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如王宁安所说,凡事不可能光靠着阴谋诡计,该流汗的时候要流汗,该流血的时候要流血,绝对不能含糊。
强烈的危机感,促使将门子弟改变了许多。
再不努力,就要彻底被淘汰了。
就连王韶也深受感染,赵祯特赐他参加殿试,又一举考中甲科,堪称嘉佑二年的新星之一。
王韶没有像其他进士一般,既没有入翰林院,还有各部院司观政,也没有外放知县,而是被任命为秦州推官,坐拥1500兵丁。
人马不多,但是王韶很满足。
终于可以经略河湟了,昔日的汉唐故地,怎么落入四夷之手,愿祖宗保佑,子孙要光复故土了!
王韶领兵之后,第一次出手,就让所有人目瞪口呆。
一个成天嚷嚷着光复河湟的人,居然没有选择动武,而是只带着5个人,直捣黄龙,到了蕃部首领俞龙珂的军帐。
俞龙珂是吐蕃人,世代居住在渭源一带,掌控的部众多达数万人,不管是青唐羌人,还是党项人,吐蕃人,全都听从他的号令。
俞龙珂桀骜不驯,几次纵兵抢掠,西北的将领都很头疼,许多人建议王韶,要拿俞龙珂的脑袋祭旗。
可是王韶反复权衡,却认为俞龙珂看似强大,实则外强中干,处境艰难,有说降的希望。
而且渭源一带,各族杂居,汉人也不在少数,贸然用兵,只会玉石俱焚,白白失去了民心,把其他的部落都推向了青唐一方。
因此王韶毅然决定,亲自和俞龙珂谈判。
把厉害陈说清楚,王韶告诉俞龙珂,大宋已经调动河北军团,几十万大军,旦夕杀来,如果还不知道悔改,只会死无葬身之地。
青唐内乱,后方不稳,就算想逃命,都没有安身之所。
如果能投降大宋,立刻就能得到官位,还能获得通商权力,王韶还许给了俞龙珂三个名额,可以派遣他的子弟,进入皇家武学院学习,成为天子门生,以后大宋的官吏也不能欺负他们。
王韶的话,虚虚实实,七分真,三分假,的确把俞龙珂说动了。
他刚刚得到了一份命令,来自青唐,要求他立刻进贡3000匹战马,两万头牦牛……显然,董毡为了巩固权力,收买青唐的贵胄,只能向四周的部落大肆压榨,俞龙珂部也在其中!
“董毡小儿,他爹都不敢欺负老子,他竟然敢管老子要东西!实在是可恶!”
俞龙珂当即在王韶面前,杀了来使,表示投降大宋,他还和王韶磕头拜把子,歃血为盟,成了兄弟!
……
“这个王子纯,哪像个进士,倒像个土匪山大王!”赵祯感叹道。
王宁安笑道:“王韶身上,的确有这么一股子匪气,臣倒是觉得,河湟开边,必须用非常之人,行非常之策,软硬兼施,刚柔并济,不拘泥成法,才能迅速打开局面。这不,收服了俞龙珂部,整个狄道以东,可以高枕无忧了。”
开边迈出了第一步,王宁安也很是满意,至少自己的眼光不差,王韶是个能办事的人。
可是赵祯似乎有些低落,丝毫没有因为王韶的成功而欣喜,反而显得忧心忡忡。
“王卿,这是皇城司的密奏,说是在京兆府出现了强迫商户借贷青苗钱,有一家杂货铺借了15贯,半年到期,要还18贯,谁知在还钱的头一天晚上,被贼人偷了钱,杂货铺无力偿还,祖孙三代,一共五口人,全都葬身火海——王安石惹祸了!”
第538章 送给王安石的尚方宝剑
王安石的性子,还有做事方法,如果不惹祸那就怪了。
赵祯显得很忧心,“朕推动青苗之心,是不会变的,只是如果闹得沸反盈天,民怨沸腾,朕唯恐也保不住王安石啊!”
有那么严重?
王宁安吓了一跳,他很需要王安石在前面冲。
而且,正是有王安石的激烈手段,才能凸显王宁安的润物细无声,两害相权取其轻,到时候士人集团不认也要认!
再有,王宁安也不想和天下人作对,士人集团能分化瓦解最好,毕竟也不是谁都有斗破苍穹的勇气。
问题是需要王安石把他们逼到绝路,然后才有峰回路转。
现在刚开始,赵祯就不想保护王安石,可是大大出乎预料。
“启奏陛下,逼债自杀,所在多有,臣也听说过,以往百姓过年关,逢人逼债,就在大年三十的夜里,喝卤水一家人都死了。臣不敢给王学士说情,只是恳请陛下能仔细详查,不要寒了做事之人的心。”
赵祯微微摇头,“王卿,朕当然欣赏王安石的才略和胆魄,也知道变法不易,只是此人做事太过刚烈决绝,不知变通。你以为只是一个案子吗?不,朕已经得到了皇城司密报,据说各地因为逼债而家破人亡者,不下十几件,朕真怕压不住啊……”赵祯看了看王宁安,“王卿,司马光在秦凤路推行青苗法,就很得人心,朕准备把王安石调回来,让司马光统管两路的青苗法,王卿以为如何?”
“不可!”
王宁安连忙摆手,“启奏陛下,臣正有事情要禀报,秦凤路的青苗法,也不是一帆风顺。”
“哦?怎么回事,也有百姓被逼着自杀了?”
“那倒不是。”王宁安苦笑道:“是出了坏账。”
王宁安从来不认为自己如何,哪怕领先千年的经验,移植到大宋,也会水土不服。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 种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