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和绅传_王辉【完结】(28)

  第二天早朝,乾隆处理完当日的政务,正准确退朝,和珅跨出一步说道:“云南粮储道并贵州按察使海宁有本要奏。”乾隆一向对远道而来的官吏较这宽容,就命他上殿奏本。海宁来到殿上,跪拜乾隆之后,把自己书写的奏折呈递上去。乾隆读罢勃然大怒,说他对李侍尧在云南贪脏营私早有察觉,只是念他征战多年,立功无数才网开一面,孰料他竟然愈发不成体统,当即命和珅赴云南查清李侍尧贪赃一案。

  和珅到达云南之后,先向李侍尧宣读了圣旨,将他暂且革职,然后就再不过问此案,游山玩水去了。因为他明白,云南必竟是李侍尧的地方,他在此地经营多年定然耳目众多,根柢深厚,寻找他贪赃的证据,恐怕不是一件容易事。他先装作懦弱无能,不思公务的样子麻痹李侍尧,暗地里派出得力家人细心查访。这办法果然奏效,几天下来,他就收集到了一些证据,然而,这些证据全都不怎么重要,远不足以置李侍尧于死地,和珅不肯就此罢休,开始打李侍尧的大管家赵一恒的主意,赵一恒身为李府的大管家,所有财物交易必经他手,如果能敲开他的嘴巴,整个案件就可以水落石出了。和珅命人绑来了赵一恒,严刑逼供,赵一恒起初还拼死抗争,拒不招认,后来终于奈不住痛楚,把李侍尧的所作所为一一向和珅作了交待,和珅有了坚实的证据,心里就有了底,踏实下来。他把赵一恒交待的事项笔录下来,又命人召来了云南李侍尧的属下的大上官员,当得他们的面宣告了赵一恒的供述,一桩一件全都清清楚楚,那些原来忠于李侍尧的官员见和珅已然掌握了全部证据,自己顽抗下去也毫无意义了,还不如从实招来,也许还能保全自己呢。于是他们纷纷倒戈一击,出面指控李侍尧的种种罪行,就连那些曾向李侍尧行贿的官员,也申明自己是迫于李侍尧的淫威,被迫行贿的。

  一切准备就绪之后,和珅才提审李侍尧,他就在总督府的在堂中央摆下公案声势逼人,李侍尧来到公堂后还有恃无恐的强辞争辨,和珅见状,命人将赵一恒带上公堂,让他当面与李侍尧对质,和珅每问一句,赵一恒就机械的回答一句,李侍尧的心也就往下一沉,等和珅问完最后一个问题的时候,李侍尧已经感到大势已去,放弃所有希望了。史书上写到李侍尧认罪时说:“他自任得道府以下贿赂不讳。震怒谕曰:‘侍尧身为大学士、历任总督、负思婪索、朕梦想不到。’夺官,逮诣京师。”乾隆接到和珅的奏折,见海宁弹劾李侍尧的本章句句属实,恼怒非常,命和珅把他带回京师治罪,和珅有意置他于死地,几经审问,和珅上奏:“拟斩监侯,夺其爵以授其弟奉尧。”后又建议将他侍尧“斩立决。”乾隆感念他曾屡立战功,又颇有才干,不人忍心就这样把他杀了,就不批准“斩立决”的决议,让和珅等人再行商议,有江苏巡抚闵鄂元领悟了乾隆的本意,上书奏请道:“侍尧历任封疆、干力有为,请用仪勤议能之例,宽其一线。”乾隆遂最后判李侍尧“斩监侯”,将他囚禁在刑部大牢之中,籍没了他的家产,虽然和珅没有达到将李侍尧斩首的目的,却向乾隆展示了自己办事的才干,可谓不虚此行。

  第三章 千里为官只为财—和珅敛财之道

  给皇帝买名 替圣上立“德”

         

  和伸之所以让乾隆对他言听计从,百依百顺,还在于他能为乾隆着想,抓住时机替乾隆换取好的名声,替他立”德“,这对于把自己的名声看的比什么都重的乾隆来说,无异于一剂最贴心的良方。 

  乾隆六十年(公元1795年),年迈的乾隆皇帝已有85岁高龄,按照他年轻时许下的诺言,他准备在这一年,把皇位传给皇十五子永琰,乾隆皇帝在九月初三日,发布上谕说:”朕寅绍还基,抚绥方夏,践阼之初,即焚手默祷上天,若蒙眷佑,得在位六十年,即当传位嗣子,不敢上同皇祖纪六十一载了数,其时亦未计年庆围甲子。……朕诞鹰大宝,会六十年矣,……兹天恩中锡,竟获周甲纪元,寿跻八旬开五,精神康健,不至倦勤,天下臣民,以及蒙古王公外藩属国,实皆不愿朕即归政,但天听谁聪,朕志先定,难以勉顺群情……立皇十五子嘉亲王永琰为皇太子,用昭付托,定制孟冬朔须发时宪书。其以明年丙辰为嗣皇帝嘉庆元年。“在这篇详细、冗长的上谕中,乾隆回顾了他做皇帝以来的成绩,说明了之所以要禅位的来龙去脉 ,也表示出他当太上皇后,实权依旧掌握在自己手中的愿望。 

  上谕发布之后,举国上下开始准备第二年元旦的禅位归政,大典,因为禅让的典礼开据可依,如何办得隆重,庄严、冠冕堂皇显示出乾隆帝的仁君风范,着实让和伸伤透了脑筋一直到了大年三十才把大典的礼仪制定好,交与乾隆帝圣裁,其中,最让乾隆满意的是和伸提仪的”千叟安“,所谓”千叟宴“就要召集官员,缙绅,中七十以上的高寿老翁在皇宫中举行酒宴,与皇帝同乐,中国古人就有”仁者寿“的话,试想一下,近千名白发垂*的老者济济一堂,同庆同乐,既可以看出乾隆归政禅位、年高德勋,又可以表明在乾隆帝统治的六十年中,四海升平、百姓都得以长寿,为了能筹划好这次千叟宴,和伸简直操碎了心,正月时节,北京城正是一年中最寒冷的时候,到时候若大的一个宫殿中,空空荡荡如何取暖,无疑是一个大问题,和伸别出心裁,调来了1550多只火锅,举行火锅宴,这一设想,实在妙不可言,不但可以保证殿内的温度,而且,火锅里燃烧的煤炭,沸腾的浓汤都会更好的烘托出喜庆气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