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来搞去,洪湖根据地全部丢掉了,红二军团只剩下几千人,不得已缩编为红三军。后来在湘西也待不住了,只能转移到黔东来。贺龙对黔东并不陌生,当年他曾经在此地驻防,一九二五年北伐时他就是从黔东领兵出发的。
这天,队伍来到沿河县的枫香溪。枫香溪是个古镇,在这一带名气很大。但是红军还没到,镇上的老百姓全都扶老携幼被吓跑了。红军开进镇子,几乎见不到一个人。晚饭时贺龙没胃口,只吃了半碗糙米饭,扔下碗,拎上钓鱼竿就到了镇子外面的小河边。他心情郁闷,钓鱼是他最好的调节方式。
罗扬跟在贺龙后面。罗扬曾经是汉口的进步大学生,因钦佩贺龙在南昌的惊天举动,于是投笔从戎,跑到洪湖投奔贺龙,从此一直呆在贺龙身边,他算是贺龙的副官,兼任警卫参谋,是贺龙最信得过的人之一。
罗扬站在贺龙身后十几米远的地方,看着他把鱼竿伸到河面上。夕阳不见了,天空突然阴云聚合,冷风嗖嗖刮来,吹走了一天的燥热,使人顿觉舒坦。许久之后,罗扬终于发现,贺龙心思根本不在钓鱼上,他面色冷峻,仿佛在痛苦地思索着什么。
突然间电闪雷鸣,下雨了。雨滴刷刷地打在水面上,激起一层层浪花。一个卫士跑步送来一把油纸伞,罗扬接过,奔到贺龙身边,替贺龙撑起伞,道:“军长,快回屋吧……”
贺龙烦躁地挥挥手,示意罗扬离开。罗扬深知贺龙的脾气,不敢违拗,只能退后两步,默默地收起伞,陪着贺龙淋雨。很快,雨水就打湿了他们的肩头。
贺龙一动不动,像雨中的一尊雕塑。
这时,又有一把伞飘过来,撑在贺龙头顶上。贺龙刚想发火,抬头一看,是军政委关向应,便忍住了。
想了想,贺龙扔下钓鱼竿,站起来,与关向应久久地对视着。关向应道:“胡子,有什么要说的,你就说出来。”贺龙痛苦地摇摇头:“小关,再这样下去,我红三军就全完了!……”关向应点点头:“谁都知道,要是没有你贺胡子,红三军早垮了,撑不到今天。”
贺龙挥了挥手中的烟袋杆:“不能再这样下去了!我提议,立即敦促夏曦召开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讨论下一步的行动方案。必须有个根本的改变!”
关向应兴奋地道:“我同意!”
罗扬说:“我去请示夏书记。”
关向应说:“小罗,还是我去吧。”
当晚,在枫香溪一座地主家的宅院里,贺龙、夏曦、关向应三位,还有红四师师长卢冬生四人,分别坐在一张八仙桌的四边。桌子中央点着一根蜡烛,烛光下,每个人的脸都有些虚幻。
罗扬掩上屋门,走到院子里,警惕地守卫着。雨仍然在下。
雄关漫道 第一部分(3)
贺龙用力吸他的大烟斗。关向应吸着小烟斗。夏曦不见了往日的盛气凌人,双目无神,小心地擦拭他的眼镜。
贺龙咳嗽一声,道:“老夏,开会吧?”
夏曦站起来:“好。我宣布,湘鄂西中央分局会议正式开始……你们哪位先讲?”
“我先说!”贺龙正正身子,“我贺龙从军打仗,有十六七年了,打过一些胜仗,也打过不少败仗。但是,从来没有像这两年这样子窝囊!我们的洪湖根据地全丢掉了,部队减员百分之九十,好端端的红二军团只得缩编成红三军。我们现在这个样子像什么?我说句难听的话,我们就像丧家犬一样,处处被动,处处挨打!群众不了解我们,把我们当成土匪,见了我们就躲,就跑。同志们,我们已经到了绝境,随时都有被敌人聚歼的可能!”他坐不下去了,站起来,痛心疾首地说,“常言道,野鸡有个山头,白鹤有个滩头,红军没有根据地,怎么行?!我建议,立即在黔东创建新的革命根据地,尽快结束这种四处躲避、不停游荡的生活!”
贺龙把烟斗猛地砸在桌子上。蜡烛的火苗一阵摇晃。夏曦一怔,低头吸烟。贺龙坐下了。
关向应举手:“我同意老贺的意见。”
卢冬生跟着举手:“我也同意。”
夏曦沉默不语,把自己埋在了烟雾里。
关向应说:“我还建议,立即恢复被夏曦同志强行解散的党团组织和政治机关。各级政治干部几乎都被当作‘改组派’杀光了,红三军只有在座的我们四位是党员,这也太不正常了!”
贺龙举手:“这个提议好,我支持!”
卢冬生看一眼夏曦,仿佛下了决心似的:“我也支持。其实,红三军只剩下你们三个党员,我的组织关系还在上海呢!”
夏曦恼怒地望一眼关向应和卢冬生,但仍旧不语。
关向应是辽宁金县人,1925年入党,也算个老党员了,他毕业于莫斯科东方劳动者共产主义大学,在“六大”上当选为中央委员,中央政治局候补委员,1932年到湘鄂西,任中共湘鄂西中央分局委员、中共中央军事委员会湘鄂西分会主席、红三军政委。这两年,他一直看夏曦的脸色行事,唯夏曦之命是从,虽然他觉得有时候贺龙是对的,但夏曦代表党,为了维护团结,很多时候他站到夏曦一边,但是这天,他完全站到了贺龙一边,这让夏曦感到意外。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