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伸自己没有通过科举考试,可他并没有因此而看低科举的重要性,他知道:皇上选拔官吏在很大程度上都依赖科举。而自己要控制官吏,培植心腹,巩固自己在朝中的地位,也必须要控制科举,因此,他主动接管国家的文化事业,先后担任教习庶吉士、经筵讲官,翰林院掌院学士、日讲起居注官和殿试读卷官及兼任廷试武举发策等职务,通过掌管这些职务,和伸便可控制官吏,借机安置自己的亲友、党羽安放到要害部门,而打击排斥政敌。仇家和一切看不上的人。后来,发展到无以复加的地步,整个科举可以仅凭和伸个人的好恶随意进退科名。《清史列传》中《和伸》条记载:乾隆五十四年,山西举人薛载熙赴京考取进士,几经周折后,脱颖而出进入复试,但在复试当时,薛载熙却被告知自己已被除名、无资格参加复试,他不知所云,忙向众人打听,有人告知,是和中堂主持复试大局,是否自己得罪了和中堂。薛载熙一想,自己也没招惹和伸啊,最多是在此之前,从来没有去拜访过和伸,难道这也会得罪和伸?不错,此举就已让和伸很不满意,和伸希望入考的是顺从自己之人,不顺从者一律以各种借口除名,不让其参加考试,当然更不会有金殿会试的资格了。薛载熙只顾自己读书,而且平日里远在山西,哪会懂得个中关窍?因此和伸道:“此人就其学问而论,尚属可以中取,试卷文理无大疵,惟诗粗率,奏请停科”。若在平时的话,薛载熙就此可以回家了,不过这次和伸碰了个软钉子,因为此时正值乾隆母亲皇太后八十岁寿诞,乾隆心情俱佳,在和伸的奏折上批复:“尚可加恩宽免,交与和伸与诸考官再行商议。”在讨论中,哪有不听和伸的?和伸谓:“以薛载熙试卷复与中卷不符,难保无代倩情弊,请追革在案。”复试与中卷不符,本属份内之事,可和伸就以此为借口打发老了薛载熙,本来载熙中举的消息已传回山西,可是回家后却孑然一人。薛载熙发奋攻读,但他也知道:只要和伸在位一天,除非自己去巴结讨好他,否则此生无望再中举。他不愿巴结和伸,只有韬阴养晦,静候和伸去世或倒台。他每日焚香诅咒和伸,或许是他的诅咒有了效果。和伸在十年后轰然倒台,他心想自己的机会来了,于嘉庆六年(公元1801年),薛载熙在北京苦等嘉庆出外巡视,终于等到机会了,一日,嘉庆出游,薛载熙拦驾哭诉冤枉,嘉庆也曾听闻此事,认为“薛载熙斥革本非皇考之意,和伸办理此事,实属从刻。”故嘉庆帝“命试以诗”,薛载熙十年磨一剑,果然非同凡响,嘉庆听了薛载熙的诗句之后,以为“诗句较前稍胜,著加恩赏还举人。”总算给薛载熙平了反。
其他事例举不胜举,据清人沈祥年《借巢笔记》记载:沈祥年的祖父本来在丁未(即乾隆五十二年,1787年),科春闱中,已列入殿试前十名。和伸见此人文才飞扬,便想拉拢他,沈祥年之祖父早已听说过和伸之恶名,心想自己已入殿试前十,凭自己本事当可谋得一官半职,而且他厌憎和伸人品,所以当和伸请他到家中叙谈后,沈祥年之祖父借故推辞,和伸一看此生竟不给自己面子,这种读书人臭脾气,一定要好好医治一下,于是又向乾隆启奏,乾隆同意让沈祥年祖父“抑置归班”,这样沈氏的殿试名头就这样不明不白地被取消了。通过这些手段,和伸让所有参加考试的士子知道:自己一言可以令其中举,自己一言可可废其举人,于是乎,善钻空子的士子在考前都会馈赐和伸以重金。以求考试无忧。
乾隆六十年,乾隆欲禅位于嘉庆,为了大赏天下,庆祝二帝的“交接”形式,故颁令连续三年会试,读书人十年寒窗盼来了这次好机会,纷纷摩拳擦掌,力图在此次会试中榜上题名,所以各方士子都纷纷投靠在和伸门下,或是以名画珍玩,或许以重金,都以为自己必中无疑,和伸见天下士子尽入我手,也心安理得地收入各种礼品,可是风云突变,乾隆为了显示自己对嘉庆的宠幸,命嘉庆选取会试考官,嘉庆推辞再三,还是拗不过父皇的旨意,只好点左都御史窦光鼐任会试主考官。让可让天下士子都傻了眼。自己白花花的银子岂不是掉进水里了?和伸本人更是生气。他还是想继续插手科举考试,可窦光鼎不给他面子,他只好去两个副考官那边打主意,可一来两位副考官资历尚浅,无法成为窦光鼎的掣肘,二则副考官洪亮吉丝毫不给个人面子。和伸一计不成,一计又生,诬告洪亮吉诗中影射攻汗大清、希望借此整垮窦光鼎,自己重新当上主考官,可乾隆不愿再兴文字狱,这一计划也没有成功。和伸也毫无办法了。
到了发布皇榜的时刻,又出现了怪事,此次状元,榜眼居然是兄弟俩,状元王以衔还是一个瘸子,这种怪事平民百姓都会怀疑有鬼,和伸当然不会放过诬陷窦光鼎的机会,于是他挖空心思给窦光鼎安置罪状。编写好罪名后,和伸便向太上皇乾隆启奏:臣以为窦光鼎长期在浙江为官,为了培植亲信,所以点录王以衔与王以钨两兄弟为状元榜眼,两人皆浙江人氏,其必有鬼。乾隆一想,也是,兄弟二人同榜,而且乃状元榜眼,此事非同寻常。于是派当时已名闻天下的大才子纪昀(晓岚)重试。和伸却先挑毛病说王以钨卷“疵累甚多!”不允许他参加复试。王以衔得以参加考试,不料此次王以衔也夺得第一名,乾隆万分惊奇,和伸也异常失望,因为他本想借复试再起一场文字狱: “光大狱以倾窦(光鼎),复试日使卫士环列讥察之,无所得”纪晓岚天下第一才子,也没人能反驳他的结论,故“和伸与诸大臣瞠目相视,因奏曰:此次阅卷诸臣,皆秉公认真,亦无私弊,如有失当,何始易置。”乾隆也想看看王以衔究竟有无才华,便与其来金殿钦点,乾隆亲自出试刁难王以衔,王以衔应对自如,乾隆甚喜,钦点其为状元,并叹曰:“若此则彼王兄弟联名,或出偶然,科第高下,殆有命焉,非人意所能测也,何必易置。且既拆弥封而再易置,则转不公矣。”若非如此,窦光鼎与其他主考官又要遭遇一切暴风雨似的攻击。这事引起朝野大哗,“胪唱之曰,舆论翕然,盖以二王素著才名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