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12月21日毛泽东在莫斯科参加斯大林70寿辰的庆祝活动,那时赫鲁晓夫刚刚出任莫斯科地区党的书记,他和斯大林的关系已经非常亲密了。
“尼基塔,马察东来了。”斯大林对赫鲁晓夫说。
“什么马察东?”赫鲁晓夫莫明其妙。
“就是中国的那个马察东。”
“你说的是毛泽东吧。”
“就是他,你看他是个什么样的人?”
“我看他根本不懂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斯大林笑了:“尼基塔,你说得对极了。刚才我问毛泽东,当初蒋介石已经守不住上海了,你为什么不下令解放上海?他说解放了上海,我拿什么来养活600万居民。他根本不懂得工人阶级的重要。他请求我派一个理论家去帮助他出版选集,我说叫尤金去吧,正好看看他到底写了些什么。”
不久,尤金就到了北京,毛泽东对他非常热情。尤金是个富有才华,思想敏锐的哲学家。他以非常公正地态度读完了毛泽东的大部分手稿,异常地激动和兴奋,立即给斯大林拍电报:“毛泽东是一个真正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者!”
斯大林对此将信将疑。
毛泽东常常到尤金那儿,探讨哲学,社会发展和意识形态等重大问题,经常一直坐到深夜一两点才离去,后来两人的关系非常密切。
尤金又给斯大林发了一连串的电报,高度赞扬毛泽东的理论水平和领导才能。
这一次斯大林有些相信了。
这时徐秘书走了进来,打断了毛泽东的思路,毛泽东知道客人来了,于是他站起来朝门口走去。
契尔沃年科紧紧握住毛泽东的手,陪同他一块来的有中国外交部长陈毅。
“主席,契尔沃年科大使带来了苏共中央的一封信。”陈毅将信交毛泽东,毛泽东接过来放到桌子上。
“关于中苏关系,苏共中央有个新的建议,不要再公开争论了。”契尔沃年科说。
毛泽东笑了笑:“赫鲁晓夫说过,兄弟党之间开展争论和批评是符合马克恩列宁主义原则的,我们还要保留评论之权,不过中苏两党的分歧会让别人利用的。”
“主席,前几天我们搞了一个记者招待会,一些西方记者一个劲地追问我,中苏分歧到了什么程度了,我说不管到了什么程度,反对帝国主义是没有分歧的!”陈毅说完哈哈大笑起来。
“是这样,是这样……”契尔沃年科也跟着笑了起来:“正是为了不被别人利用,苏共中央希望与中国同志能够面对面地坐下来好好谈一谈,就一些国际重大问题交换一下意见。”
毛泽东点着了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谈还是要谈的,问题要摆到桌面上来。我看还是要从头说起,1956年我就说过,我们对赫鲁晓夫全盘否定斯大林是有意见的,我说斯大林是功大于过的,赫鲁晓夫说我们不了解苏联的情况。问题是否定斯大林会给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带来很大的影响,现在可能还看不出来,20年,30年以后就会看出来的,还有现在他讲的这个和平共处的口号,这是向帝国主义让步,让步就会有和平?我看不一定啊!”
“苏联这样做是根据苏联的国情,各国的情况不同,苏联人民对战争有自己的理解。”
毛泽东轻轻皱了一下眉头说道:“苏联是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它的一言一行对别的社会主义国家影响很大,当然我们应当有自己独立的见解。”
送走了契尔沃年科之后,毛泽东便开始考虑中共代表团的人选问题。这次中苏两党高级会谈非常重要,如果派总理去,国内还有很多事情要办,毛泽东想来想去,想到了邓小平。1960年的中苏两党的内部会谈就是小平去的,邓小平的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水平和在重大问题上的原则立场,是深得毛泽东信任的。毛泽东下定决心,这一次还是派小平去吧。
一旦做出决定,毛泽东感到全身一阵轻松,他长吁了一口气,缓缓走出屋门,他望着院子里的几株百年古树,信口吟道:“大树无枝向北风,十年遗恨泣英雄。”这是高启《吊岳王墓》中的名句,可见毛泽东时时萦系心头的亦是来自北方的威胁。他此时想到岳飞,他最耽心的仍是国家的安宁。
他转过身来对徐秘书说道:“快,请小平同志来一下!”
三
1963年6月30日下午,德意志民主共和国首都柏林。斯普里湖上,夕阳在绿色的湖面上留下一道金黄的光环,轻波荡漾,景色宜人。
一艘大型乳白色高级游艇在湖中安然游弋,它的周围是几艘东德警察的小型巡逻艇,游艇上飘着东德国旗和苏联国旗。
赫鲁晓夫坐在甲板中央的软椅上,在他的左边坐着捷克总统诺沃提尼,右边是匈牙利总理卡达尔,对面是波兰共产党总书记哥穆尔卡,保加利亚总理日夫科夫,东德副总理斯多夫,这是苏联与东欧五国领导人举行的一次高级会谈。东德共产党总书记乌布利希没有参加会谈,因为今天是他的70寿辰,他身体欠佳回到别墅去休息,准备出席晚上的招待会。赫鲁晓夫今天的精神特别好,喜气洋洋,谈锋甚健。会议已经开了四个多小时了,基本上都是听他说,别人只是点头迎合。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