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军统最后的暗杀名单_陶朱问【完结】(43)

  后来,因家族遗传的荨麻疹皮肤病而倍受折磨的宋庆龄与宋美龄姐妹在私下渠道,还是有过书信往来的.宋庆龄亦曾托人捎带过珍贵的丝绸和中医药品,宋美龄也回赠过一些西方高档的商品.

  1949年5月27日,上海彻底迎来了解放.毛人凤跟随蒋介石逃往福建一线.当他逐渐知道了暗杀计划被取消的个中内情后,心里更加认识到了"夫人路线"的威力.这也为他日后去台后,一心追捧宋美龄,从而开罪蒋经国,埋下了人生落幕悲剧的伏笔.

  与此同时,宋庆龄在她的寓所与上海人民一道欢庆这座东方大都会的解放.入城的解放军秩序井然,秋毫无犯.他们特地派出了一个连的人马在宋庆龄住宅四周,担负起了卫戍警戒任务.未几,时任四兵团司令员的陈赓大将亲赴宋庆龄寓所.转达党中央、毛主席、周总理对她的敬意和问候,并真诚地邀请她北上赴京参加首届全国政协会议.

  陈赓早年担任过孙中山的铁甲卫士,毕业于黄埔四期,救过国民党蒋介石与共产党周恩来的性命,征战数十年,被国共双方誉为传奇式的战将.当年,上海蒙难,宋庆龄曾出面搭救,他们彼此颇为熟悉.

  宋庆龄热情地接待了陈赓,她对陈赓转告的国民党想暗算她的阴谋轻蔑一笑,并未理会什么.她倒是好奇地问陈赓道:"你现在带了多少兵?"

  陈赓赧然一笑,恭敬地答道:"一百万吧."实际上,只有二十多万人马."林彪也是四期的,那他为什么带了几百万?"

  陈赓答曰:"他进步快."宋庆龄点点头,未再说什么.

  不久,中共中央派出邓颖超为专使,特地到上海恭请宋庆龄北上进京,宋庆龄慨然允诺.行前,她想到了孙中山惟一的儿子,曾奉劝蒋介石不要妄动国父未亡人的孙科.

  孙科虽然担任国民党政府要职,又是共产党公布的43名战犯之一,但他属于被蒋介石一贯打压的元老派系.蒋介石欲冠冕堂皇抬出孙中山的灵位时,又不得不装模作样地礼待孙科一番.这一点,宋庆龄看得非常清楚.当然,她作为孙科名义上的继母,年龄与孙科相差无几,两人的关系亦很微妙.从现时解密的档案资料看,他们表面上没什么大的冲突,也无过多私人交往.惟一一次共同公开亮相的照片,是一起为孙中山守灵.

  但孙科对宋庆龄继母身分的认同,最初是带有抵触情绪的,据传孙中山欲与宋庆龄成婚时,曾受到国民党上层元老的极力反对.内以胡汉民、朱执信为甚.这两人喋喋不休劝诫孙中山时,孙中山曾斩钉截铁地答曰:"这是我的私事,请党内同志不要横加阻挠."这两人又请孙科以父子情分相劝.孙中山给远在美国的孙科写了封长信,解释这段婚姻的来龙去脉.

  此时,已深沐西洋之风的孙科没有说什么.归国后,他到澳门安顿了母亲卢太夫人,便到广州参与国民党的政事.在那里,他首次见到了宋庆龄.由于孙科特别敬畏父亲孙中山,即使他心中有所不快,亦不敢表露出来.从大面子上讲,两人维系了普通礼仪并无冲突.后来,孙科儿女成行,在公开场合,他的子女仍尊称宋庆龄祖母.

  不过,自从1929年孙中山的奉安大典举行后,他们没有在公开场合一起露过面,平时往来也不多.据说,宋庆龄对蒋介石数度想谋杀自己的事,一直没作公开回应.即使解放后,批倒批臭"人民公敌蒋介石",宋庆龄也未发表过什么指斥的言论,更别说愤怒声讨对方的恶劣行径.可以肯定的是,宋庆龄通过一些渠道,获知了孙科曾专门打电话给蒋介石,劝说对方一定要保证自己的安全.

  宋庆龄对此颇为感动.

  大约在1949年9月的一天,广州解放在即.宋庆龄已获知孙科无意去台,而是滞留香港.于是,宋庆龄拨通了孙科的电话.

  "哲生吗?"

  "你是……"正忙于逃离广州的孙科抓过电话,不待对方反应,便惊呼了起来,"啊……夫人.您在哪里?安全吗?"

  "我在哪里你先别管.安全上绝对没问题."

  "那……"孙科惊异之下,问道,"夫人有什么赐教?"

  "你不要走."宋庆龄在电话那端劝道,"留在大陆吧."

  "可我是共产党所列43名战犯之一."孙科犹豫着说,"覆巢之下,安有完卵.以他们的阶级成分而论,我留在大陆,还不是革命的对象?"

  "你不要顾虑那么多."宋庆龄苦口婆心劝道,"你没有领兵打仗,没有杀人放火,也没有参与蒋介石的重大决策.共产党这边也是清楚的.我劝你留下,不要到处乱走.这样会有好处."

  孙科陷入了短暂的沉默.

  宋庆龄握住话筒,焦急不已,"哲生,你在听吗?听清了我的话没有?"

  "夫人,"孙科扶扶眼镜,抹了抹汗涔涔的脸,颓然叹道,"哲生误入宦海太深,早已回头无岸.请夫人善自珍摄."

  宋庆龄知其去意已决,只得怏怏放下了电话.后来,孙科去了香港,滞留了两年,后转道欧洲,再赴美国.飘零十三年后,蒋介石又要借用他"国父哲嗣"的名号,惺惺作态中,这才邀请孙科去台,给了他有职无权的考试院院长一职.

  就在宋庆龄挽留孙科的当晚,一向笔走龙蛇的毛泽东以工整的笔法,恭恭敬敬地给宋庆龄写了一封信:"重庆违教,忽近四年,仰望之诚,与日俱积.兹者全国革命胜利在即,建设大计,亟待商筹,特派邓颖超同志趋前致候,专程欢迎先生北上.敬希命驾莅平,以便就近请教,至祈勿却为盼."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