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雄关漫道_欧阳黔森/陶纯【完结】(13)

  一连连长小声地说:“报告团长,已经抓起来了。”

  钟子明吼道:“他妈的,要好好教训他们!”

  关向应上前制止:“是我们的战士不懂,不是故意的,我看还是不要追究了吧?”

  贺龙点点头:“罗扬!马上通令各部,今后凡是缴获不认识的东西,一律保护好,上交!”

  罗扬答应着。关向应补充道:“对了,还要注意搜集敌人的报纸。”

  红六军团再次进入湖南境内。连续的行军,有时连停下来吃饭的时间都没有。后勤部门就把一些粮袋放在路边,路过的人弯腰抓一把生米,边走边放进嘴里咀嚼。

  傍晚,任弼时、萧克、王震等首长站在山坡上,一边眺望远方的山峦,一边交谈。萧克嗓音嘶哑地说:“没有时间停下来做饭、吃饭,只能吃一把生米充充饥。”

  王震焦心地:“我真担心遇到强敌怎么办,部队太疲惫了,难以应战啊!”

  任弼时道:“还是要告诉大家,动作越快,敌人就越是拿我们没办法。”

  这时,李达着急地爬上山坡:“诸位!又有电报。”

  萧克问:“什么内容?”

  李达情绪不高:“你们看吧。”

  任弼时接过,看了看,摇头:“军委批评我们了。”

  萧克不解:“为什么?”

  任弼时道:“具体有三点:一是不应该过早进入贵州,二是不应该强行军,三是不应该保持不打仗的战术原则,令我们在城步、通道、绥宁、靖县地域发展游击战争。”

  王震有些愤慨:“这不是指责我们逃跑吗?”

  萧克说:“他们的电报总是自相矛盾,一会儿让我们这样,一会儿又让我们那样,乱弹琴!”

  王震气哼哼地:“说穿了就是瞎指挥!李德、博古这些人一贯如此!”

  李达说:“据我们掌握的情报,来电所说的绥宁、靖县、通道三角地带,敌人重兵正严阵以待,我们根本就无法立足。”

  任弼时吩咐:“李达同志,拿地图来。”

  李达冲一个参谋一挥手,参谋掏出地图,铺在地上,几个人围上去。萧克指着地图道:“如果我们按中革军委电令进入这个三角地带,敌人前截后追,南北夹击,我们不但无法北上与贺龙会合,而且必然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

  雄关漫道 第一部分(6)

  任弼时痛苦地思索着。王震替他打气:“弼时同志!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你拿主意吧。”

  任弼时沉思片刻,指着地图:“我提议,加快行军速度,尽早离开城步、绥宁地区,由通道向黔东南兼程前进,并立即向中革军委报告!”

  萧克立即表态:“我同意!”

  王震两拳相击:“这个主意好,同意!”

  这时,一位参谋提着一只米袋上来:“首长们,开饭了!”几个人伸手从米袋里抓出一把米,填进嘴里咀嚼。一边咀嚼,一边上路。

  几日后,他们来到湘黔交界处。李达介绍说:“诸位首长,从这再往前,就是贵州了!”

  任弼时难得一笑:“是吗?我们这么快就到贵州了。”

  萧克拿起胸前的望远镜,观望着前方:“这一路上人困马乏,所幸损失不大。”

  任弼时又问:“有贺龙同志的消息吗?”

  李达摇头:“这里是黔东南,贺龙同志在黔东,他们的影响还到不了这里。”

  任弼时轻轻叹了口气。

  进入贵州,首先要面对贵州的大山。这天傍晚,他们站在一座大山的山顶上,望着夕阳下连绵不绝的群山,萧克感叹:“没想到贵州的山这么大,这么多!”

  任弼时道:“有个比喻——说是贵州七分山,两分水,一分田。”

  王震道:“还有句顺口溜,说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人无三分银。老百姓穷得很呢!”

  萧克说:“弼时同志,王胡子,我们现在急需要一张贵州地图。这么多的山,我都转糊涂了!”

  任弼时说:“不是有一张吗?”

  萧克无奈地摇头:“是有一张,可是……李达,你来说说。”

  李达道:“弼时同志,我们现在只有一张中学生课本上的贵州地图。”他比划着,“只有这么大,连很多县城都没标上,而且错误极多。今天部队为此跑了不少冤枉路。”

  任弼时发愁:“可是,到哪儿去弄地图呢?”

  王震说:“只有一个办法,到敌人哪里缴获!”

  旧州是一座古老的县城,在贵州的东南部。红军还没到,守卫县城的黔军一个团就弃城而逃,红军一枪未放进了县城。任弼时、萧克等人高兴地行走在大街上,他们很久没这么轻松愉快了。王震说:“黔军还是不经打啊!好端端的一座县城,龟孙子们丢下就跑了!”

  李达追上来:“诸位,我们今天发大财了!”萧克说:“发什么财?”李达喜滋滋地:“我刚得到报告,十七师从敌人的银库里缴获了五万块大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