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邀九重异,数殊荣复有。”
“同胞较我三年少,幼共诗书长共居。
宦海分飞五载别,至今音问藉鸣鱼。”
爱子情深
和伸是个非常重感情的人,对妻子,对兄弟,对子嗣,和伸都异常宠爱。人们可能会感到奇怪,一个贪官,大奸臣怎么会如此儿女情长呢?是的,和伸让很多平民百姓家破人亡,妻离子散,可正因为如此,他才更疼爱自己的家庭成员。虽然这看似矛盾,可是人就是一个复杂的统一体,对别人的残忍与对自己亲人的关怀在和伸身上相辅相成,完整地统一在一起。
不仅如此,在漫漫数千年的封建社会中,儒家思想占据统治地位,夫子尝言:“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在封建社会中,人丁兴旺,传宗接代乃第一要务,和伸幼蒙私塾先生教诲,少入官学习得儒家伦理道德,当然更注重后代的发展了。而且,和伸潜心经营数十年的权力、财富众多,他不愿自己驾鹤西去之时,所有的繁华富贵瞬间化为乌有,他希望世世代代保持自己的地位,“和氏江山万代传。”
其次,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原因就是和伸幼年父母早亡。由于自己幼年缺乏关爱,尝尽了人间一切酸甜苦辣,所以,他不希望让自己的孩子吃苦,重蹈自己的少年时代的覆辙,故百般宠爱之。
和伸妻妾成群,生养无数,可有史可考的只有两个男孩,一是长子丰绅殷德,乃嫡妻冯氏所生。一为次子,次子姓名不可考,但据史料显示,应生于乾隆五十九年(公元1794年),中年得子,和伸更是异常宠爱,正应了一句俗话:“皇帝爱长子,百姓爱么儿。”次子与长子丰绅殷德整整差了19岁,和家上下都非常疼爱,或许是和伸的亏心事做的太多,或许是上天把和伸的惩罚降落到其幼子头上。总之,不知是什么原因,这个全家上下疼爱异常的和家二公子在嘉庆元年的七月初七早夭。
此时,和伸正在热河避暑山庄与乾隆帝消暑,正在与乾隆花天酒地,载歌载舞。噩耗传来,和伸心痛不已,写下了十首诗来悼念幼子。人生三大痛苦“少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和伸差不多全经历遍了,看来天理循环,报应不爽。
幼子夭后,和伸写下了《忆悼亡儿绝句十首,以当挽词》中道:“七夕节得家信,闻幼儿病势增剧,不意竟以是日夭折,悼惜之余感而成什。”
其一,“河汉盈盈两泪倾,都关离别恨难平。
双星既有夫妻爱,应视人间父子情。”
其二,“老来惜子俗皆然,半百生男溺爱偏。
今竟无情抛我去,几回搔首问青天。”
其三,“襁褓即知爱文章,(是儿生而颖异,每逢啼哭乳母抱赴屏壁间,指点字画,即转啼为笑。)痴心望尔继书香。归家不忍看墙壁,短幅长条一律藏。”
其四,“学语行先知父母呼,每逢退食是娱吾。
秋来归去无聊甚,触处伤情痛切肤。”
其五,“寄语老妻莫过伤,好将遗物细收藏。
归时昏眼如经见,竹马斑衣总断肠。”
由和伸的几首悼亡诗看来,和伸既如凡俗子一般疼爱老来所得之子,而且还对此儿寄予了更大希望,“痴心望尔继书香。”但他万万没有想到,幼子居然先已而去,自己白发人送黑发人。之后他经常无缘无故怨天尤人,甚而怪罪同僚为其老来得子而举行的庆典吓坏了孩子,他甚至认为这是同僚故意陷害于他。和伸已经崩溃了,但他还是坚持地挺了来直到嘉庆赐给他一条白练。
幼儿早夭,和家上下恸哭声一片,可是他们忘了和伸不知是让多少黎民百姓遭受过同样的伤痛,上苍只不过让他感受一下罢了。
对于长子丰绅殷德,和伸更是宠爱有加,因为和家的延续,血脉的保存,所有希望全在丰绅殷德一人身上。丰绅殷德生于乾隆四十年,在丰绅殷德五岁的时候(乾隆四十五年),和伸带殷德去内宫玩耍,乾隆见其灵巧聪明,赐名“丰绅殷德(丰绅是满语,即有福泽之意),”乾隆之口果然是金口,赐完名字,丰绅殷德的福泽就到了,因为随后乾隆就把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固伦和孝公主许配给他,待年行婚礼。“其堂兄丰绅宜绵在《延禧堂诗钞》中记载了这件事,道:”恩蒙尚主,入趋禁廷,退东钟鼓恩义,顾名爱号润圃。“
在和伸的教育下,长子丰绅殷德性格温良,但有一个缺点,少言寡语,完全没有乃父能言善辨之风,和伸尽管多次教导,循循诱之,可丰绅殷德依然如故,和伸对此亦毫无办法。只希望丰绅殷德在官场厮混一些时日后能自己改变过来。
丰绅殷德没有令和伸失望,在官场的磨练中,他逐渐领悟到了能言善辩的重要性,而且,其妻固伦和孝公主也鼓励他努力和同僚打成一片,同僚们哪敢不给和家大公子、驸马爷几分面子,而且,丰绅殷德本人又平易近人,很好相处,完全不象其父和伸那样玩弄机心,盛气凌人。因此,他很快就和同僚们变得异常熟识,在身为散轶大臣的短短几年内,丰绅殷德就理解了官场上的各种关窍,乾隆见起成长迅速,也大加赏赐,感叹自己没有选错人,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应该会过上幸福日子啊。丰绅殷德也想摆脱同僚们认为他只能靠父亲和皇上的庇护才能有所成就的眼光,自己努力完成自己的本职工作,证明自己不愧身为和家的长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