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乾隆颁下手谕云:“朕平日用人听政,不肯存逆作不信之见,今御史曹锡宝以书生迂见,据一时无根之谈,托为正言,断不许有此事,姑且宽其刑罚,革职留任,曹锡宝冒着危险弹劾和伸,不但没有扳倒和伸,反而自己被罚,终于郁郁而终,在乾隆五十七年病逝。和伸的崇文门税监的职位被乾隆给了他的儿子丰绅殷德,也算是对他稍加惩处了。
和伸一生为官,仕途中屡屡遇险,像这样的事情还有很多,若不是他沉着冷静的小心应对,恐怕早就身首异处了。
借他人的力量
常言道,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和珅为官也颇为懂得如何借他人的威势以成自己之实。
乾隆五十一年七月,身为左副都御史的窦光鼐,字元调,山东诸诚人,乾隆七年考中进士。后迁至内阁学士,乾隆二十年被授予左副都御史,督浙江学政,他在浙江任上的时候,见浙江各县府库亏空,官吏们胡作非为,多有不轨,对百姓横征暴敛,便上书乾隆,奏明此事,他在奏折中说:“臣闻嘉尖、海盐、平阳诸县亏数逾十万,为察覆分别定拟。”乾隆准其奏,特命尚书曹文植、侍郎姜晟前往浙江盘察。然而,调查的结果却与他所奏的不符,和珅闻知此事,忙向乾隆进言:“浙江吏治腐败,前往调查的诸位大臣,所奏各各不一,其中定有虚假,皇上须派一位德高望重的大臣亲任探察,方能知晓实情,臣以为唯军机大臣阿桂可堪此重任。阿桂此去,必能查清此案。”然后,和珅又要求乾隆派自己弟弟和琳同阿桂一起去浙江办案。
和珅的高明也即在此,他的弟弟和琳此时只是一个笔帖士,一向没有什么功劳,而凭他多年的为官经验,窦光鼐所参奏的浙江府库亏空,怎会有假,阿桂此去,定能查个水落石出,和琳跟随阿桂,什么都不用做,回京即可享一个大大的功劳,可以借阿桂之实,使和琳得以升官。因此,和琳临行之前,和珅对他面授机宜,他只要秉公办事,凡事不要事先出头,只要跟着阿桂的动向即可。
果然,阿桂调查浙江一案,虽然其中多有波折,阿桂也因办案不力,袒护下属被乾隆斥责,和琳却凭空拾了个大便宜,案件结束后,已升为户部侍郎的和珅党羽苏凌阿,便向乾隆为和琳邀功:“和琳虽官卑职小,但此次查案,甚为公正,且颇干练,终使案情大白于天下,显圣上持政整肃清正,和琳实应嘉奖。”乾隆于是将杭州织造的肥缺赏给了和琳,后不久又升为湖广道御史,从此飞黄腾达起来。
福康安,字瑶林,号敬斋,富察氏,满州镶黄旗人,他的父亲傅恒是乾隆的大学士,曾被乾隆封为郡王忠勇公,是乾隆一朝的名臣,他的姑母即是乾隆皇帝的孝贤皇后,福康安初为去骑尉,后累迁三等侍卫,启部侍郎,镶黄旗副都统。吉林、盛京将军,云贵总督,四川总督、两广总督、闽浙总督、成都将军、御前大臣、工部尚书、后部尚书,并被加封太子太保,等嘉勇忠锐公和郡王贝子。深得乾隆信任,一朝之中,大概除了年高德勋的阿桂,能和和珅抗衡的只有福康安了,和珅屡次想要排挤打击福康安,却终未成功,他们之间也因此交恶,据当时的乾隆使臣记载,福康安“稍欲歧贰于和珅,颇自矜持,收拾人老,而宠权相埒,势不两立。”
而台湾之乱,则由来已久。台湾岛素来以美丽富有著称,大批大陆的民众迁移而来,由闽、广、浙沿海一带迁徙而来的客家人逐渐与台湾的土著民形成了相互对立的两方。经常发生冲突,所以,由大陆来台湾谋生的汉族百姓,迫切要求同处在异地他乡的民众按原有的籍贯结成帮派,彼此互相帮助,联合力量,以便求得生存和发展,由此,台湾出现了很多秘密组织,如铁鞭会、小刀会、铁尺会等。天地会是其中一个影响比较大的秘密会社,首领为林爽文。
乾隆五十一年七月,林爽文带领的天地会与台湾的另一集团雷公会发生矛盾,群体械斗,台湾总兵大纪,带兵镇压,捉拿了天地会会员张烈,林爽文率众会员劫走张烈,与官兵交战激战中,还一箭射死了官兵的一个把总。大纪追剿天地会,林爽文不得不率众起义。自称大师,椎牛血,制造军器,树起大旗,连夜进攻清军营地,大败清军。林爽文乘胜追击,一鼓作气,攻下了彰化县城,杀死了城中的大小官员,在彰化以“顺知监王”的称号发布告示:“照得文监王因斌贪污,剥民膏脂,所以本监主顺天行道。共举义旗,剿除贪污,拯救万民,以快民心。”清军此后多次攻打,又全部被起义军杀退,处于严重被动挨打的局面。
这时,军机处向乾隆转呈了闽浙总督常青的急报:台湾彰化县贼匪林爽文结党设会,严重危害岛内安全,聚众滋事,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十一月二十七日,彰化县俞峻在大墩拿贼时,县城也被贼众占据。……等等,将台湾的复杂局势报告给乾隆。乾隆看罢,大为恼火,和珅立刻推荐自己的门生常青前去镇压,希望能够一举平定台湾,常青得以立功,谁知,常青更是酒囊饭袋,按兵不动,不敢出击,使乾隆迁怒于和珅。
和珅思来想去,想到了福康安,他明白乾隆对福康安的器重,在这样的危急时刻,乾隆也一定想到了他,自己何不就保荐他去台湾镇压叛乱,如果福康安能够得胜回朝,自己可坐享举荐之功,即使他败了,也可用这一机会挫一挫他的锋芒,况且,乾隆知道,和珅与福康安平日不和,如果这一次和珅能不计前嫌的向乾隆举荐他是有百利而无一害。于是,和珅就像乾隆进言说:“常青年少无能,当务之急,是要派一位真正能征善战的将军,只有陕甘总督福康安是最适合的人选,他足智多谋,身经百战,相他除他之外,再没有别人足以当此重任了。这一席话果然说中了乾隆的心思,不禁暗自夸奖起和珅来,想和珅必竟不同于一般的大臣,他能不计前嫌,心地宽广,实在是难能可贵呀!于是,当即准和珅所奏,命福康安征台。和珅进而又向乾隆进言,派去增援的军人在精而不在多,台湾现有近十万大军,林爽文之徒不过是乌合之众,况且,大军过多,所需粮饷势必也会猛增,更加会滋扰地方,造成民众不满之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