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大国悲剧_[俄]尼·伊·雷日科夫【完结】(77)

  此外,拉脱维亚议会批准了含有“少数族群”这个术语概念的解释性宣言。在脱维亚,他们甚至把在该国生活了几代人的那些公民,也归入少数族群之列。

  俄罗斯中央选举委员会主席亚历山大?维什尼亚科夫在莫斯科“圆桌会议”上发言,在评价上述批准公约的闹剧时说,拉脱维亚当局行事时所遵循的,“不是历史复仇的想法——要为纯洁主体民族而斗争,就是地方利益”。

  在爱沙尼亚,俄语居民实际上究竟生活得怎样呢?

  1991年爱沙尼亚获得独立后,它在内政和国家建设方面毫无疑问的优先任务,就是建立单一民族社会,从国内把俄语居民“挤出去”。而对于那些尽管挤压和歧视也不肯从爱沙尼亚迁出,把爱沙尼亚当成自己祖国的俄语居民,则要实行同化。

  当前,在人口总数为147万人的爱沙尼亚,生活着大约60万俄语公民。其中只有不足8万名俄罗斯人获得了爱沙尼亚国籍,11.5万人是俄罗斯联邦公民。剩余的30多万人根本没有国籍。

  1995年1月,爱沙尼亚议会通过了国籍法,实质上获得国籍的条件变得更加严格,甚至比爱沙尼亚在1992一1995年间施行的法律更加严苛。根据这个法令,爱沙尼亚长期居民,只有凭临时户口居住3到5年,凭长期户口居住5年之后,才能有权申请国籍。只有在此之后,提出的国籍申请才会得到受理和审议,而且仍要办理极其复杂的归化手续,其形式是通过语言和宪法知识考试。就连同爱沙尼亚公民(女公民)有婚姻关系,在共和国领土上工作和置有不动产等条件,如今在获取国籍一事上都没有任何照顾。实际上,这一法令的实施剥夺了相当大一部分爱沙尼亚居民恢复所丧失国籍的可能,封住了他们参与国内政治和社会经济生活的道路。

  这样,爱沙尼亚就建立了独一无二的歧视性法律体系,根据这套法律,有1/3的长期居民被粗暴地剥夺了公民权,被宣布为自己国家的外国人,他们最基本的政治、公民、社会经济和文化权利遭到了践踏。根据爱沙尼亚法律规定,国内公民和非公民在权利方面的原则差异,多达40条以上。

  针对长期居住爱沙尼亚的非公民,1993年7月通过了一个外国人法,该法令规定了所谓的“外国人”身份证明的发放办法。这种身份证明发给申请居住证明的人。领到这种身份证明的人,其所享有的权利范围,不仅比爱沙尼亚公民要小了许多,就连跟居住在这个国家的其他国家的公民相比,也远远不如。在外国人身份证明上,按规定要注明一个专门的名称:“原苏联公民”,这就把身份证明持有者归入到不存在国家的公民一类,从而实质上剥夺了他们的所有权利,包括在任何一个外国领土上受法律保护和领事保护的权利。外国人身份证明不是没有期限的,按要求,该证明应与户籍同时延长有效期限,这就给它的使用造成了困难。

  然而,即使这样对待长期居住在该国的居民,发放外国人身份证明的过程到1996年7月12日还没有完成(这是爱沙尼亚共和国政府规定的期限)。在申请外国人身份证明的11万多人当中,得到的仅有约两万人。可是据事先估计,需要证明的不下于20万人。

  审批临时户口的截止日期为1996年7月12日。这导致爱沙尼亚30多万居民自身法律地位的改变。在国际社会的压力下,这些人获得了在爱沙尼亚领土上合法居留的权利,但这样一来,他们却由长期居民又变成了临时居民,从而被剥夺了一系列权利。例如,其中就包括这样的权利:根据1993年颁布的私有化法,有权把当时占有的住房面积私有化的只是共和国的长期居民。能获得住房长期使用权的,也只能是长期居住在爱沙尼亚的人。按照1994年颁布的失业人员社会保障法,只有长期居民才有利用劳动介绍所和领取失业补贴的资格。

  爱沙尼亚当局拖延落实俄爱协定中关于在爱沙尼亚领土上俄罗斯联邦武装力量退休人员社会保障问题的很多条款。爱沙尼亚当局给这类人员发放的,是为期2—5年的,甚至仅6个月的居住证,从而破坏了该协定,况且办理这种证件的手续极为繁复,而此类人员全都年事已高,所以实际上就是把他们置于极端困难的境地。

  拒绝和拖延发放居住证的根据,可能是借口这些退休军人过去所从事的活动,其中包括他曾在国家安全委员会(克格勃),国家政治保安局(格别乌),甚至在边防军服过役。

  尽管对地方自治机关选举法作过修订,但其中仍保留着很多歧视条款。对长期居住在爱沙尼亚的非公民,其自由表达意志的权利受到一些人为的限制。例如,只有那些个人亲自提出申请参选的人,才能作为选举人向专门设立的网点进行登记,而且登记期限极其短暂。如果是爱沙尼亚的公民,就完全不需要通过类似的手续。

  我想在此提醒读者,爱沙尼亚曾是苏联的一个共和国,但其领导人却一有机会就大喊大叫,说该国处于“帝国占领之下”,它的人民遭受俄罗斯人的压迫。这居然引起了我国一部分知识分子的极大同情。我们这部分知识分子在听到这样的论调时,竞惊奇地翻着白眼,为他人如此评价俄罗斯同胞在一个社会环境最安全、福利条件最好的加盟共和国所起的作用而发出满意的尖叫声。但是,为现代爱沙尼亚人受教育创造机会、给予他们荣誉称号的,难道不是俄罗斯?为爱沙尼亚人开辟道路走向世界的,难道不是俄罗斯?如果没有苏联绝对权威的保护,有些爱沙尼亚人和该国公民,真不知会沦落到什么地步。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