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舜笑了笑,对贾诩的话不置可否。
“自从殿下率军征战以来,无论在幽州、冀州、并州,还是现在的雍州,无不厚待百姓,甚至厚待外族,这也是好事。毕竟在这些地方殿下的声望与日俱增,沮公与、陈公台和田元皓也都是此中高手,他们自然会帮殿下把辖地治理得井井有条。可这三位先生都有个共同的问题,那就是心肠太好,以正派自居。面子上的事能做到极致,可私下里却少有作为。这是殿下的仁义之处,也是殿下丧失的第二个绝好机会。”
“私下里的事?”齐舜觉得这个说法有趣得很,说白了不就是玩阴的嘛,这个的确是贾诩的强项。不过贾诩所指的“私下里的事”又是什么?
“殿下既然声望渐增,那就必须要考虑到人心的导向。殿下自诩商汤周武,但也总要天下百姓同样这样认为才行。还有那些更难缠的世家大族,他们也要明里暗里认可殿下现在的身份和将来的地位。这些都不能大张旗鼓地进行,可暗中煽动民众,利用民众对殿下的认可来营造日后称霸的氛围。这些事情都很有搞头,对殿下也是好处甚多啊。”
“利用百姓是么?”如果换作以前的齐舜,定然对此不以为然,可现在齐舜也深知手段的重要。贾诩的话的确有一定道理,他也算不上心理阴暗,又或者说他其实是个很真的人,那比很多的卫道士要可爱得多。
“当然,殿下现在还没有这么急迫去做这些事,因为殿下的势力还没有强到可以席卷天下的程度。但如果能拿下凉州,殿下也已有三州在手,成为天下不可忽视的力量,到那时就要开始行动了。”贾诩补充着,“而且到那个时候,殿下就再不需要成为协助他人的一方。”
“我也希望有这样一天啊。”齐舜笑道,“老是跟在别人屁股后面,是在憋闷得很。”
“合作虽然是双赢,但好处终归是强的那一方占得多些。”贾诩道,“殿下对抗公孙瓒而壮大了袁绍,对抗袁绍又壮大了曹操,若不是刘备孙策逼着曹操作出让步,几年都不得西进,殿下与曹操的合作也许真是得不偿失。也因为殿下的仁义,从合作中得到的好处实在太少,这也是殿下丧失的第三个良机啊。”
“听先生这样说,真让我丧气啊。”齐舜开着玩笑,但也认同贾诩的观点。
“殿下年轻得志,终究要有个过程才能走向成熟。这些既是教训也是经验,现在的殿下不就厉害了许多么。”贾诩笑道,“比如武威骑和羌骑那一战,我还担心殿下因为仁慈而无法与我配合,看来我是多虑了,殿下出手比我想象中还要狠不少啊。”
“而且以后有先生相助,我的弯路也会少走不少吧。沮先生他们是正,文和先生是奇,一正一奇正是互为补充,对我军大为有利啊。”齐舜又端起酒杯,凝注贾诩,“就是不知先生是否已真的决定为我出力?”
贾诩笑了笑,也端起酒杯,道:“看我,真是不懂礼数,我怎么还叫殿下?应该叫主公才对。承蒙主公看得起,属下又怎会不尽心尽力?”
他们二人哈哈大笑,共同饮尽杯中美酒,贾诩的归宿也终于就此尘埃落定。
第七十五章 羌人之迷
贾诩既已表明心意,接下来的谈话就直白了许多。齐舜谈性正浓,又得到了贾诩,怎能不让他兴奋?
“经过了金城的溃败,韩遂应该已经没什么能力再保住凉州了吧。”等到金城天水和安定等三城安稳下来,兵马重新整顿完毕,进军武威也立即会提到议事日程上来。
“韩遂只是个小角色,当年小人得志也不过是钻了大汉一个空子。如果他真的有能力,也不会在这个时候选择投靠曹操。凉州到我们手上也只是时间的问题,但羌人却不可不防啊。”贾诩对羌人的重视度比韩遂要高。
“羌人?是因为他们长期在凉州和西域,有一定的破坏力?”齐舜道,“如果采取幽州和并州的方式,以市集交换来让他们得到好处呢?”
“这只是一个方面。鲜卑和乌丸对主公极为信服,用市集的方式恩威并用,的确是个有效的管理方法。可羌人却不是这么简单。属下在韩遂那里曾经刺探到一个情报,大汉的羌人和西面的罗马帝国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
“罗马帝国?”齐舜眉头一皱,难道说羌人是罗马帝国埋藏在大汉的一招暗棋?从羌人的历史来看,他们在大汉已延续了数百年,难道从那个时候开始罗马帝国就在利用羌人监视着大汉的举动?
“我大汉从和帝开始,就与羌人冲突频繁,直到先帝之时,才由段颍太尉一举定之。虽然从那以后羌人再也没有大规模的动乱,但我大汉的国力也在镇压羌人中消耗不少。而羌人的动乱虽然看起来缺少组织,却始终延续良久,这背后极有可能有罗马帝国的授意。他们想通过羌人来消耗我大汉的国力,营造对他们有利的环境。”贾诩说的这段历史齐舜也知道,不过一般人也很难把羌人和罗马帝国联系到一起。
“而且这次金城之战,羌人看似派兵参战,可羌人首领邻戴却始终没有露面,羌骑也没有发挥出最强威力。这也不可不说是羌人在保存实力,避免和我们大规模冲突。”贾诩继续分析。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