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阳到鲁城有两条路,大家看,”陈建国指着墙上的地图:“从和阳出南门到李家池后,有南北两条路可达鲁城。南路经新马店、六里庄、孙家峪、十里坡到鲁城东门;北路经梁山口、刘岗、马里沟到北门。从路程看,北路近,南路远,但南路离利城近,便于利城日军增援。
“我军在南北两路各设两道防线。南路第一道防线为孙家峪,第二道为十里坡,北路两道防线依次是梁山口和刘岗。现已令一大队到梁山口,二大队到孙家峪待命。
“作战方案两套。第一套方案设想日军从南北两路同时进攻,我军兵力也在两路设防。第二套是设想日军从南北两路中的某一路进攻,我军把主力放在一路,另一路只放少数警戒部队。”陈建国汇报完神情严肃,大家听了心里都沉甸甸的,这仗不好打。
朱钢首先打破沉静:“现在重要的是估计日军一路还是两路进攻,如果一路会走哪条路。”
过了一会,刘铁显然经过深思熟虑后说:“我认为是一路进攻。”
“说说理由。”
“我们与和阳日军交过手,新马店一次消灭他一个小队,鬼子知道我们的实力。为什么到现在才来报复扫荡,很可能是因为兵力不足,现在得到增援才来扫荡,日军一路的兵力应大大超过一个小队。鬼子也知道皇协军战斗力不强,如果先不算皇协军,日军一个多中队一分二,每一路最多两个小队,我认为鬼子不会这样部署,鬼子也懂集中优势兵力的道理。”
“集中优势兵力打歼灭战是红军八路军的战术,怎么给小鬼子学去了。”贺大成一说大家笑了,气氛也活跃起来。
“其实这是基本军事常识,只不过有时鬼子太骄横,忘了。”朱钢又问:“有什么不同看法?”大家点头表示赞同刘铁的分析。
陈建国说:“那么鬼子会走哪一条道呢?”
“如果我是鬼子指挥官就走北路,南路北路地形差不多,鬼子沒必要舍近求远。”潘龙多次到和阳利城侦察,对这一带地形熟,提出自己的见解。
“好,就按鬼子一路从北路进攻这样的估计,对作战计划作些补充。”朱钢显得胸有成竹:“一大队到北路第一道防线梁山口,鲁城主力也到梁山口,小部队到刘岗预设阵地,二大队先到南路孙家峪不变。侦察队留些人做部队向导,其余都到李家池,明天盯着鬼子。李家池是南北两路的叉路口,如果鬼子确实是全部走北路,通知一大队立即从山间小路赶往北路第二道防线刘岗,留孙家峪的新兵和民兵在当地警戒。侦察队现在出发到梁山口和孙家峪,向一二大队传达支队作战计划,并让一大队立即派人通知留在和阳的小部队,绕到和阳城北门,最晚在明天早晨鬼子出发前展开攻城战斗。注意一定要在北门,声势要大,希望能多拖住一些城里的鬼子。”
潘龙立正敬礼:“明白,保证完成任务!”说完转身就走。
“姜大海。”
“到!”
“民运科立即出发,从北路走,分几个组到日军进攻沿途的乡村,动员老百姓撤离,做好坚壁清野。人不够,从鲁城的新兵里抽,先到梁山口至刘岗这一段的乡村。”
“是!”
“梁家勇。”
“到。”
“后勤科协助政委做好城里的工作,现在抓紧组织战地医疗队、担架队,由你带队支援前线。”
“好!”梁家勇也迅速离去。
朱钢望着陈建国、贺大成和刘铁:“鲁城有八个排,暂时编为三个连,你们三人为连长。刘铁连,辖特务排、保安一排、新兵一排、二排和炮兵班,是鲁城部队的主力;陈建国连,辖保安二排、新兵三排、四排。这两个连都开往梁山口,和一大队共同组成北路第一道防线。我们重武器少,两挺机枪由老兵操作,配好副机枪手;掷弹筒由连长亲自掌握,不到关键时刻不用。贺大成连,辖新兵五排,开往刘岗预设阵地,留两个参谋和电话班在支队指挥部。还有,”朱钢顿了顿,面色凝重地说:“支队是倾巢而出沒留一点家底,新兵又特别多,千万不能硬拼蛮干。这次战斗,赶走鬼子就是胜利,减少伤亡就是胜利!”
正文 第十一章 反扫荡
部队在急行军,刘铁带队走在前面,再前面是侦察员领着的尖兵。队伍里还有二十多个拿铁锹铁镐的支前队,这是城里刚组织起来的,成员有学生也有店员和市民。朱钢特别吩咐,战前让他们帮着挖工事修战壕,战士抽空休息,战斗中成为担架队,但一定要保证他们的安全。
派到新兵排当骨干的特务排老兵,一路上不时给新兵讲解战斗注意事项,取得一些效果。
一个新兵问:“听说上战场新兵怕炮老兵怕冷枪,为什么啊?”
老兵说:“炮打起来吓人,一颗炮弹炸出好大一个坑,溅起的土有几人高,其实炮弹好躲,到时跟着我,包你挨不到炸。至于冷枪,如果专门盯着你就不好说了。”
另一个老兵接过话题:“防冷枪,一要工事挖得好,就是常说的平时多流汗战时少流血,二要在战斗中注意自我保护。”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