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钢的一番侃侃而谈说得大家纷纷点头,县城小学的校长感叹地说:“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大有茅塞顿开之感。”
“过奖,过奖。”朱钢微笑着握住校长伸过来的手:“什么时侯和全体教员见见面,请校长安排一下。”
“明天如何?”
“好!”朱钢立即答应,又说:“各位,稳定民心让民众树立抗战信心是当务之急。俞政委是北平燕京大学的高材生,对抗战有独特见解,八路军其他干部也可以为大家讲解抗战形势。”
朱钢的演讲象一股清新的风,吹散人们心头不少疑虑,在这小县城从来没有人这样谈论抗战,大家也想进一步了解形势,当场有不少人向八路军发出邀请。
午宴结束后,廖天培悄悄对朱钢说:“司令和政委是否有空到寒舍小坐?”
在廖天培家,朱钢俞胜华和他作了一番深谈。
廖天培学生出身,曾在省城读过大学,毕业后在省府机关做事,因不满官僚机构腐败无能,辞职回家接替父亲管起家业。几年下来家业有了发展,在社会上又乐善好施,省城也有些关系,被推举为县商会会长。太原失守后本想和县长一起一走了之,一是放心不下家产,另外也想有所作为,被县长任命留守县城。
说到这里廖天培一声感慨:“当初我也是热血青年,有抱负有理想,不愿在省城官场无所事事。谁知回来还是混迹官场,真是身不由已啊。”
朱钢真诚地说:“廖先生没有南撤,在这里苦撑危局,就是为国家和民族做事。”
“哪里,哪里,我毕竟不是县长,说的话也不是人人都听,鲁城现在是一盘散沙。”廖天培苦笑着。
俞胜华问:“县府对抗战有何打算?”
“哪有什么打算,保安团只顾和自卫队抢地盘,省府不知踪迹也沒指示。日军如果来犯,凭保安团这点人马根本守不住,城里是人心浮动。”
“所以首先要安定人心,大敌当前自己不能乱。每一个有血性的中国人都不愿当亡国奴,希望廖先生和八路军通力合作,一起挑起鲁城抗战大业。”朱钢由衷地说。
“应该的,不知八路军有何具体措施?”
“发动民众,成立抗日团体,壮大抗日武装。”
俞胜华接过话题:“刚才廖先生说城里一盘散沙,这种状况不能再继续下去,不然要吃大亏。抗战需要有坚强的组织者,我们可以成立抗日团体,使民众团结在抗日团体周围。这个团体可以是行业的,也可以是综合性的,希望廖先生领头,比如工商界。”
廖天培听了很感动:“我找人商量,尽快成立。”
“最近八路军主要是宣传发动民众,使大家了解抗战形势增添抗战信心,请廖先生出面组织一些座谈会,八路军和大家见见面。”
“好,先召集工商界吧。”
朱钢问:“城里医务业状况如何?”
“有一个小医院和几间药房。”
“就算是医务界,也开个座谈会。”
“可以。”
俞胜华补充道:“还有县城附近几个村,请村长和乡绅来见见面。”
“保安团邱团长对和八路军合作是什么态度?”朱钢问。
“他这个人就怕别人染指他的保安团,昨天商量欢迎八路军到城里的事,还吵了……不说了,司令和政委都是明白人。”廖天培欲说又止。
“相信大多数保安团官兵不愿当亡国奴,我们先发动群众。”俞胜华满怀信心。
朱钢推心置腹地说:“形势紧迫,华北日军现在重点是巩固后方,鬼子占领了和阳、利城,下一步就是鲁城。东进支队已派出两个大队在和阳、利城一带作牵制,鲁城抗日动员要抓紧。”
“好,马上安排。”
“明天我和教员见面,如方便请医务界一起来,政委和工商界座谈。”
告辞廖天培后朱钢和俞胜华在城里转了转。鲁城不大,四五条街的规模,但店铺作坊不少,有医院、药房、裁缝店、榨油坊、烟花店等,还有一个戏班子,看得出以前还算繁华。民运科在街中心演讲,老远就听到陈蓉的声音,一会又领大家唱起那首《当兵要当八路军》的歌,朱钢和俞胜华听了相视一笶。特务排巡逻引起不少人注视,特别是机枪和掷弹筒更是吸引了人们兴奋的目光。
看到军风巡视队带着袖章在街上巡视,俞胜华询问情况,参谋答道:“沒发现八路军违反群众纪律的事,保安团见了也收敛许多,说这是八路军的宪兵队。”他的话引得大家哈哈大笑。
参谋又说:“巡视发现一个保安团士兵敲诈市民,经过劝说那个士兵放下敲诈的东西走了。”
俞胜华听了较为满意:“好,保安团士兵敲诈的事就这样处理,不要扩大。”
这时一个战士跑来报告:“陈参谋请司令员和政委赶快回去。”
“什么事?”
“顾国华回来了。”
朱钢和俞胜华赶到县城小学,只见顾国华正和陈建国说话,黄国忠和胡大林也在。他们向朱钢、俞胜华敬礼,顾国华说:“我们昨天晚上回到孙家峪,听贺大成说部队在县城就赶来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