咸丰十年十二月初一,奕、文祥、桂良上《通筹夷务全局酌拟章程六条折》,分析了各列强国特点,认为太平天国和捻军是心腹之患,英、俄是肢体之患,应以灭内患为先,然后对付俄国和英国。这媚外之策为后来借师助剿,镇压太平天国奠定了理论基础。根据他的观察,他认为外国人并非“性同犬羊”,英国“并不利我土地人民,犹可以信义笼络”。清政府把列强只当作“肢体之患”,认为“可以信义笼络”。折子还提出要成立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南北口岸管理大臣;添各口关税;要求将军督抚办理国外事件互相关照,避免歧误;要求广东、上海各派两名懂外语的人到京以备询问;将各国商情和报纸汇集总理处。十二月十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设立,出现了军机处以外的另一中枢政府机构。自此,清朝有了专门的外事机构,使清代的外交产生重大突破。衙门还领导了后来的洋务运动。
咸丰帝去世后,奕成为实力派人物。他协助慈禧太后政变,被授予摄政王,在军机处担任领班大臣。咸丰帝授权恭亲王办理
与各国换约事宜的上谕同治元年开始,军机处里原来的顾命大臣穆荫、匡源、杜翰、焦祐瀛全部免职,换成以文祥等人,全面控制了中枢机关。他又身兼宗人府宗令和总管内务府大臣,从而控制皇族事务和宫廷事务大权。他以总理各国事务衙门王大臣的职务主管王朝外交事务,自此总揽清朝内政外交,权势赫赫。
19世纪60-90年代,为了求强求富,增强镇压太平天国和抵御外侮的能力,奕支持曾国藩、左宗棠、李鸿章等大搞洋务运动,以兴办军事工业为重点,也兴办民办工业,近代工业从此起步。为了洋务事业,兴办新式学校,派出留学生,促进了近代教育事业发展。奕奏请两宫皇太后重用曾国藩,与列强极力维持和局,借师助剿,终于镇压了太平天国,赢得了同治中兴,奕获得“贤王”美称。
奕媚外,亲近列强,是洋务派领袖。但他为清流派所鄙视,被呼为“鬼子六”。
奕支持曾国藩等办洋务,但他又主张削弱地方势力,引起湘淮势力的不满;奕办洋务,清廷中倭仁等顽固派不满;由于奕权力受限,不能满足列强的要求,列强对他也开始不满。
慈禧太后利用了奕,也给予了奕巨大权力。但随着奕地位高升和声名鹊起,恭亲王奕又引起了慈禧太后的不安。于是慈禧太后利用一切机会对他进行打击,使奕一直浮浮沉沉。同治四年(1865)三月初五,编修蔡寿祺弹劾奕,说他揽权纳贿,徇私骄盈,太后命令查办,七日就以其目无君上,免去议政王和其他一切职务。朝中大臣求情,慈禧太后才允许他在内廷行走,并管理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但免去了议政王职务。这是奕遭受的第一次打击。
同治八年,奕支持杀掉慈禧太后亲信安德海,为慈禧太后所恨。同治十二年,奕劝谏同治帝不要修治圆明园,触怒了慈禧太后。光绪七年三月,慈安太后去世,奕更为孤立。反复浮沉磨平了奕往日的棱角,挫折了他的锐气,遇到大事他提不出应对的策略。中法战争中,奕为首的军机处对于战与和拿不定主意,军队节节败退。光绪十年(1884),三月十三日,慈禧太后借口奕“委靡因循”免去他的一切职务,奕集团全班人马(武英殿大学士宝鋆、吏部尚书李鸿藻、兵部尚书景廉、工部尚书翁同龢)被逐出军机处和总理各国事务衙门。二十年又起用为总理衙门大臣,并总理海军,会办军务,内廷行走,但毫无作为。二十四年(1898)奕病故,终年66岁。谥“果敏”,其子载澂袭爵恭亲王。
曾国藩列传
曾国藩像曾国藩(1811-1872),湖南湘乡人,初名子城,字伯涵,号涤生。他是晚清具有经世特征的理学家,是同治中兴头号“名臣”,镇压太平天国起义,使清朝得以苟延残喘。他倡导洋务,对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促进作用,文学理论上也有所建树。
曾国藩于道光十八年(1838)中进士,二十三年以检讨(翰林院史官)任四川乡试正考官。后来连续升为内阁学士、礼部右侍郎,历署吏部、兵部侍郎。作为京官,常与文渊大学士,咸同时期理学代表人物倭仁学习理学。《顺性命之理论》是曾国藩的代表作,说什么人在娘胎时以五伦为内核的那个理就充塞胚胎中了。受魏源通经致用思想和湖南学术界影响,曾国藩学术上一开始就具有经世的特征,不尚空谈,期于辅世。咸丰初年,太平天国起义,军旗所指,势如破竹,经制兵八旗、绿营节节败退。咸丰帝下诏求言,曾国藩上疏,对于当时社会弊病和治理方法、朝廷用人乃至咸丰帝本人的风尚和个性都敢痛下针砭。
咸丰二年(1852)七月曾国藩被派往江西任乡试正考,途中闻其母丧故,乃回家奔丧。十一月二十九,湖南巡抚张亮基奉到咸丰帝令,要曾国藩帮助办理湖南团练于长沙,协助官兵维护地方治安。于是他在湖南以湘乡团练罗泽南、王鑫千人团丁为基础组织了“湘勇”,后来称为湘军。“湘勇”捕获大批“土匪”,曾国藩大开杀戒,世以“曾剃头”相称。他以明戚继光为榜样治军,训练了一支迥异于清朝经制兵的新式武装。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