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一鸣知道段祺瑞完全是在军事方面去考虑回答道:“日本岛国狭窄的空间,贫瘠的资源,限制了它的迅猛发展,眼睛自然瞄向了中国。截止到今年,估计他一年的钢产量才能达到二十多万吨,一句话战争打的就是钢铁,他的战争潜力还达不到那种程度。由于,中国地大物博,人口众多,眼下在大总统的英明领导下,是一个强势政府。因此我断定中日之间短期内不可能爆发全面战争。当然了,日本人不断地蚕食中国、搞摩擦,甚至发生局部战争都是避免不了的,刺杀曹师长就是最好的例子。”
在座的众人包括老袁长出了一口气,脸上纷纷露出喜色,对卢一鸣的细致分析频频点头,不经意间卢一鸣成了中心人物。老道的杨度又发问道:“目前日本人的真实目的是什么呢?我们采取什么样的对策为好呢?”
卢一鸣道:“日本人的中心目的一句话就是全面遏制中国的发展,他担心有一天中国强大起来。因此不断地制造麻烦、挑拨离间,甚至采用卑鄙的手法。这将是他们长期的国策。至于说到应对之策,这不得不牵扯出国内的局势。”
在座的人听到这敏感的话题又支楞起耳朵,老袁发问道:“这跟国内的时局有什么联系?你说的详细点。”
卢一鸣回答:“对于应对之策我补充一点。眼下国府应成立一个针对日本的研究机构,全面搜集日本人的情报,在战略布局上增取主动,继而采取相应的对策,做到知己知彼。另外还要保持相应的低调,不要过份激怒对手,表面上要大谈特谈两国友好。”
见袁世凯赞许的点点头,接着说道:“日本人巴不得民国政局不稳,好从中渔利。民国政局的不稳和混乱,无疑给日本人提供了口实和插足的机会,这要从我们自身的原因寻找答案。”卢一鸣心道,我在日本人身上做足了功夫,不信你老袁不上钩。
老袁急问:“关于这一点,你有何良策?另外我们自身的原因是什么?”
卢一鸣答:“我认为目前民国政府的决策,有些急功近利,这就造成了部分人对政府的不信任,以致产生了混乱局面。再加上认知的不同,意识形态的不同等等诸多原因,因此如此被动也就不奇怪了。我认为应该搞一个三年过渡期。”
杨度急问:“何谓三年过渡期?”
卢一鸣答:“稳定是大局,军事、政治手段并用,无可挑剔。但是我们运用政治手段似乎有些欠缺。袁大总统坐上位置,有许多人嘴上臣服,可心里是不服的。一味的军事打击,效果不佳,还有反弹。长此以往的内耗,有可能给日本人制造了机会。”
老袁严肃道:“说说你的想法?”卢一鸣答:“眼下大总统有效的控制长江以北地区,南方绝大部分地区也表示拥护。这是非常有利的一面。gmd是最大的在野党,但也不是铁板一块。大总统你手握兵权怕什么,眼下无非缺的就是钱。只要不是扯旗造反,吵吵把火又有何干,让他们闹去吧,闹够了也就消停了。”
“我认为大总统应该高姿态一点,在民族大义上做文章,故意制造一个宽松的政治环境,权利要适当的让出一些,许以别人好处。而私下里重点打造军力,发展经济,埋头发展三年,做大做强后,自然水到渠成,到时大总统挥洒自如不在话下。还有一手,充分利用舆论工具,打造声势,树立正面形象,正所谓人言可畏。我想不出三年,袁总统的英名,必将在华夏大地上如雷贯耳,流芳百世。”
一席话说的众人目瞪口呆,这小子简直是诸葛下凡,运筹帷幄决胜千里。杨度大喜道:“卢会长,你真了不起,我算服了。”而老奸巨猾的袁世凯却显得异常镇定道:“不错,你分析的很有说服力,但是必须经过进一步磋商才能下结论,从今天开始你正式担当我的私人顾问。”
卢一鸣见时机成熟又抛出一个大礼包道:“大总统,我得到可靠消息,在京西发现了铁矿,和煤矿。我准备三年之内与政府合作,建成一座年产10万吨的钢铁厂。”
老袁闻听大喜,接着吩咐其他人,此事由卢会长亲自挂帅,其它所有部门都要大力支持。接下来几天,卢一鸣三天两头往总统府跑,很快民国政府的策略做了部分调整,再加上媒体的配合,不经意间变化开始显现。
第二部华夏风云 第76章提前准备
老袁的变化以及他所采取的对策,只能用改动来形容更贴切,他采纳了卢一鸣的部分建议,实行了比较宽松的政治手段,默认了各党派的并立,后世解散gmd这招没有用,虽然架空了参议会,但是让参议员回家的案列没有出现。但是老袁在人员任免上。仍然我行我素,军事调动也没有完全停止。
说实话老袁非常在乎卢一鸣的三年的过渡期,这方面日本人的因素占了一半以及其它诸多因素,经过综合考量,是不得已而为之。但是,在经济发展、打造军力及树立正面形象方面,确采纳了卢一鸣的建议。一时之间舆论战打响,所有的矛盾忽然集中在打嘴仗上,有反对的,有支持的,甚至有谩骂的。然而,狡猾的老袁确实表现出了高姿态,顿时化解了很多矛盾。再加上老袁的漂亮口号,不能说一点作用不起。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