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尼克松的话,肯尼迪总统不表示反对,也不表示支持,他只是微微一笑:“对中苏出现的新的分裂,无异对美国是有利的。但是我们要沉往气,如果一开始就大张声势地表示和赫鲁晓夫一块反对中国,那就会引起他们的注意。特别是苏联,如果他们通过对国际新局势的全面的衡量,会发现共产党正在失势,他们有可能会重新修好,这对西方世界是不利的。”
“我想赫鲁晓夫没有这么聪明。”哈里曼说。
“福斯特,关于中国的原子弹有什么消息吗?”肯尼迪总统问。
“报纸上已经登出来了,中国说原子弹100年也要造出来。”
“他们难道要用这么久?”
“中国问题专家福斯特认为这表示了中国人的决心。”
“仅仅靠中国人自己的力量,怕是不行吧?”
“那当然……”鲍尔打断了肯尼迪的话:“根据外界的传闻,有一个美国人在帮助中国人试验原子弹。”
“什么?有这种事!”肯尼迪总统大吃一惊。
“这是一种叛国行为。”哈里曼已经沉不住气了。
“是被迫的,还是自愿的?”
“这些都不清楚。”鲍尔摇了摇头。
福斯特几乎是将身子凑到了总统跟前:“可以肯定共产党中国有能力爆炸一个核装置,它对共产党中国威胁之下的亚洲国家会产生不小的影响。但是从爆炸到运载核武器,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我们可以在这一段时间里,扼制住中国。”
尼克松扫了福斯特一眼,显然对他的话很不满意,他反诘福斯特说:“中国早晚要成为一个世界大国,这是谁也挡不住的,否认不如承认。”
肯尼迪不再说话,他站起来走到窗前,望着屋外喃喃地说:“中国很快要成为一个核大国!”
四
1963年9月28日,中国西北核试验基地,某军用机场,一架运五型运输机,引擎轰鸣,正在待命起飞,一辆军用吉普车飞驶而来,从车上下来两个穿便装的人,匆匆上了飞机,飞机在跑道上滑行了一段距离,机头一抬插向云端。
北京人民大会堂,解放军驻京部队和首都文艺单位,正在举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十四周年文艺晚会的彩排;天安门广场的广播喇叭里传来了雄壮的军乐声;长安街上华灯闪烁,如同银河飞泻。
北京西郊某军用机场,跑道上亮起了夜航灯,天空中一阵巨大的轰鸣声响过,从中国西北飞来的运五型运输机,降落在跑道上,一辆黑色轿车驶到汽车跟前,飞机上下来的人上了轿车,轿车无声无息地开走了。
人民大会堂北京厅,周恩来总理在主持会议,会议室里坐满了人。参加会议的有陈毅,贺龙,聂荣臻元帅,张爱萍上将,著名科学家钱学森,钱三强,彭恒武,王淦昌。
周恩来总理看了看表,对大家说:“我们再等一会,刚才机场来电话说飞机刚降落。”
“要的,要的,主角没有到怎么能开会呢?我们这些人都是来加油的。”陈毅说完这句话,转过身问贺龙:“贺老总,你说对不对呀?”
“你说我是老总,我这个老总不行了,现在要看聂老总的了。”
聂帅笑了:“靠我一个人,就是有三头六臂也搞不出原子弹来,还要靠我们的科学家。”
这时门口走进来两个风尘仆仆的中年人,周总理第一个迎了上去,周恩来紧紧握住他俩的手:“李觉,邓稼先同志,路上辛苦了。”
“总理,我们来晚了,做完了试验才上飞机。”
“我已经和大家说了,你们什么时候来,我们就什么时候开会。”
周总理边说边朝大厅里走去。
邓稼先,中国的“两弹元勋”,外国人称之为“中国原子弹之父”,“科学巨星”。
1950年8月20日,浩瀚的太平洋上,美国威尔逊总统号客轮,正劈波斩浪向中国大陆驶来,在轮船的甲板上站着一个年轻人,他就是27岁的邓稼先。他与获诺贝尔物理奖的杨振宁为小学中学大学的同窗好友,后来又一同到美国攻读博士学位。回到祖国之后,他在近代物理研究所,与著名科学家钱兰强、彭桓武、王淦昌一道,进行核物理理论的研究,当时他只有27岁,被人称为“娃娃博士”,1958年春天,由党中央决定,毛泽东主席批准,任命他为研制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主攻手,那年他只有36岁。
从此,他的名字从公开的报刊上消失了,公众场合再也看不到他的身影,许多亲朋好友都无处寻觅他的踪迹,就连他的妻子许鹿希都不清楚他的具体去向,只知道他在执行一项异常重要的任务。
为了祖国和民族的安危,邓稼先以他百倍的忠诚和超人的坚毅,挑起了千钧重担。
中国原子弹,氢弹连续爆炸之后,连美国政府都不得不承认,让邓稼先回到中国,是与同意钱学森回中国一样,是一个无法弥补的非常愚蠢的错误。
二机部第九研究所所长李觉首先汇报了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进展情况:“目前几个重大的技术难关已经基本攻破,现在可以肯定地说,依靠我们自己的力量是一定能够把原子弹造出来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