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岁。”士们条件反射般的高吼。
“前进,一切为了你们的兄弟姐妹,一为了你们的父母袍泽,一切为了大明江山永固。”
“一切为了皇帝;下。”
朱骏已钻入了马车。车夫开御马掉头。向着宫城方向驶去。
他没有想到。在大明往后历朝地阅之中。最后那两句‘前进。一切为了你们地兄弟姐妹。一切为了你们地父母袍泽。一切为了大明江山永固。’‘一切为了皇帝陛下。’地对话成了阅兵地常例。之所以将受阅部队拉去前线朱骏方才也是考量过地。现在地情况是。南洋地大军由于群龙无首。再加上没有他地调令只能在那里干瞪眼。现在又没有电话之类地通信设备。要想调动援军。就必须让张有德这个海都总督或是自己立即发旨抵达海都。再行调遣。既是这样。倒不如直接将受阅部队一并垃圾。以最快地速度赶到海都。随即与海都军团合成一股。借助南洋水师向印度进发。
朱骏脸色平静。心里却满是怒火。他不去欺负那些印度土人。如今却给人欺负上门了。若是不能一举将这些发动战争地贵族一网打尽。不但难消他地心头只恨。恐怕也难平数千万军民地怒火。
马车通过玄武门地门洞进入宫城。随即朱骏在一群官员地拥簇下登上城楼。司礼官已展开了圣旨。声若洪钟地扯开嗓子喊:“奉天承运皇帝。诏曰:顺天浩命。扬吾军威。钦此。”
“扬吾军威。”
“扬吾军威。”
……
一个个声音从广场传到御道,在这个没有通信的年代,这种口口相传的通讯方式虽然落后,却也能起效。
站在校台上的总参谋长李定国一身戎甲,手中的小旗向皇城方向一指:“前进。”
“前进。”接下来高吼的是第一方阵的近卫军团总督王秋,王秋将长剑插回皮鞘,按住剑柄,首先开始向皇城方向徐徐踏步,随后是三个掌旗和护旗的军官,再后是列成整齐方阵的近卫军士兵,犹如一台沉闷的机器,随着一次次军靴踏在石砖嘎嘎的发出整齐划一的踏步声。
紧接着是苏州军团、海都军团、海都军团、南洋水师、北洋水师、东洋水师。
沿道的百姓仔细的擦揉着眼睛,眼前的场景实在有些不可思议,走过他们面前的,仿佛不是人,而是一个个套上了军服的木头人一般,抬脚、起步、接着是军靴顿地,一切都行动一致,没有人多一分,也没有人少一分。
咔咔…咔咔…咔咔……
没错,是木头人,随着一次次的军靴顿地的踏步响,许多人心里这样说,虽然他们知道眼前的是活生生有血有肉的人,是大明最忠诚的捍卫
根据经验,他们只能得出这个结论。
“吾皇万岁,明军威武。”短暂的沉默之后,有人已舞起了拳头。
什么样的军队才能战无不胜?什么样的军队才能所向披靡?关于这一点,得出的结论有很多种,有人认为最强大的火器,有人认为是最严明的军纪,有人认为是充分的补给,但是不需要过多的解释恐怕所有人都明白,最严明的军纪才是一支军队的灵魂,拥有灵魂的军队总是能创造出一个又一个的奇迹。
“万岁。”民众炙热起来,犹如浪潮一般将心底的嘶肺响彻天际。
为首的近卫军团已经过了广场,护城河凉棚下的藩国使臣立即饶有兴趣的拿起大明配发的单筒望远镜观看,开始时还只是当一场表演罢了,使臣们对城楼上那个吃人不吐骨头,变得法子让苦兄弟们纳贡送礼的皇帝很是感冒,在他们看来,所谓的阅兵仪式不过是大明收取他们贡品的借口罢了,可是当他们的眼睛透过望远镜看到一列列极为整齐划一的队伍犹如闷钟一般走过时,不由得也惊叹起来,不,不是惊叹,是叹为观止。
“王师威武啊。”安使臣放下单筒望远镜,擦了擦干涩的眼睛,不由得感叹,心里既有些妒意,又由衷的叹服,当年明军横扫南洋,光复江南也并非只是运气,如此军威,安南就算想学,也不过是东施效颦而已。
许多使臣心底百感交集,他的,这哪是军队,简直就是一群野兽,还是一群杀气腾腾动作划一的巨兽,不过这样也好,一些使臣又发现了好处,总算是给自己找到了一点安慰,虽然大明经常剥削咱们这些穷兄弟,但是人家也厚道啊,至少只要老老实实做藩臣安全上有保障不是,一个国家的君主最怕的是什么?最怕的不是百姓不能安康,更不是什么国泰民安,而是王座稳当万万年,毕竟国家再富,他也还是个君王,国家再穷,他这个君王也是酒池肉林,美女如云,所以在他们看来,只要对大明恭顺一些,伺候大明皇帝爽一些,就等于多了一支强大的倚靠,不必害怕邻国侵略,更不必害怕本国的暴动。
朱骏站城楼上,用单筒望远镜远远的看了一会,徐徐的放下手,这种场面他在前世已经看过不止一次,眼前所过去的方阵比之后世的阅兵还要显得差了一些,不过毕竟这是大明朝,能有如此效果已经超出了他的想象。
“沐爱卿,你速去置办好车辆吧,让人:好饭菜,待阅兵结束,立即让战士们先吃饱了,然后迅速启程。”朱骏不经意的沐天波道了一句,随后一副怡然自得的摸样又将目光落在城楼下的广场上。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