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战的阴云越来越密集,形势相当严峻。
中苏两国,同是社会主义国家,同以马克思为老祖宗,却为什么要刀兵相见?
毛泽东心里清楚,中苏两党的分歧,由来已久。从斯大林开始,这种矛盾便已露端倪。
斯大林一直不信任他,认为他是“落后的农民的领袖”,“山沟里的马列主义”。从抗战开始到解放战争,斯大林不相信中国共产党人会夺权政权。“西安事变”发生后,苏联非但不认为张学良、杨虎城是抗日的进步将领,反而在《消息报》上刊发社论,认为他们是在帮助瓦解中国并制造混乱。抗战统一局面形成后,斯大林只看到执政的国民党的力量,它能得到英美两大盟国的同情和支持,因此,亦将大批抗战物资运送给国民党。而对在贫瘠的西北黄土高原上艰苦抗战,缺粮少药的中国共产党人,他们却视而不见。为了不触怒英美盟国和蒋介石,斯大林还通过共产国际和王明要求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放弃独立发展,放弃争取领导权的斗争原则。
毛泽东心里清楚,抗战初期的王明右倾机会主义,都是从斯大林那里来的。
解放战争时期,三大战役后,中国军队已经饮马长江,全中国的解放已是指日可待。斯大林却将米高扬派来,要求我们“停止内战”搞“划江而治”。解放后美国大使司徒雷登的一句话清楚地剖白了斯大林的心态,他说苏联宁肯有一个“不太强大的敌人或无足轻重的盟友,而不愿添一个强有力的对手或强大统一的朋友。”
也许斯大林是在检讨自己的错误,此后有了中苏蜜月时期,赫鲁晓夫上台后,两党之间又出现了裂痕。1958年,台湾海峡因为美国太平洋舰队进驻爆发了危机。赫鲁晓夫趁危机之机来北京强行要求在中国建立海军基地,毛泽东拒绝了。事过不久,赫鲁晓夫又要在中国东海岸建一个军用无线屯台,借口是便于同太平洋的苏联舰队保持联络,毛泽东当然又拒绝了。赫鲁晓夫还不死心,又要求在海南建一个橡胶园。这次毛
泽东没有拒绝,而是说:“可以,你们可以提供资金、设备,由我们来种植、管理,生产出橡胶后卖给你们。”赫鲁晓夫气歪了鼻子,接着撕合同,撤专家。中苏两国的裂痕终于恶化了。
警卫员的请示打断了他的思路。“主席,刚才总理打来电话,问您睡了没有,如果还没休息,他有几件事想当面汇报。”
“好,让他来,我正想同他谈谈。”
一刻钟后,周恩来来到毛泽东的住处。
周恩来:“主席,有几件事情要给您汇报;一是四位老帅根据可靠情报,对中、苏两军的边防部署、态势做了较深入的研究。认为苏军虽然由原来的二十几个师猛增到现在的55个师100余万人,但不可能大打。”
“噢!”毛泽东感兴趣地抬起头,“何以见得呀?”
“四老帅的理由是,苏军的战略理论历来是集中优势兵力,实施多路突破和战役速决。二次大战出兵东北时,他们集中了155万部队,坦克和自行火炮5556辆,战斗飞机3446架,各种火炮26137门。而要对付我国,起码要集中300万部队,一万辆坦克,这是他们短时间内难以达到的。去年苏修侵捷,就动用于二十多个师50万部队,现在有6万人留在了捷克,要集中300万部队就更困难。
“四老帅还认为,我军的布防大都是战略要地的梯次配备,边界并没有大量集中的部队,苏军要想重创我军,势必要侵入我国腹地。他们没这个力量,也没这个胆量。现在乌苏里江、黑龙江已经解冻,倒是新疆那边,苏修会有些动作。”
毛泽东胸有成竹地说:“以前打笔墨官司我们不怕,现在刀枪相见也没什么了不起,大不了让他进来,你打你的,我打我的,到那时候就由不得他们了。对,电告新疆军区龙书金,西北可能要出问题,要有准备。”
周恩来:“还有一个情况,3月28月,美国前总统艾森豪威尔病逝,苏联派出一个代表团参加他的追悼会,3月30日晚间,据可靠情报,苏联国防部长助理崔可夫元帅偷偷越过波托马克河,钻进五角大楼,与早约定的美国防部长莱尔德、参谋长联席会议主席惠勒进行了三个多小时的会谈,会谈的内容不详。临分手时,崔可夫赠送给两人他本人撰写的《斯大林格勒之战》一书。惠勒回赠他一枚纪念章。四老帅分析,他们会谈的内容可能有三,—是协商美苏共同联手对付中国的可能性;二是苏美在欧洲问题、限制核武器试验等问题上达成谅解,以便苏联腾出手来对付中国的可能性;三是对苏联最近在亚洲推行‘亚安体系’,旨在包围中国的说明。……”
毛泽东点着一支烟,猛吸了两口,问:“美苏联手的可能性究竟有多大?”
周恩来说:“四老帅认为,美苏两国有争斗,有勾结,但争斗大于勾结,最近苏联搞‘亚安体系’,已经触痛了美国。苏联为了获得马六甲海峡的使用权,不惜高价购买新加坡、马来西亚的橡胶。为了让太平洋舰队通过宗谷海峡和津轻海峡,以出让西伯利亚的开发权来吸引日本,美国认为这是对他们海上生命线的威胁,自然不会袖手旁观。日本由于北方四岛同苏联-的领土争端,也不会轻易相让。四老帅估计,苏联的‘亚安体系’到头来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