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骏理清了思绪,脑海中豁然开朗起来,正在这个时候,小桂子抱着一叠文本进来:“皇上,这是礼部的祭文带来了。”
朱骏看到那一掌厚的文本不由得吓了一跳:“这些全部是?”
小桂子道:“是,这是礼部尚书亲自亲自提笔撰写的。”
朱骏摆了摆手,皱眉道:“不必看了,走,随朕四处转转,北镇府司的衙门在哪里?”
朱骏想到北镇抚司,是不知道北镇抚司是否在漠西有探子存在,如果有,那么事情就顺利多了。…………………………………………………………………………………………………………………………………………
南京原本就是大城,虽然是几年前遭受了满人的破坏,但是轮廓都还在,经过恢复,以及大批工匠的修缮,如今比之海都城尚要繁华几倍,南人人口众多,头脑灵活,朝廷自开海、鼓励经商之后,各种商铺、工厂犹如雨后春笋一般拔地而起,再加上在这里下定了都城,许多商人自然是看好南京的前景,前期已将产业搬迁过来,如今人口已超过了七十万,源源不断的人流仍然在往这边赶。
人类有史以来,聚群而居,人口的鼎盛才是繁华的关键所在,南京地处长江下游,下连江南,北连长江出海口,往北便是千里沃原,都说金陵王气尽失,可是这繁华却是任何城池都不能比拟的。
朱骏坐在马车上,随着车轱辘的转动转过几个街角,因时微服出访,因此侍从并不多,除了周围装作客商的侍卫之外,明面上的从人只有十几个,为的自然是上次那个历史中郑成功属下五虎之,在琼州用身体掩护朱骏的甘辉。
等到了北镇抚司衙门,这里坐落在一处小巷子里,门可雀罗,虽然锦衣卫校尉的形象改变了不少,但是留存给南人的阴影仍在,因此,没有人愿意在这里多待一会,就算是路过也是匆匆而行。
朱骏下了马车,小桂子已经进去传报了,待朱骏登上两座石狮相交的台阶,镇府司的大小坐堂官员已连忙出来迎驾,朱骏摆了摆手,示意大家不必多礼,正要进堂,却听到了一阵争吵声。
“皇上,这……小人这就去驱人。”坐堂的指挥使同知一脸尴尬。
朱骏淡然的摆了摆手:“驱人就不必了,去看看怎么回事吧。”说完背着手当先入衙,那同知又告了一声罪,急匆匆的去了,声音是边上的巷子传来的,显然是聚了很多人,否则也不会如此嘈杂。
朱骏在堂前坐下,便开始问起漠西的事,北镇抚司的档事一脸激动的去查找,很快就得出了答案,北镇抚司在那里设了一个百户所,只是因为路途遥远,而且与大明的干系并不大,所以只有一个挂职的百户在那里守着,光杆司令,这还是司衙给了极高的补贴,又给了他一个百户的世袭头衔人家才愿意去的,否则在那茫茫大漠,千里无人烟的漠北,恐怕任何一个南人都熬不住。
朱骏点了点头,他并不指望北镇抚司能把触手伸到数千里之外的大漠去,能有个人挂在那里就已经超出了他的预期:“派可信之人前去传信,让百户尽量与葛尔丹联系,不管用什么手段。”
档事庄重的将朱骏的话记下:“回禀皇上,用什么名义接触才好?”
第四百三十七章:金陵埋金
上好像这是一句废话,但是在交涉过程中却是十义的,若是以皇上的名义那就是全方面的接触,若是打着北镇抚司的旗号去接触的话,那么所谈的内容恐怕就不多了,或许可以说是试探性接触,看看对方到底什么反应,若是有合作意向,再进行全方面的接触,这里面就包含了两个方面的意思,第一种是极为主动的,说明大明对准尔极有兴趣,第二种则是被动性的,意思就是大明有与准噶尔合作的意向,只是并不积极。
朱骏略想了想了,若是表现的没有这么急躁,那么将来假若真的制定盟约,所占得便宜自然多了些,但是时间紧迫,两地相隔千里,接触一次已属不容易,不可能来回往返传信:“就以朕的名义吧,这些事要抓紧办,不要拖拉。”
档事连忙点头。片刻功夫,便看到同知带着几个锦衣卫押着两个人进来,北镇抚司指挥使同知向朱骏参拜之后,禀道:“皇上,方才争吵的两个事主逮住了,请皇上落。”
朱骏闻言一愣,随即就明白过来,朱骏叫指挥使同知去看看,而这个指挥使同知显然会错了意,以为龙颜大怒,要治他们的罪呢,朱骏扫了两个胆战心惊的人一眼,一个胡须花白,一副老秀才的模样,另外一个年级轻轻,一副金陵城小二的打扮,此时朱骏穿的是便装,指挥使同知见朱骏一副低调的模样也没有行大礼,老秀才与小二还以为上的朱骏是锦衣卫的头子,虽然锦衣卫不再扰民,但是这种根深蒂固几百年地看法仍然让二人吓得瑟瑟不已。
朱骏语气温和的问:“二位是因为什么事喧哗?你们不要害怕,没有人要留难你们,只是随意问问,来啊,给二人赐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