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骏被这送上门来的帮助搞懵了,他当然知道这些墙头草的本质,如果不是大明的水师强横,恐怕安南国早已向满人称臣了,怎么会突然愿意配合自己进兵呢?
权衡之后,朱骏摇了摇头,不管安南国藏着什么小心思,自己都没有必要需要他们出兵,一来广西原本就空虚,明军人多势众,根本不需要盟友协助,二来安南国这样的封建军队的军纪显然不怎么样,届时进了广西烧杀抢掠反而会失了大明的民心。
“朕王师北伐,自有千千万万的大明将士前仆后继,安南国的好意朕心领了,你去通报你们的国王,告诉他只需作壁上观,看朕如何光复便
黎文镜哪里知道大明的皇帝会这样的不知好歹。见朱骏拒绝,不由得发了急,帮你明军北伐你还不接受,这还有没有天理,他原本还十分有把握,没想到遇到朱骏这个楞头青,连忙道:“大明皇帝陛下,这是我们国王对陛下的一点孝心,请您务必要接受。”
朱骏摆了摆手:“各人自扫门前雪,不必贵王劳心要哭出来了,这算个什么事啊,送你兵去帮你打仗你还不乐意,没办法,黎文镜噗通一声跪在地毯上,眼角已经模糊起来:“恳请皇帝陛下一定不要冷了下臣们的孝敬之心啊,普天之下,莫非大明王土,率土之滨,莫非大明皇帝陛下之臣,安南顺服王化之心,可昭日月。吾王偏居一隅,却也是陛下的臣子,臣子为君效力是应当的,若是皇帝陛下不答应,下臣就长跪不起。”
四个侧坐在两畔的指挥使一下子糊涂起来,这算是怎么回事,就是翻遍了古籍典史,也不见这么感动的场面啊,一个藩臣死气白咧的要帮助皇帝征伐,皇帝不准,藩臣哭着喊着跪着不起来,这,这什么乱七八糟的啊。
朱骏也是郁闷之极,只觉得丈二的脑袋摸不着头脑,世上哪还有这样的事,有人要送东西,你不接受,他还硬往你怀里塞,你再不要,他一哭二闹三上吊………
第一百九十一章:谈判开疆
到这种人还真难办,打又不能打,赶又赶不走,对于9理’的要求又不能贸然同意,朱骏咳嗽一声道:“黎爱卿,起来说话吧,小心君前失仪。”
“皇帝陛下。”黎文镜叩首连拜:“下国举朝上下,上自国王黎氏,下至升斗小民,久沐大明皇恩,黎族与大明休戚相关,情若父子叔侄,黎氏立国时便遣使纳贡,永乐先皇陛下敕为永不征伐之国…
“停停…与安南国的交情换成了黎氏的友情,难道问题就在这里。朱骏对现今的安南形式并不了解,听黎文镜的口气更是觉得蹊跷,道:“黎氏若当真是归附大明,就应该把安南的局势一一给朕讲清楚,既不能夸口其词,更不能有意欺瞒。”
黎文镜面色一红,局促的沉默了片刻,道:“皇帝陛下,微臣有愧,其实安南名为黎氏一族大统,但是北部却被莫氏割据已有百年之久…
朱骏终于明白了,原来如今安南的局势还得从两百年前的永乐年间说起,当时的越南是黎族统治,大权旁若,当时的权臣名叫莫登庸,他杀死安南王黎言,立其子即位,翌年莫登庸又强迫其子禅位,莫朝诞生。
之后,一批黎.朝的旧臣便在清化拥立黎族的一个远支亲族即位,建立后黎与莫朝相抗,并且向永乐帝请援,永乐率军讨伐安南莫氏,莫氏不得不弃国而逃,占领了安南王都的明军便以安南无王族的借口将安南移为了郡县,一下子,原本还对明军抱有希望的黎朝和逃窜在深山的莫氏这才明白,原来自己打了半天,倒便宜了北方的那条猛虎,接着整个安南发生动乱,明军不得不退出安南,莫氏与黎氏趁着这个机会卷土重来,形成了南北对峙的局面,延续了百年之久。
明朝对自退出安南之.后,便放任安南不管,莫朝与大明是世仇,所以自然不会遣使纳贡,而黎朝对于明朝还算尊重,虽然地处南越,仍然上表称臣,因此,明朝一直视黎氏为安南正统,并且敕封其为安南国王,颁布金印任状。
“皇帝陛下,莫氏不.尊天朝,且一直暗与满清勾结,曾向满人遣使,愿为满国藩属,黎氏与莫氏势不两立,正如大明与满清一般,请陛下在攻下广西之后,派一队天兵南下,黎氏定率大军北上呼应,两下夹击之下,莫氏必亡。如此,才能彰显大明的文德武威,顺明者昌,逆明者亡,请皇帝陛下成全。”黎文镜叩首再拜道。
朱.骏沉吟着抚案不语,莫氏在北越割据,而且与大明势同水火,一旦明军占领了广西,那么北有满清,南有莫氏割据王朝,这样的局面很容易让满清与莫氏勾结,于广西将来的防卫不利。况且黎文镜那句话也说到了朱骏的心坎里,顺明者昌,逆明者亡,如今大明与满清争霸,其他的藩国都在把望风向,若是能够帮助黎氏统一,消除与满清眉来眼去的莫氏王朝,便可打压下许多藩属的投机心里,能让他们知道背叛大明的后果,知道和谁站在一起才有利。
问题是,一个统一的安南于朱.骏并没有多大的好处,黎氏因此内忧,所以才会对大明如此恭顺,可是一旦安了内,谁又知道他们会不会有攘外的野心?朱骏现在当然不怕这个小国,可是百年之后呢?要知道,后世的越南可是及其强悍的,拖拽着法国人和美军陷进了战争的泥潭,先进的武器在他们的眼里根本展示不出应有的威力,因此,对安南人采取某种程度的遏制才有必要。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