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贫道混初唐_开罗咖啡【完结】(366)

  这个命题果然引起了这二位的兴趣。李恪笑着说“《山海经》里有记载:日,升于海,而落于山。海洋的尽头乃是太阳升起的地方,有着大片的扶桑林,三足金乌就住在那里。苏定方也说道“海的尽头应该也就是天尽头了吧?没准会掉下去。”

  苏定方的话把麦仲肥说的一愣,之后才反应过来,这时候的人还不知道地球是圆的,一直认为天圆地方,走到尽头自然会掉下去。

  麦仲肥一笑,掏出望远镜继续观察起海平面水天相连的地方。不久一艘归航的巡逻战船出现在视野里。麦仲肥对两人道“一艘船从远处回来,你们最先看到的是什么?”

  李恪不明所以地说“当然是船啊!”

  苏定方回忆了一下后答道“是桅杆。之后才能看到船体。”

  “嗯?是这样吗?”李恪不觉也掏出望远镜看向水天相连的远处。

  “定方说的很对,是先看到桅杆。”麦仲肥收起望远镜后接着问道

  “为什么会是桅杆呢?”

  苏定方笑起来回答“桅杆高啊!”心里暗道博学的麦阁老怎么会连这个都不明白?

  “桅杆再高也是在船上,既然能看到桅杆也应该能看到船,你说对吗?可为什么只能看到桅杆却看不到船呢?”

  “也许”也许船被海挡住了?”苏定方不肯定地说道。

  “船是漂浮在海上,怎么可能被海挡住?”

  “这个”苏定方答不出来了。

  李恪也被两人的问答吸引。李恪不愧管理雷部这么多年,接触的知识面也要比苏定方宽阔,认真思考了一会后答道“也许海面并不是我们看到的这样平整,也许,也许,海面是个球面?这不太可能,没见过水面会是鼓起的。”已经很接近真相的李恪又自己否定了自己的想法。

  “也许我们脚下是个很大的圆球呢?”麦仲肥一脸微笑地反问道。

  “这倒是能够解释为什么先看见桅杆了,不过我们站在个球上面?这也太耸人听闻了吧?”李恪摇着头说道。

  苏定方也一脸不可置信地摇头。

  “谁知道呢?也许真是个球也说不定,所以我才想去海尽头看看。”麦仲肥没在继续说下去“走吧!我们还是先去看看火炮舰载的情况吧。”

  “哦,好!”苏定方从自己站在球上面的设想里清醒过来,答应一声带头策马跑向码头。

  沿途的水军官兵看到自己的大总管带着一行人策马奔向码头,只是好奇地看了几眼后,又继续自己手里的工作。

  在苏定方的引领下,一行人很快来到一处单独停放着三艘战船的码头,有水兵把跳板搭好,麦仲肥搀扶着有些恐楼的李恪上了战船。

  这三艘船存所有战船里只能算是中等大船船尾为半甲板结构。船帮高有两尺,皆是一巴掌厚的木板用摔卯竹钉拼装而成,上面为了防水涂着厚厚的桐油,每边有二十几个开凿好的桨座。

  中间是低矮的木质船舱,船正中间一根半尺直径的桅杆自船底穿过船舱耸立起来,多层厚麻布缝制的船帆与捞杆一同落在船舱上。

  船舱靠船位置上有一个仅能容纳一人的膘望台,与一架安置在船舱顶部的木梯连接。前甲板上赫然安置着一门子母膛火炮,支撑火炮的小车的两个轮子已经被卸掉,取而代之的是人字形支撑架把火炮与甲板固定在一起。

  “这是改装后的炮舰,包括船舱与膘望台都是后加上去的,船舱是为了保护弹药不至于被海浪打湿。以前没有船舱的时候这船可以装载一百五十名左右的水兵,如今只能装载不到七十名。”苏定方给两人介绍道。

  李恪等人站在随着海浪起伏颠簸的甲板上显然很不适应,多亏身边”兵搀扶,才勉强站恪他关心的不是众船能装多少兵丁,而是船头上架设的那门火炮的情况,便打断苏定方的介绍问道“这门火炮在这样摇摆不定的环境里,威力如何?”

  “不是太好。如果用实心弹打,基本无法命中目标。用散弹打情况稍好,散弹覆盖范围大,要求的准确度也不是那么严格,不过只能杀伤船上载着的敌人。对敌船的影响不大。我们也曾试着更换大些的散弹。但那样射程又降低了。”

  一个雷部专家插言道“那岂不是火炮舰载后没有了应有的威力,只能是个摆设?”

  “那道也不是,用它来扫有滩头上的敌军还是很好用的,比弓箭要强。尤其是对付排列在滩头操控抛石机的兵丁,一打一大片。”

  “你们已经用它打过仗了?”麦仲肥好奇地问道。

  “那倒没有,不过我们试过。”苏定方说这话的时候脸上有些怪异。麦仲肥没有再追问苏定方。

  其实苏定方也不是斤)善曾经用掠来的人偷偷模拟过战争的场景,所以他现在才能说的头头是道。只因此事做的极其隐秘,并没有多少人知道真相而已。

  “除了这些,还有什么问题?”李恪又问道。

  “再有就是炮舰只能船对着敌人才能开炮,一旦错过就要重新调整航向,而且如果是冲滩时,舰冲前,炮舰会被风吹着不自觉地靠近海岸成为敌人的靶船。”苏定方想了想后说道。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