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元天皇先讲清了所猜想的明军部署。最后向几个重臣问计。这些官都是灵元天皇退之后主动跟随而来的官员。明人规定。不允许武士跟随。因此。这些手无缚鸡之力的高官反倒可以一起去海都陪伴天皇了却残生。灵元天皇的话让大家精神一震纷纷跪直了身体|目沉思。
“殿下。这里是台距离日本有千里之遥。我们没有武士。四周都是明军的岗哨。要想出逃恐怕没有这样容易。左大臣苦思良久。最后苦笑。
“不。一定要协助殿下逃出去。样才有复国的希望。我们会有办法的。”内政大臣开口反驳:“绝不意志消沉下去。下是神国最后的希望。”
这个时候。内大臣道:“有办法。只是过于冒。”
大家都凝住心神。侧耳等待着内大臣献纳的计策。
…………···
过了子时。灵元天皇换上了内大臣的服饰。而内大臣则穿上了他的衣。内大臣与他的年相仿。长相虽有别。但仍然可以遮掩一阵子。只听内大臣挥挥手大声:“退下去吧!”
灵元天皇随着几个大臣低着头退出了屋子。守卫在门外的几个明兵戒备的望了他们一眼。瞥眼看到屋内的“天皇”正背着身子合塌侧卧。于是也不疑有它。手放行了。
灵元天皇软禁的场在台湾基隆港的一座大院。由于所带来的随从太多。因此这些主动跟随而来的京都官员只住在外院。防禁也不甚紧密。明军更多的将注意放在内院的元天皇那里。
改装之后的灵元天皇一直呆在内大臣所住的房里。直到三更
纸窗才传来一阵笃笃声。灵元皇轻轻开了门。几-在外面等候。大家护着灵元天皇。趁着三更时门禁松懈翻过外院的围墙。一下子便到了街上。
时间不多了。灵元天皇必须在天亮之前逃出港口。而且还去弄上一套明人的服饰。他上内大臣的衣冠实在碍眼。几个人逛荡在街上。时而会有巡夜的明军走过。好在灵元天皇和几个大臣都还年轻。听到了军靴踩踏石街的声便窜入巷子。几个人如做贼一逃到了连片民居的所在。偷了些屋外晾晒的衣裳换上。又折道前往码头附近的街角潜伏。只等天亮之后。迅速的搭上出海的商船逃离此的。
侥幸的是。明军对此似乎一无所觉。天逐渐亮了起来。海岛的雾气渐渐淡开。街上开始出现了一些早起的路人。灵元天皇大起胆子。带着几个大臣光明正大的走在街上。进了码头。寻了一条商船。用生硬的汉话与那船主讨价。这里是东南刚刚新建的商港。因此各国的商人极多。灵元天皇不同于汉人的音和气质并有引起船主的|疑。议定了价钱之后。天皇身后的一个大臣已掏出了身上一块银子付了过去。
船主斜了他们一眼。心道。这群乡巴佬恐怕是附近哪个小国出来的。没有见过世面。现在的商旅哪个用的不是大明的银币结算。船主摸了摸银块。觉份量也不少。因此安排几人进了船舱。商船开始起锚扬帆出港。
……………………
朝鲜国泰安码头。一支明人与日本的联合使团抵达。并且迅速的进抵汉京城。明使的到达让朝鲜李朝的王廷上发生了一场激辩。以大院君李显为首的老论派认为朝已东山再起。并且控制了日本国。李朝应当尊奉其为天朝上国。遣使纳贡。以凤林君李朝为首的少论派则认为李朝应该继续事清。不必理会明人使者。
早在二十年前。满入侵朝鲜。逼迫朝鲜臣服。并且将当时的王子李送去盛京为质。后被放归回国。李归国之后顺利的继承了王位。对于满清充满了畏。因此比较倾向于凤林君李显的意见。
接下来的几天里。李朝王廷对于使以及日本使并没有理会。只是安置在一座馆中。一直等了七。明使与日本使者自认为寻找战争借口的目的已经达到。“怒不可遏”的拂袖而去。准备回国。
整个朝鲜王廷对于大明早已没有了印象。反倒对于二十年前入侵朝鲜的满清怀着深刻的恐。因此对明使的离去并没有多少反应。倒是大院君李显却惊慌起来。他管辖着朝鲜的水师。因此知一支强大的远洋水师对于朝鲜来说会成多大的灾害。大明水师能够在相隔万里之外抵达日本。并且裹挟日本幕府逼迫天皇退位。还迅速的平服了九州四国等的的叛乱。由此可见。大明的水师是多么的强大。一旦惹怒大明。那么整个朝鲜沿海处处都是战场。八方之内都将燃起烽火。
李显乃是朝鲜国王李的堂兄。祖李的曾孙。历任水军同节制使。水军节制使。三道水军统御使等显赫军职。对于水师甚为推崇。当听到明使拂袖而去之后。立即感觉大祸即将临头。连忙在汉京城外的大道拦截明使。极力挽留。
奈何明使和日本使者这一次的任务并非是修好。而是来寻找战争借口的不理会李显的劝。扬长而去。
回到家中的李显越来越觉惊不安。只好推说病请辞军职。在家安养。
明使与日本使者回到江户之后。大明的讨伐檄文立即发出。德川纲吉尚质以日本国王和琉球中山王的名义也迅速做出了反应。相继发布了讨伐国书。此时德川吉极于改善己的形象。转移国内矛盾。因此征发了五万由武士浪人兵卫组成的伐军磨刀霍霍。而另一边。中山国也以大明属国的身象征性的派出了五百“大军”做好了准备。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