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暗战原子弹_华胄【完结】(43)

  而真正的间谍却隐藏得没有踪迹。敌人究竟掌握了多少情报,他们下一步的计划是什么他仍然没有掌握。而对整个兰化公司进行每天24小时监视却也看不出任何谍报行动的迹象。现在他手里唯一的线索就是迪卡特和中岛芳子的联系,他必须小心地从这个线索下手。

  现在何其妍被扣在了北京,而戚文彰为了谨慎起见,也不敢再派新的人员打入中岛芳子的身边,侦查行动只能在她的外围进行。戚文彰静静地等待机会,这就像猎人和狡猾的狐狸一样,双方都在等待机会。

  就在这个时候,突然一辆满载红卫兵的卡车闯进兰化公司。在那个时候,人们经常看到载着红卫兵的卡车四处乱闯。闯进来就是一个目的,抓人。这些红卫兵通过“造反行动”,查抄各个单位,甚至政府机关的档案室。通过这些档案,他们不断甄别和发现新的“反革命分子”,接着就是按图索骥,四处抓人。一时间满街跑的都是耀武扬威的红卫兵卡车。现在的读者也许会奇怪,红卫兵们何以搞来这么多汽车?其实说来很容易,只要在马路上拦截就行。高喊口号声明自己 是革命行动,哪个敢不支持?后来的人们为此造了一个词汇,叫“*”,显然是脱化于国民党追杀共产党时期的“白色恐怖”一词。

  从面的意义上说,这个“*”下,要比“白色恐怖”更加恐怖。

  因为“白色恐怖”针对的是共产党及其嫌疑人,而“*”却是谁也说不好铁拳何时就砸在了自己的身上。

  这一次,冲进兰化公司的卡车抓的人是周洁妤。理由已经写在了挂在她胸前的纸板上:漏划特务分子。更为可笑的是,周洁妤成为“特务分子”并不是因为给瓦特送了情报,而是因为她隐瞒了自己的“海外关系”。

  这一突发事件对戚文彰来说绝对不是好消息。假如周洁妤是无辜的,也就是说她不是间谍,那么戚文彰至少将失去了一个站在最佳位置的耳目。而如果周洁妤是间谍,那这么稀里糊涂地抓起来就更加麻烦。

  戚文彰找到红卫兵造反组织的总部,亮出自己的身份,要求他们放人。他告诉红卫兵组织的头头,周洁妤现在承担一项十分重要的工作,然而这里的造反派头头却根本不理他那一套。他们振振有词,周洁妤的问题是北京的红卫兵革命组织揭发出来的,如果他们不采取革命行动的话,就等于在自己的身边埋藏了一颗定时炸弹。

  戚文彰无论如何说服不了这些“革命小将”,于是只好求助兰州军区保卫部的马大军。此时戚文彰可以说对马大军乃至对兰州军区不少人都有“救命之恩”,他关于“照片事件”的一个结论使他们解脱了被整被怀疑的危机。所以马大军此时必须投桃报李。另外,马大军当初虽然对戚文彰放走周洁妤有些不满,但是现在对红卫兵乱抓特务就更不满,用他的话说,“什么他妈的漏划特务,简直扯淡!如果特务分子是能够划分出来的,那情报部门还干什么用?”

  马大军带着一群军人来找造反派,告诉他们自己是军管会的。现在找他们要周洁妤。毕竟“没枪的干不过有枪的”,造反派明明知道是戚文彰搞的鬼,但还是老老实实地把周洁妤交给了他们。

  1964暗战原子弹(三)(1)

  周洁妤恢复自由的第二天,戚文彰突然接到跟踪周洁妤的侦查员的电话,报告说,周洁妤提出来要单独和他谈话。戚文彰有些差异,周洁妤一下子就发现了暗中盯着她的侦查员,而且找上门来对话!这让戚文彰有些尴尬,不是说明周洁妤太机灵了,就是他手下的人太笨了。假如周洁妤是间谍还情有可原,如果周洁妤不是间谍,那就恐怖了:

  跟踪迪卡特的人岂不早就暴露了?

  接着戚文彰发现周洁妤选择的接头地点也很像那么回事:在一个大商场附近僻静的小茶馆里面。这样来去都不引人注目。戚文彰越想越觉得这个周洁妤不得了,他开始怀疑自己的判断和决定,这个周洁妤到底会给自己的侦查带来什么呢?

  戚文彰走进茶馆,发现周洁妤坐在一个角落里。他在她的对面坐下。

  “我愿意为你们工作。”周洁妤开门见山,没有等戚文彰坐稳就说出这么一句。

  戚文彰抬眼看看周洁妤严肃的神情一时不明白她说这话的用意,当初他明确地跟她说过,如果发现可疑的迹象,希望她向自己报告,而她也答应了,现在又特意找自己说明,是什么用意呢?

  “你发现了什么吗?”戚文彰问。

  “现在还没有,但是我想要发现什么,是能够做到的。”周洁妤样子肯定地说道,“我知道你们怀疑迪卡特是间谍,我也怀疑他有问题。”

  这是不是个圈套?这个问号只在戚文彰的脑子一闪而过,但是他迅即否定了这个想法。

  周洁妤此时丝毫没有注意戚文彰的表情,她继续说着:“我找你来,就是要跟你达成一个协议。”

  戚文彰恍然明白了:“你说。”

  周洁妤:“我想首先得到你的信任。”

  “然后呢?”

  “然后,我去找他,我觉得他需要利用我。”

  戚文彰点点头:“你准备用什么办法?”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