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骑就是整个大军的铁榔头,敲开螃蟹铠甲的锤子,后续的轻骑兵,骑马步兵,还有床子弩,火箭,猛火油……这些才是杀戮辽兵的刽子手。
狄青不愧是领兵的天才,他已经很快勾勒出一套完整的战术,他不无激动说道:“陛下,当下万事俱备,只欠战马了,只要战马充足,钱粮足够,随时可以发动攻势,收复燕云!”
相比狄青的乐观,其他人更保守一些,目前大宋的马瓦里马才只有几百匹,完成训练换装的只有200王家军。
北地马的数量倒是有十几万,可是整个河北,也不过只有5万匹,最重要的是攻打燕云容易,可是守住燕云困难。
这些事情都是作为统帅必须考虑的,赵祯很想听听王宁安的意见。
“的确,光靠着我们的力量还不足以发动战争,但是我们可以借力打力,因为辽国要乱了!”
王宁安拿出了一封密信,上面漆着封口,王宁安根本没有看,但即便不看,他也能猜出一些内容。
这是重元送来的一封亲笔信,是写给赵祯的。
赵大叔打开,仔细观看,上面用近乎肉麻的语气,称呼赵祯为尊贵仁慈睿智慷慨的皇兄,重元提到,自己才是先皇属意的继承人。耶律洪基篡夺了他的皇位,双方不共戴天,他要起兵,夺回皇位。
重元希望赵祯能提供一些帮助,200万贯军饷,100万石军粮,如果夺回了皇位,重元愿意将燕云十六州双手奉上,宋辽两国,永结盟好云云……
赵祯看完,默不作声,只是让其他人也传看。
等到大家都看过,赵祯才问道:“众卿以为如何?”
“臣绝不赞成给重元粮饷。”富弼首先表明态度,“辽国内乱,那是他们的事情,我大宋只宜坐山观虎斗,没有必要替重元火中取栗。”
难得,王宁安没有反对富弼的意见。
说句实话,耶律重元,选来选去,选择了一个最糟糕的时候,发动叛乱。
屈指算来,耶律洪基继位差不多一年,早就坐稳了位置,铲除了潜在的对手,巩固了权力。
王宁安从辽国出使回来,那时候大熊发动了攻势,拿下了苏州。
本来估计,耶律洪基应该全力攻击大熊,断然不会允许土地丢失。王宁安也筹备着在辽东半岛,和耶律洪基好好的斗一场。
只是出人预料,耶律洪基竟然没有派遣重兵,猛攻大熊,而是选择了引而不发。
其实也不是没有动作,而是他借助讨伐渤海国的名义,把契丹各部的精锐,都充实到了自己手里,皮室军扩充到了8万人,其余宫分军,铁林军都加强了。
另外耶律洪基还干了一件事情,他吞并了萧氏的一半人马!
众所周知,辽国皇族是耶律氏,而后族则是萧氏,萧氏拥有数万精锐,仅次于皮室军。耶律洪基斩了萧惠,废了和萧观音的婚约,又靠着强力,逼迫萧氏低头,服从他的命令。
就这样,耶律洪基手上的兵力增加了一倍不止。
重元此时作乱,简直和找死没什么区别。
可是话又说话来,他现在不起兵,等到耶律洪基完全消化了这些力量,他更没有办法抗衡。
“陛下,重元起兵,他的胜算不会超过两成,但是却能极大消耗辽国的力量。臣斗胆谏言,可以给重元出售火药和猛火油!让这场叔侄之争,来的更猛烈些!”王宁安笑呵呵建议道。
第405章 小人得志
胡天八月即飞雪,虽然还是大宋的境内,可是已经感到了极北的寒流,过了中秋节之后,天气就越来越冷。只是平县上下,所有人的心都跟热火炭一般。
虽然重元叛乱,大宋上下都不看好,但是毕竟是收复燕云的良机,值得付出代价。
王家上下,忙活得最是起劲儿。
王良璟已经招募了3000名重骑兵,重骑兵的挑选和轻骑不一样,首先要求身体足够强壮,这样才能承担沉重的铠甲,纵马驰骋,在疆场杀戮。
但是又不能太过高大,因为人长得太高,体重太大,铠甲就要做得很大,会压垮战马。
所以这三千人一水中等身材,腰细膀宽,贴骨膘,全都是满身耗子肉,一个个精壮无比,没有一丝一毫的赘肉。
王老爹从王家武士团选拔出来,亲自训练了一年,直到今日,才算正式成军。
说起成军,还有点过了,因为只有一千人装备上了板甲。
军械作坊正在日夜赶工,他们是在两个月之前,突破的板甲技术,要抢在入冬之前,制造好3000副板甲。
放在别的地方,恐怕还有难度,可是放在了平县,一点问题没有。
曾巩亲自督促,将20部民用的水车租给了军械作坊,又从钢铁作坊,调来了10万斤上好的铁料。
六艺百工院的师生昼夜不停,将水车改成了锻床,当天就开始了疯狂敲击,把一块块钢铁变成精致的板甲。
王家军用的板甲正面厚度在2毫米,其余部分在0.5到0.8毫米,内里衬着生牛皮,牛皮的里面又是舒适的丝绸。即便是全身的板甲,在关节处依旧灵活,不会出现那种摔下战马就不会动弹的情况。
依照王宁安的要求,板甲一律采用流水线生产,不要繁杂的装饰,一切以物美价廉为要求。
可即便如此,一副板甲也需要花费50贯。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