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番话说出来倒是让所有的头领心动起来,在座的大部分是大顺军的旧将,反清是为了天下的公义,可是复明却与他们没有多大的责任,十三军军民三十余万,亦耕亦兵拿得起武器的差不多也有二十万众,若是再加上这个姓杨的人手做内应,打下长江以北的湖北自然不是问题的,只要有了根基,再驱兵北上,便可以沿着白河入陕,陕西可是大顺军的老家,有了这些地盘,也不必屈居人下。
一个更重要的是陕西提督王辅臣的问题,王辅臣早年也是大顺军的将领,早年追随姐夫刘某参加大顺军,嗜赌,一掷千金,后投王姓将领做了干儿子改姓王。在座的一些首领之中,也有一些与王辅臣打过交道,现今的局势已经十分明朗,满清覆亡只是时间问题,说降王辅臣并非没有可能,轻而易举拿下了湖北、陕西,再继续东征,说不定还真能打下半壁的天下来。
“哼,花言巧语。”王光兴是明的旧将,因此是坚定的复明派,恶狠狠的盯着杨起隆吐了口吐沫。
“好啦,王兄弟杨兄弟就不要争啦。”一直没有说话的李来亨一锤定音:“既然如此,不若这样吧,王兄弟带着本部继续坐守茅麓山,我与其他兄弟会同杨兄弟在汉口、汉阳二镇内的香众一道将这两座城池拿下,届时再做计较。”
李来亨纯属是和稀泥的,不过这泥倒是和的有些水平,山中的兄弟相处了这么久,自然是不忍反目为仇的,干脆分兵两路,愿出去的打出去,不愿意同流合污的就留在这里,也算是为十三军守住根基,就算攻城不利,李来亨照样可以退回来。
杨起隆原本是起了杀的,这时见李来亨一锤定音,也就不去理会王光兴:“既是如此,这次出山必须议定个章程出来,李将军,事关机密,可否请一些不出山的兄弟暂且回避。”
李来亨为难的看了众头领一眼,杨起挑明了就是不信任一些留守的头领,摆明了要人难看,可是偏偏现在李来亨觉得与杨起隆的合作成功性更大一些,正在为难之际,王光兴已气呼呼的站了起来:“李将军,在下敬你是条好汉子,只是这姓杨的还是与他少勾搭些的好,既然李将军信不过兄弟,在下出去便是。”说完头也不回,不顾身边的头领劝说,兀自出了祠堂。
紧接又一个头领跟着走了出去,许多人脸上都是一副为难,既觉得这个杨起隆确实是个夸夸其谈之辈,不能深信,可是心里又抱着一丝打下湖北回老家的期待,只能干坐在这里。
……………………………………………………………………………………………………………………………………
从今往后主要的剧情还是在反清方面,注意力转到国内来,至于李来亨,放心吧,好歹也是反清的汉子,形势会逆转的。
第四百七十九章:汉口
一些事必须要解释一下。
李来亨不怕杨起隆这个正牌子的崇祯血脉以后报复!到怕永历这个桂王遗脉以后报复!真叫扯!!!!!!!!!!
……………………
关于这一点,其实不再涉及报复的问题了,对于李来亨来说,永历实在太庞大了,庞大的他的人马全部加入之后用不了两年就会被消化掉,如果主角要报复他的话,恐怕捏捏手指就够了。
而对于这个杨起隆,不管对方是真假太子,双方的都处于合作的关系,甚至李来亨还可以把这个杨起隆一口吃掉,与杨起隆合作,李来亨将来的选择面就大多了,他可以拥立杨起隆做皇帝,如果一拍两散的话同样可以带着部众自己搞出个大顺帝来。
人害怕报复,并不是单纯的,应该说,人害怕的是强的报复,永历可以报复他,但是朱三太子,嘿嘿,恐怕就算是想也没有这个实力吧。
…………………………………………………………………………………………………………………………………………………………………………
兴山县位于湖西部、长江西陵峡北侧、大巴山余脉与巫山余脉交汇处,共有大小山头3580,夔东十三军能够在这里生存绝非偶然,这里山峦叠嶂,沟壑纵横,极难剿灭,再加上大明的光复,使得清军的主力不得不掉头防守明军,因此,对于这一伙‘乱匪’军采取的策略是合围。
全县各山路的出口都驻了一个千总营,汉口、汉阳两镇又驻扎了一标兵马,各营堵住了进山的出口们攻不进去,也不让山中的十三家军出来,一旦有哪个营遭遇攻击即汛警,紧接着周边的各营纷纷前来救援,汉口、汉阳两镇的兵马也能在一日内赶到样一来,便达到了困兽的目的,只是清军绝对想象不到,这三十余万遗民进入大山之后非但没有饿死而在山中开垦拓荒,十年来活得不说滋润,但自给自足还是有的。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