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珅想到了汉哀帝朝的董贤。董贤是历史上有名的弄臣,凭借着英俊的相貌,迎合的本颜,深得汉襄帝刘欣的赏识,在仕途上一路飞升,他与刘欣整日形影不离,经常同吃同眠,有一次,董贤与刘欣同榻而眠之时,董贤在睡梦中枕到了汉襄帝的衣袖上,哀帝刘欣为了不惊醒董贤,竟然拔剑割袍而起,留下了“断袖而起”的故事。倘若能够尽享荣华,身为弄臣又有何妨。
所以,和珅在乾隆面前,从不摆大臣的架子,总是以“奴才”自称,在生活细节上,更是对乾隆关怀备至,乾隆身体不适,和珅总能一望即知,立刻恭身上前,亲自为他捶腰,史书上记载:“皇帝若有咳唾之时,和珅以溺器进之。”就是说皇帝如果要吐口唾沫,和珅也会立刻捧着痰盂等候。他还常常给乾隆讲一些市俗的俚语笑话,把市井之中庸俗不堪的故事摎情讲给乾隆听,逗得乾隆开怀大笑,这些岂是一般的军机大臣能够做到的。
封建王朝的帝王,尽管位极人君,贵为天子,但是,毕竟也是有情有欲的血肉之躯,也有做为普遍人的情感的需要,但特殊的身份,无恨的限制了他的这一需要,使他永远体验不到三五好友共望夕阳,把酒话桑麻的温馨,纵然,后宫三千佳丽,妃嫔如云,也没有平凡人家的夫妻之情,所以,紧紧围绕在皇帝宝座四周的是深深的孤独。此刻的乾隆已经是六十多岁的老人了,当年鼎盛时期的老臣,一个个落叶凋零相继故去,朝廷中大多是新进擢升的官员,而乾隆的诸位皇子也是良莠不齐,亲情不在再加上孝贤皇后又先他故去,正感无比的孤独,和珅的出现无疑填补了乾隆皇帝情感上的空缺。自此,乾隆几乎在生活中时时处处离不开和珅,和珅也凭借着乾隆的宠信为所欲为。他是天子的弄臣,他可以在天子面前奴颜婢膝,人格尽失,可是,其他人谁又敢不拜倒在他的脚下。《清史稿》中这样描述得宠的和珅:“不附已者,伺隙激上怒陷之,纳贿者则为周旋,加以开脱或者是故意的拖延其事,等到皇帝怒气已过,才若无其事的提出来,以求不了了之。整个朝廷渐渐宠罩在和珅的淫威之下。和珅就是靠着在皇帝面前心甘情愿的放弃自己做人的尊严,才换取了他自以为得意的大臣们的依附。这一点,连乾隆来使的英国副使斯当东也看在了眼里,他记载说:“和珅总是随着皇帝御驾后面。当皇帝停下轿子差人走过沟来向特使(马夏尔尼)慰问的时候,几个官员跳过沟去在前到和中堂轿前下跪致敬。值得注意的是,除了和中堂之外,没有其他大臣和皇帝亲人及跟等跟随着皇帝陛下,足见和中堂地位之特殊。”
掌握皇帝内心的秘密
俗话说:“知人知面不知心。”人的内心世界最为复杂多变,而以揣测,可是,一旦你掌握了别人隐密的内心世界,就可以翻手为云,覆手为雨,将别人的一举一动都控制在股掌之中,即便是拍起马屁来,也可以一语中的,不至于费力还不讨好,和珅凭借他多年在乾隆身边服侍,对乾隆的内心世界揣摩的一清二楚,每走一步都恰好落到乾隆的心坎上。
和珅揣磨乾隆的内心世界由来以久,早在他还在威安宫官学念书的时候,就四处搜罗乾隆的御制诗作,加以研究,古人说:“诗言志。”一个人的心思,尤其是像乾隆这样贵为人君的人,每天都生活在众目睽睽之下,举手投足都不得不有所收敛,内心世界往往被深深的隐藏在外表下,唯有通过他的诗作,在不经意中才可能透露出些得端倪,所以,和珅对乾隆的几万首诗都了解于胸,而且刻意模仿他的笔法,和珅经过多年的体味观察,了解到乾隆虽然被万民称作天子,但他也是一个普通的人,同天下任何一个普遍百姓一样,有着平凡的幸福和忧愁,也有普通人的种种小毛病,如强烈的虚荣心等,所以,和珅对待乾隆也许比其他人更能把他当作一个普通人来看待,与他一起幸福,一起悲伤。
亲情人皆有之,人必须先能“老吾老”然后才能“推而广之”以及人之老,同样,人都是“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乾隆对他的母亲和自己的众多儿女也充满了一个普通人应有的亲情,乾隆的母亲皇太后去逝的时候,乾隆被悲痛压倒,在灵堂帐跪不起,此时的和珅不是像其他大臣一样说一堆不着边际,无关痛痒的宽慰的话,而是默默的陪在乾隆身边,寝食不思,菜饭不想,几天下来,形容枯稿,面无血色。对待乾隆的女儿,和孝公主,和珅也像对朋友的孩子一样,在恭敬中透着关爱和亲切,他会在童心得到满足,作为父亲的乾隆也非常高兴,最后竟决定把公主下嫁给和珅的长子丰绅殷德为妻。
和珅知道乾隆平生性喜铺张,所以,他多次巧妙安排乾隆巡幸江南,所到之处极尽奢华之能事,他还力主为乾隆扩建宫室,修造园林,多方筹集钱财扩建圆明园,和承德的避暑山庄,哪怕是圆明园已经成为一片废虚的今天,漫步其中仍然不难想见当日的奢侈与豪华,灵了更好的满足乾隆的各种铺张的需要,设计出了多项广开财源的措施。收得的银两,绝大部分供乾隆一人挥霍,减轻了国库的负担,乾隆还是一位“风雅”的君主。他性喜收藏古董,见了稀有的画册,墨迹,比多少金银都能令他高兴,和珅为此,利用各自机会四处搜罗,将各地的官员,富商进献给他的珍惜古玩,挑捡出好的进贡给乾隆。天长日久,各地欲向和珅行贿的官员也都知道和珅喜好古董多拿先人的遗珍来进献了,史书中记载:乾隆四十五年(公元1780年):“京城内有佛铺子,互相买卖,朝臣用此作为贡献,皇帝说以赏赐朝臣,千秋晨朝,有进贡覆黄帕。架子,戴以金佛一座,长可数尺许,舁入阙中,闻户部尚书和珅所献。”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