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研制这款坦克,几乎动用了当今世界最为顶尖的科技力量,同时,又周涛率领麒麟组织反复攻关,终于,赶在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成功定型。这让寻淮洲和周涛可都感觉非常兴奋。
同样,消息传到了主席耳中,也让主席同样深感高兴,虽然,这款主战坦克的所有数据都处在极其严苛的保密状况中,可是,坦克的主要作战性能,和将在未来抗日战场上起到的重要作用。都由寻淮洲亲自向主席做了汇报。
当主席全面了解了这款坦克的性能,和当今世界上其他国家主要坦克的性能后,也深感咋舌。主席也同样为波涛公司和我国当前军事科技工作者能够研制出如此先进的主战坦克而觉得不可思议。
最后,还是寻淮洲给做了解释,这是波涛公司集中了全世界最为优秀的科技力量,利用一年多时间,进行了集中研发攻关,才取得的成果,寻淮洲当然不会告诉主席,这里面主要是周涛大脑里那来自后世的成熟主战坦克的详细资料的作用。
随即,这款坦克被军委正式命名为中华1型主战坦克。决定在全军主要军工厂全力生产。
第一四六章 谋定而后动二
更新时间2010-10-4 17:12:41 字数:3273
中华1型主战坦克战斗全重为57吨,坦克乘员为4名。中华1型主战坦克具备优异的防弹外形,炮塔和车体多用钢板焊接而成,各部分的装甲厚度不等,最厚达125mm,最薄为12.5mm。
正面中华1型主战坦克部分装有先进装甲。中华1型主战坦克采用了隔仓措施,用装甲隔板将炮塔内尾仓和乘员舱分隔开,能有效避免二次效应对乘员的伤害。
中华1型主战坦克的主炮为1门波涛公司最新研制的120mmBT37式线膛炮,120mm炮弹基数是45发,其中35发装在炮塔尾舱内。
BT37式火炮除了可发射制式120毫米坦克炮弹外,还可发射新研制的曳光尾翼稳定脱壳穿甲弹等新式坦克炮弹。
辅助武器为1挺BT361式7.62mm并列机枪,以及炮塔顶装填手舱口处1挺BT362式7.62mm机枪和车长指挥塔上一挺BT364式12.7mm机枪。炮塔前部两侧各装有6管BT36烟幕弹发射器,车上还装有发动机热烟幕施放装置。
坦克内部安装了BT全自动灭火系统。动力舱和战斗舱中安装的红外传感器能在2ms内发现所有着火点并自动启动灭火系统,能在150ms内把火灭掉。
M1坦克采用了指挥仪式新式坦克火控系统,主要特点是光学主瞄准镜与火炮/炮塔相互独立稳定,火炮/炮塔电液驱动,并随动于主瞄准镜。
该火控系统使M1坦克具有在行进间射击固定目标和运动目标的能力。炮长主瞄准镜为单向独立稳单目潜望式瞄准镜,它与最新研制的激光测距仪和热像仪组合,构成测距、昼夜三合一的瞄准镜。激光测距仪采用工作波长为10.6μm的CO2激光测距仪。
世界中华1型主战坦克采用燃气轮机作为主动力的制式坦克。发动机采用的是BTM1燃气轮机,输出功率是1103kW(1500马力)。
该机保养简单、冷却系统效率高,缺点是燃油消耗率和成本较高。
该坦克采用了X-1100-3B全自动传动装置和改进型扭杆悬挂。坦克每侧有7个铝制负重轮、1个诱导轮,1个主动轮和2个无轮缘托带轮,采用BT371型长寿命双销挂胶履带。
中华1型主战坦克越野中的速度和加速性能非常优秀,最大时速达72km/h,从0至32km/h加速时间只需7秒。
中华1型主战坦克的问世,标志这我军陆军重武器装备已经处于世界绝对领先水平。有了这款逆天坦克的存在,寻淮洲相信,未来中华的抗日局面,将会变得非常震撼。
从三七年三月份开始,由秦岭特种车辆制造厂、西安特战车辆制造厂、成都特种车辆制造厂,昆明特种车辆制造厂这四家全新投产的波涛和中华抗日民主政府合资的企业开始开足马力二十四小时不停班生产,同时,各相关单位如生产滑膛炮的多家当前中华抗日民主政府的军工厂也全力投入到了配合生产中。
到了三七年四月份开始,四家工厂满负荷荷产能已经达到了每月出产二十辆中华1型主战坦克的水平。
根据挖潜计划,预计到三七年六月份开始,经过两个月的连续挖潜,四家工厂的满负荷产能能够达到月产四十辆中华1型主战坦克的能力。
预计到三七年十月分开始,四家工厂满负荷产能就能够突破月产七十辆中华1型主战坦克的能力。
根据坦克装备配置方案,到三七年十月份之前生产的中华1型主战坦克,分别配置给第三野战军和第五野战军。
其中成都特种车辆制造厂和昆明特种车辆制造厂在这几个月中投产的坦克全部用来装备第三野战军装甲部队。
预计到三七年七月份以前能完成二十五辆主战坦克的装备,目前,经过老式坦克一年多严格训练的第三野战军装甲部队的战士们已经开始进驻两家特种车辆制造厂,生产一辆,战士们就地接受装备一辆,同时马上投入紧张的适应性训练,
工程兵也已经为坦克从生产厂顺利运送到第三野战军皖南战略坑道,提前修筑好了特殊的军用道路,同时也开始安排沿途警戒力量,确保每月生产的坦克能够在绝密情况下,由每批装甲兵战士,边训练边输送,将坦克顺利运送进东南坑道群内。
秦岭和西安特种车辆厂生产的中华1型主战坦克则全部用来装备第五野战军第五一集团军潜伏在太行山内的第五野战军装甲部队,说起这支装甲部队可是红军时期,我军最老的一支装甲部队了。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