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国家卫士_周荣钧【完结】(138)

  整编免不了要提拔干部,朱钢拿出连排长正副职初步名单征求大家意见,其中有孙虎、赵祥、“飞刀李”、原参谋队和补充排好几个人。对这个名单大部分人同意,但也有些议论。

  有人说:“东进支队还是不是八路军的部队,都让这些国军出身的人当干部,总有一天要出事。”

  朱钢开始还作些个别解释,想不到有人越议论越凶,干脆召开会议问一个叫得最凶的干事:“这几个要提拔的人,打仗是不是比你行?”

  “比我行。”

  “这就对了,他们能当连排长,你不能。”

  “可是……”

  “可是什么,因为他们以前当过国军。”

  “对呀。”那个干事点点头。

  “我问你,”朱钢说:“他们参加八路军作战勇敢不勇敢?”

  “勇敢。”

  “犯过群众纪律吗?”

  “没有。”

  朱钢看了干事一眼:“你以前干过什么?”

  “读过书,后来在鲁城开个小店,东进支队来了参加八路军。”

  “那我现在应该叫你学生、小商人,还是八路军战士?”

  “我是八路军战士。”干事挺挺胸。

  “你当过学生、小商人,参加八路军叫八路军战士,别人当过国军参加八路军就不能叫八路军战士?”朱钢转向大家提高了嗓门:“几次战斗补充排伤亡好几个,武金彪牺牲大家也知道,他们把命都献给抗战献给八路军,我们还把他们当外人吗?不错,他们当过国军身上可能有缺点有旧习气,参加八路军作战勇敢证明提高了觉悟,没有犯群众纪律,证明改正了旧习气。不管什么人经历如何不同,都是从娘肚子里出来的,为什么就不能一样。有的人可以从学生、商人成长为八路军战士,别人就不能成长为八路军战士,不要以为只有自己革命别人不革命。”

  朱钢一番话引起大家的喝彩,几个有过议论的人红了脸,那个干事嘟噜着低下头。

  刘铁也对这些议论看不惯,说:“三大队正缺干部,这几个都到三大队。”

  张大林忙表示:“孙虎不能走,二大队手枪排要他带。”

  朱钢摆摆手:“谁说孙虎要走,还在二大队,‘飞刀李’到三大队手枪排,直属队长都是连级。”

  张大林和刘铁都笑道:“那还差不多。”刘铁乘机提出要求:“三大队还少三连长,孙祥给我吧。”

  俞胜华参加地下党好几年,又在师政治部工作过,什么事不了解。虽然认为朱钢说得对,自己在作战部队第一线工作也深有体会,但真讨论起来有时可能就不是这种结果,站起来说:“这件事司令员道理说的已经很清楚了,大家不要再瞎议论。既然支队部征求意见,表决一下,同意他们提拔的请举手。”

  结果全体一致通过,包括那个干事,朱钢明白俞胜华的意思,无奈地叹了口气,心想:“什么时候才能真正抛弃偏见,现在只能用表决堵住一些人的嘴。”

  这天孙勇钢率游击队返回顺县,除了每人早已配了一支枪外,临走朱钢又给两挺机枪五把驳克枪,游击队个个欢欣鼓舞。有人对送给游击队这么多武器颇有微词,朱钢说:“几次战斗游击队都参加,他们也流了血拼了命战利品不该有份吗。再说还是八路军的游击队,就是其他抗日武装也该帮助,打鬼子的队伍越多越好,谁能拉队伍有一个人发一杆枪。”

  主力整训的同时,朱钢还抓了一件意义深远的事——加强地方武装和民兵建设。

  较长时间朱钢的精力大部分放在主力部队,训练、人员安排、武器分配都倾向几个大队,就想尽快带出一支有生力量好应付复杂局面,因此地方部队和民兵的战斗力总上不去。这样地方政府有意见,朱钢也不放心,几次带主力外出执行任务,对根据地的安危总是悬着心。这次把在教导队已初步训练的新兵,分到三个大队,由连排长带着训练。教导队分散至县乡训练地方部队,又从主力抽一批有战斗经验的战士充实县乡武装,抽一批班长任各村民兵队长,所有民兵分两批集中到乡里集训,朱钢、俞胜华等人检查指导。

  除了军事训练,特地安排文化干事到民兵集训班讲课,当然不仅是教识字,集训班一期最多半个月,识字是细水长流的事,主要讲文化在抗战中的作用。民兵不识字的多识字的少,也没进过学堂,军事训练个个努力,要他们坐下来听课有些耐不住。有的民兵公开说,没有文化照样打鬼子,射击投弹不识字也能学会。

  见到效果不好,贺大成批评文化干事:“尽讲大道理,空话。”

  有个文化干事原来是鲁城的小学教师,委曲地说:“当初司令员就是这样和我们说的,我们一听就懂,这些民兵脑子象个榆木疙瘩。”

  情况反映到朱钢这里,朱钢说:“不怪文化干事,明天我给大伙讲讲。”

  第二天民兵训练前朱钢说:“东进支队和鬼子打了好几仗,炮兵发挥很大作用,一炮过去炸死鬼子一大片。也可以给民兵发炮,就怕大家不会使。”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