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冰点下的对峙_陈志斌/孙晓【完结】(114)

  中国驻波兰临时代办雷阳前来观赏南斯拉夫的时装展览会,完全是出于外交礼仪。此到,他正兴致勃勃地观看橱窗里陈列的各种衣料,罗翻译从身后捅了捅他,悄声说:“美国大使斯托塞尔走过来了,好像要同您说话”。

  雷陌举头,视线正好同斯托塞尔射来的目光相对。

  “哈罗!”斯托塞尔高高地扬起了手臂。

  雷阳身上的血液似乎轰然涌上头顶。

  中、美两国是敌对20竿的冤家,尤其是刚刚经历过文革冲击的各级官员,“里通外国、苏美特务”的帽子的确吓人。连国家主席刘少奇都被打成“叛徒”、“特务”、“内奸”,何况他一个小小的临时代办,况且没有接到外交部的有关指令,在这种公众场合热情握手、友好寒喧,不知将会在国内掀起多大的波浪。

  雷阳扯了一把罗翻译,转身就走。

  斯托塞尔急了,加快了步子。

  雷阳似小跑般走出大厅下了楼梯,靠近了大门。

  斯托塞尔穷追到楼梯边,眼看雷阳就要失之交臂,情急无奈之下,他用波兰话大喊起来:“中国代办先生,我有话对您说,美国对同中国会谈十分感兴趣……”

  雷阳脚步未停,出了大门,踏进轿车,马上驶回大使馆去了。

  斯托塞尔冲出大门,望着远去的车影扼腕叹息。

  第二天,西方几家重要报纸刊登了这个消息、“斯托塞尔追雷阳”很快就传遍了全世界。

  12月3日晚,中南海西华厅。

  周恩来批阅晚间文件时,看到了雷阳发来的情况报告。

  周恩来忍不住笑了。

  文革以来,周恩来好久没有这样开心地笑过。以至给周恩来端来小米粥的邓颖超,看到周恩来愉悦的神情,也惊奇地问:“恩来,什么好消息呀?这么高兴!”

  周恩来将这件事重复了一遍,邓颖超也掩嘴吃吃地笑了起来。

  周恩来的笑,不仅仅是因为这件事本身具有喜剧色彩,他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信号,中、美之间风摧雪压20年的坚冰就要打破了。

  1969年12月11日,美国驻波兰大使斯托塞尔接收到中国大使馆送来的前往作客的请柬。正在为展览会的事烦恼的斯托塞尔捧着请柬,喜出望外。他生怕出什么差错,请翻译反反复复讲述了好几遍。在此之前,中美华沙会谈举行过134次,中国人不到美国使馆,美国人不入中国使馆。所有的会谈都是在中立地区进行的。

  然而这一次,请柬上清清楚楚地写着是到中国大使馆作客,远不仅在华沙是第—次,也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个美国人按受到这种邀请。

  难怪斯托塞尔会大吃一惊。

  斯托塞尔惊喜地说:“我将小心地、高兴地从后门进入中国大使馆。”

  中国官员回答说:“没有那个必要,既然是正式邀请,您应该从正门进去”。

  斯托塞尔乘着骄车如约来到中国使馆门口,堂堂正正地从正门进去,然后在融洽的气氛中会见了上星期避他而去的雷阳代办。

  回到使馆,斯托塞尔马上起草了一份电报,将会见雷阳的前前后后大加渲染地描绘了一番。他对属下的官员说:“将这份电报一式两份发过去,一份给罗杰斯,一份给基辛格,记住,千万不能让罗杰斯代转。”

  1970年元月20日,中美大使级华沙会谈在中断两年之后,又继续开始了,这是第135次会谈。当天中午,美国国务院发言人罗佰特·麦克洛斯基在新闻发布会上透露,会谈将在“中共大使馆”举行。这已经是一种突破了。更令人震惊的是,几小时之后,麦克洛斯基又奉白宫的指示,出来修正说;“会谈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大使馆举行。”

  麦克洛斯基将这句话重复了三次,其实只有一次就够了。这是新中国自1949年诞生以来,美国政府首次使用这个称谓。

  这个称谓就是一种强大的冲击波,它带着纷纭厄杀的多种信息量冲击着全世界。

  世界平衡的框架如何支撑?美国的外交政策如何调整?中、苏冲突、越南战争中东危机……所有的答案,几乎都被“中华人民共和国”这个称呼包容了、诠释了。

  阿里巴巴在庄严地祈祷,“芝麻,开门吧!”

  1970年10月1日,毛泽东邀请埃德加·斯诺和夫人洛易斯·惠勒走上天安门城楼,共同观看了盛大的群众游行队伍,后来,毛泽东对斯诺说:“中美会谈,15年谈了136次,我不感兴趣了,尼克松也不感兴趣了,要当面谈。”

  “目前中美两国之间的问题,要跟尼克松解决。我愿跟他谈,谈得成也行,谈不成也行,吵架也行,不吵架也行。”

  “他如果想到北京来,你就捎个信,叫他悄悄地,不要公开,坐上一架飞机就可以来嘛。当作旅行者也行,当作总统来也行。我看我们不吵架,批评是要批评的。”

  1971年4月7日,毛泽东向美国乒乓球队发出了访华的邀请,他们作为美国第一个被邀请的团体,跨进了中国神秘而古老的红墙。

  大洋彼岸的尼克松和基辛格被强烈地震撼了,他们的震撼远比外界的惊呼、感叹更为深沉和复杂。他们隐隐约约地感到,中国让乒乓球队打头阵严实在是“一石三鸟?,妙到透顶的奇招。这里面既包含着投石问路的“谦恭”,又喻意着不触怒美国任何一派政治势力的“中庸”;既期待了中国各级领导和人民情感上的适应性转变,又向各社会主义国家和盟国传递了原则立场没有改变的信息。然而,这又分明是向中美建立新型关系的大踏步前进。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