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安德海_刘学慧【完结】(272)

  “圣母皇太后身边的太监总管。”

  “哦,是太监总管,怎么不在宫里当差呢?”

  丁宝桢步步紧逼,逼得安德海没有退路,他只有亮出王牌:

  “奉旨钦差,采办龙袍。”

  安德海有意把语速放得很慢,好让众人听清楚“奉旨”两个字。丁宝桢又追问:

  “既然是采办龙袍,是奉的谁的旨呢?”

  安德海不慌不忙,把头一扬,显示出不屑一顾的样子。

  “当然是圣母皇太后的懿旨了。”

  丁宝桢早料想到安德海会来这一套,便步步紧逼,问道:

  “既然是奉了懿旨,为什么没有明发上谕?”

  安德海并不示弱,满不在乎地回答:

  “那得去问军机去,我只知道奉了西太后的口谕采办龙袍,其余的我一概不问。”

  丁宝桢见安德海振振有词,不禁心中大怒,但此时他必须强压心中怒火,以制气焰嚣张的安德海。丁宝板仍冷峻地说:

  “事后自会去问军机处,现在你把勘合拿出来,既然是奉旨出京,那一定有勘合。”

  安德海想不到丁宝桢来这一手,他哪儿有什么勘合呀,有了勘合在德州之时,还用得着上街买扒鸡吗?但此时,他必须硬顶着,他双手一摊,计上心来,说:

  “丁大人,你不糊涂呀,我是内务府的人,又不是兵部的人,哪儿有什么兵部发出的勘合。”

  丁宝桢哈哈大笑了起来,这笑声震颤大堂,笑得安德海不寒而栗。

  “笑话,你是内务府的人,为何不在内务府当差,偏偏跑到了这里?不知死的鬼,还想狡猾,皮骨子痒痒了吧!”

  安德海心里明白,丁宝桢不吃硬,你越戗他,他越犯硬,于是,马上换了一副面孔,低声下气地说;

  “丁大人,你是外官,恐怕宫里的一些规矩有所不知,宫里的公公,有的在内廷当差,有的在外廷当差,有的是御前行走,我呀,便是御前行走。”

  丁宝桢明白,安德海是在亮自己的身份,暗示丁宝桢最好不要碰他。丁宝桢笑了笑:

  “我是外官,宫中有一些规矩确实不清楚,不过,你是太监,地方上的一些规矩,你恐怕也不知道。一没上谕,二没勘合,你就是私自出京,有违祖制!”

  最后八个字,丁宝桢说的时候特意加重的语气,吓得安德海直打哆嗦。在宫中生活了十几年,宫中的这些规定他当然明白,丁宝桢已明确指出他“私自出京,有违祖制”,安德海可真怕丁宝桢抓住这一实质性的问题不放手,那可就真的要他的命了。

  安德海只好软下来:

  “丁大人,您老听我说,我确实是奉了西太后的懿旨的。您想一想,我平日里在宫里西太后面前当差,一天不出现也不行呀,可我已经出京20多天了,我再有胆量,也不敢拿脑袋开玩笑呀!不信,你去问问太后,我有没有奉她的懿旨。”

  丁宝桢猛然站起,指了一下几案:

  “哼,还敢狡辨,奉了懿旨,怎么拿不出凭据,只凭嘴说一说,就是懿旨吗?大胆奴才,还不从实招来。”

  安德海没法儿了,他只好说:

  “丁大人,您老再想一想,如果我没奉太后懿旨,沿途州县能放我走吗?天津、沧州知府大人哪一个不把我当钦差大人招待,可偏偏到了你这里出了麻烦!”

  言语中,安德海显然已经很不耐烦了,站在旁边一直没搭话的王心安沉不住气了,他脱口而出:

  “安德海,你说对了,你今天碰上奉公守法、刚正不阿的丁大人了。”

  安德海冲了王心安一句:

  “碰上丁大人还怎么着,难道还把我宰了不成。”

  王心安冷笑了一声:

  “安德海,抬起你的狗头来,看清楚了,那是什么?”

  安德海连忙抬头一看,不禁倒抽了一口凉气,心里连连叫苦:

  “妈呀,我安德海今天真是撞着鬼了。”

  安德海看到了什么?原来,他看到的是一个“王命旗牌”。

  所谓“王命旗牌”,实际上就是印有“令”字的兵部文书。凭这个文书,在山东境内,只要是对丁宝桢等级低的官,丁宝桢都可以先斩后奏。这就是说,丁宝桢若要杀安德海,完全不会引起上怒。

  安德海此时真的怕了,他“扑通”一声跪在了地上:

  “丁大人,您老高抬贵手,安某将感激不尽,没齿难忘丁大人的大恩大德。”

  丁宝桢此时已取得了审讯安德海的初步胜利,此时,他必须乘胜追击,彻底打垮安德海。丁宝桢厉声地问:

  “安德海,自从七月初六出了京师,这20几天,你都干了些什么?”

  安德海心中没有底,不敢乱说话,只好说:

  “规规矩矩,没干什么呀!”

  王心安冲了一句:

  “不见棺材不落泪,死到临头还敢嘴硬,快说,如实招来,否则让你见识见识大堂的刑罚的厉害。”

  安德海仍是默不作声。丁宝桢直截了当地问:

  “在天津、沧州之时你干了什么?到了德州,你又干了什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