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东要保。难道北京城不要保了吗?辽东有祖宗的皇陵。有许多的满人家眷。还有连绵千的皇庄。可是北京城里却有太皇太后和皇上啊。还有十几万旗人和大片的江山。一北京有失。就等于整个大清国也完了。这绝对不是开玩笑的。所以。孝庄宁愿舍弃辽东。也不愿意冒险将关外的精锐调回去北京的防务出一丁点疏漏。
如今满清的精锐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及京畿一线。长江的防务是为了抵挡明军北伐。京畿的防务是为了保护满人的心脏。哪里还有多余的部队守卫辽东。关外的蒙王爷们倒是有些兵。可惜西蒙古的准噶尔部勾结俄罗斯人在蒙古草原肆意攻取其它部族扩充实力。蒙古王爷们哪敢派兵远征。说不定部落的勇士前脚刚走。准噶尔的战刀就杀过来了。因此。面对现今的局势。孝庄只能举不定。丢车保这一招谁都玩过。可问题是到底是江做这个车。还是辽东做这个。
孝庄太后不发话。索尼只能继续等下去。他年纪大了。经不起这样的折腾。面对这么多同样急匆匆的前来打探消息的旗人亲戚。他只能选择闭门谢客。
可是拖下去也不是事啊。总下个决心才是。尼对于孝庄的犹豫略显不满。女人终还是女人啊。真正的碰到大事。哪能这样犹犹豫豫的呢?时间越往后。廷所能选的面就越狭窄。后不知会错失多少翻盘的良机。
其实索尼想岔了。庄并非在拖。是在等。等是鳌拜的表态。辽东不能不守。京更是重中之重。唯一的办法就是抽调长江一线的精锐北上驰援。可是鳌拜不是其他人。不是一张圣旨一道命令就能让他乖乖听话的。唯一的办法就是等。我孝庄不急。倒看看你鳌拜急不急。
外朝内廷的迟疑不决让京城内的人心更加惶惶起。一些近亲的亲王贝勒也是四处问计。`听关外的任何消息。又要去面觐皇上。请求发兵入朝。康熙-都是好言抚慰。却并未许下承诺。辽东可是老祖宗们的根哪。南明都打了朝鲜。太后和皇上怎么能无动于衷了。不满的情绪逐渐蔓延开来。
此刻的孝庄却镇定在慈宁宫的上盘着腿吃着**。浑然一副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的模样。她越来显的苍老了。自从那场病之后。满头精心保养的黑发如今已夹杂了不少银白色的发梢。
坐在她对面的。是年轻的康熙。如今的康熙愈渐成熟了不少。眉宇之间也显的稳重了。虽然只有十四岁。却没有同龄人的稚气。他微微欠了欠身。还是忍不住开口道:“皇祖母。如今京城人心惶惶。若是朝廷再不作为。恐怕……”
“别慌!”孝庄的声音很大。揉了揉腿畿的兵马绝不能派出去。宁可让明人挖太祖的陵墓也不成。这事容不的商量。一旦京城有失。那才是咱们满人的大难。”
孝庄的音量降低了一些。语气间了一份慈和:“玄烨。治国要懂取舍。哪件重要。哪件不重要要的清楚。辽东的祖宗固然重要。可是咱们关内的几十万活人就不重要吗?明军战舰能开赴日本国。难道就不能开赴山东直隶天津?一旦我们将大军调去了辽东。京城怎么办?关内怎么办?”
康熙点了点头:“皇祖母的意思有错的。京城比辽东重要。辽东比江南重要。儿臣只怕鳌拜不愿意带着京城五大营回来。若果真失了辽东。儿臣当真是没脸天下人了。”
孝庄撇了撇嘴:“我们若是催促他移师辽东。他八成是不会回来的。但是若皇帝不召他回师。他非回来不可。你等着瞧吧。”
孝庄又低低的叹了一句:“一旦十万精锐调去了辽东。那些个绿营虽然号称三十万众。却多半是乌合之众。疏于操练。又要守着七八省的防线。恐怕江南或是淮南总有哪里会给明军钻了空子。那里是大清的钱粮米仓。但有差错。强弱难免逆转。玄烨。你一定要支持下去。满人的命运全部寄托在你的上。”
康熙坐直了身子。重的点了点头。
第二百四十五章:调虎离山
永历大帝第二百四十五章:调虎离山
灵元天皇先是乘船达了广西北湾。这里已经建了港口。由于广西开发区设在附近。因此来往的商贸十分发达。开始时灵元天皇还害怕自己身份引起人的怀疑。但到了码头。才知道原来这里到处都是异国的商人。操着各色的口音。灵元天皇一行人倒显更像汉人一些。
进了商港。接着便是入北海城。北海城原本并不大。但是由于商贸的发展。边上又紧临开发区。吸引了不少商旅和入城寻找工作的乡民。灵元天皇一行人问明了路线。雇上了一辆马车先抵达了广西的边境城镇。再往北走便是湖南了。因为地处边境。道路早已被封闭。灵元天皇和几个近臣只能买了些干粮。翻山越岭。不知受了多少苦才沿着山路抵达了湖南。
等一行人到达江西。鳌拜已收到了辽东的战报。一下子原本磨刀霍霍打算一举在西南与明军会战的他泼了一盆冷水。长江江南一线众军云集。三十万绿营经过紧急的操练也提升了不少的战斗力。正在这个节骨眼的功夫。辽东居然出了乱子。鳌拜是又急又躁。翘首以盼着更多的信息。这个时候。门子来报。说有几个自称日本天皇和大臣的倭人求见。
鳌拜心烦意乱的给了门子一个耳刮子:“瞎了眼吗?什么人都来通报。让他们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