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三太子的沮丧可想而知。
站在朱三太子身后的便是李先生。李生负手远眺。也不知心里在想些什么。听到朱三太子念出的词。不由垂下了头。
“李先生。”朱三太子对李先生态度不再原先的那样热络:“今后我们该如何走?”
李先生苦笑:“李某惭愧。若是不贸然出击。准备妥帖一些。原本应当成功的。”
朱三太子对着碧波咬了咬牙。现在后悔有什么用。只是李先生的计划实在无懈可击。而且他们也没有充足的准备时间。新始的船队抵达琼州的消息也不过登岸几天之前传出来的。若是再海都们根本没有机会。因此只能仓促设下伏。
“殿下。李某有一个去处。若是能够笼络他们。咱们还能拉出一支人马出来。”
第四百零四章:科学院
三太子回眸深望李先生:“李先生有主意了?”
“是,殿下,我们去湖北兴山,那里的不是还有夔东十三家的二十万大顺遗军吗?明军只占了湖北的长江以南区域,兴山在江北,如今仍是满人的统治区域,据李某所知,夔东十三家的领李来亨曾派人与明军联络,明军虽然积极接触,可是十三家的许多将领却存有虑。”李先生顿了顿道:“东十三家原本是李自成大顺军一脉,当年南明各帝抗清之时,宁愿与张献忠的遗部联合抗清,也不愿与大顺军的孤军一道奋战,所为的只是李自成当年攻取了北京城,崇祯皇帝就是死在李自成之手。况且当年李自成和舅舅高迎祥出兵凤阳,挖断太祖陵寝,李来亨虽然只是大顺旧部,但部属们害怕降明之后新始翻旧账,因此虽暗暗与明军接触,却不敢下定归附的决心。若是太子殿下去兴山一趟,与李来亨联络,说服他们聚众依附殿下,有了这二十万抗清的志士,再加上各地香堂的十万会众,不愁霸业不成。”
东十三家乃是夔州以东地区的反清武装力量的总称,以反清复明为宗旨,核心是原李自成的大顺农民起义军。李自成从北京退出后,连续败于清军,最后在湖北通山县九宫山突然遭到地主武装杀害,他的余部刘体纯、郝永忠、李来亨、袁宗第等在各地尚有20余万人,于顺治三年至四年前后,络绎转战、回归到川鄂边区兴山、归州、巴东、大宁等县,合兵二十万,声势浩大,是大顺军遗孤的最后一支抗清力量。
经过艰苦奋战之后,领李来亨率众回到巴归,选定兴山、茅麓山为据点,建帅府于七连坪。最终建立起以湖北兴山县茅麓山为中心、占有20余县、拥兵数万的抗清基地。
康熙初年,满人曾在湖北兴山对夔东十三家进行过大规模的围剿,若是按照原先的历史,现在地东十三家恐怕早已灭亡了,也正因为南明崛起,满人无暇对付这伙躲在深山的流寇,也让夔东十三家能够得以在兴山维持。
朱三太子点了点头,灰白的眼眸中又闪露出一丝希望:“好,去兴山,本太子久闻李得亨以二十万疲弱之众抗拒清军二十年之久,是个顶天立地的大英雄,他虽是闯贼余部,可毕竟这些早已是陈年旧事。”
水浪更急,碧波万里之上,朱三太子的座船犹如利箭一般劈风逐浪,驶入北部湾的海域。
…………………………………………………………………………………………………………………………………………
珠江口岸乃是朱骏计划中工业化的最重要位置之一,为此,朝廷总共在这里划下了四片开区域,分别是番禺、香山、顺德、新安四府,总面积足有海都开区地三倍,单基建的费用就超过了八百万两白银,劳师动众了整整一年,才将基建设施完全修建,此后的一年便是疯狂地吸引投资,广东的汉人与南洋联系紧密,清兵入关之后逃入南洋的广东人极多,如今这些人衣锦还乡,带回来的不止是亲情,更是无数的资金,一年地功夫,四个开区便不断的建设厂房,大量招募工人,如今已形成了完整地生产体系。
朱骏在赵高的陪同下在番禺开区做了短暂地驻留,番禺腹地便是大海,有专门的大型港通海路,北部便是广东省的三司衙门驻地广州府,左右分别是顺德、新安开区,地理条件极为优越,因此吸引地投资也是四大开区之,如今已有近三十万人入开区做工,六百四十家大小作坊、工厂源源不断的生产着各种货物经由番禺港和连接广东、顺德、新安地驰道将货物送往各地。
开区地官员都是由工部择选地。主官更是周慕白亲自选定。因此番禺开区地主官自然是与周慕白地脾气相近地。如数家珍地在朱骏面前摆弄各种数据。开区每月炼钢多少。生产多少布匹等等。朱骏也很乐意听。倒是让赵高一脸地郁闷。堂堂布政使还只能站在身边陪驾。让个六品主官出尽了风头。
这时。一个北镇抚司地番子进来禀告:“皇上。弘智大师找到了。正在衙外。”
朱骏激动地搓了搓手。连忙从御案上站了起来:“快请…”话刚说完。朱骏又后悔了。摆手道:“还是朕亲自去迎接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