一招有什么用?”
“陛下,臣有一些思考,正要启奏陛下。”
……
一个人的财富可以粗略分成两种,货币和实物,把钱借出去,获得利息,把商品卖出去,获得利润。
从某种角度来讲,利息是货币的利润,利润是商品的利息……听起来有点绕,简单说就是付出收获。
人都是趋利避害的,什么事情容易,赚的钱多,就干什么,人傻钱多速来吗!
以之前汝南王府还有大相国寺同一赐乐业人的借款来说,月息两成,复利计算,只要四个月,利息就能超过本金!
借一块钱,还两块!
可怕不?
当然由于紧急用钱,利息偏高,但是实际的民间借贷,也比这个少不了多少。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