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血淬中华_大风【完结】(270)

  胸中压抑多年的郁闷与抱负终能尽情相吐,令张謇久经沧桑的脸上露出一抹动人的光辉。长长地呼出一口闷气,张謇接着说道:“此次张蹇所以应子夏邀,除欲一遂我生平济世报国之志,主要还是对子夏你的为人、才能和胸襟大感佩服。义勇军渡海援台,这需要多大的胆识与气魄,又岂是寻常人所能做得到。每每想到志愿军正在台湾与倭贼浴血奋战,我胸中的热血都禁不住激荡不已。‘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切皆是张謇心甘情愿,又如何会有受苦之说!”

  张謇发自内心的夸赞,让“洞察先机”的冯华不禁有些赫然:“冯华何德何能当得起啬庵先生如此之评价!”

  “这如何只是我对子夏你的评价!岘帅亲临寒舍恳切相邀、翁师千里迢迢着人带来书信进行举荐,无一不对你大加赞赏。难道他们的评价也多是虚妄之语?”张謇肃容说道。

  冯华心中一阵恍然,无怪张謇如此痛快地就答应相助自己,原来还有除了刘坤一之外,翁同龢从中亦起了极大的作用。翁同龢与张謇同属江苏人,翁的家乡常熟与张的家乡通州隔江相望。张謇名声鹊起后,作为南派清流领袖的翁同龢,对他极为看重,不但将他视为乡里新秀大力提拔,而且多次利用南派清流手中有限的主考录取权力,暗中识别张謇的试卷。然而几次摸索,均未能如愿,直到1894年慈禧筹办60大寿特开“恩科会试”,张謇方得以在翁同龢等人的提携下大魁天下。翁同龢与张謇不但是同乡、师生的关系,更对张謇有着知遇之恩,两人也由此过从甚密,交谊深厚。

  冯华受命为旅大特别经济区办事大臣,在离京拜辞翁同龢时,曾向他询问过张謇的一些情况。当时由于时间仓促两人未能细聊,因此冯华虽知张謇与翁同龢交情不凡,却也不清楚他们之间还有如此不同寻常的交往。义勇军进驻旅大并安顿下来之后,对人才的渴望使得冯华决定招揽张謇,当时他也曾考虑请翁同龢出面,但鉴于京师与南通相隔太远,最后还是决定请刘坤一相助。让冯华没想到的是,当初自己的一句问询之言,却让翁同龢记在了心里,竟亲自写书信向张謇推举自己。看来,不管是刘坤一所代表的“湘系”,还是翁同龢为首的“帝党”,都已将自己当作了自己人,不遗余力的对自己和义勇军进行拉拢。只是如此一来,自己就很难再在几方势力之间保持着中间的立场,这究竟是利大还是弊大?

  看到张謇仍在看着自己,冯华将思绪从这一时也说不清楚的问题上暂时摆脱了出来。赫然一笑,他说道:“全赖两位大人的爱护与提携。冯华兄弟三人自西洋归国,虽因机缘巧合,得以崭露头角,但如无岘帅、翁大人的鼎力相助,冯华和义勇军又如何能有今天?”

  仕途几经坎坷磨难的张謇,自是对“朝中有人好做官”的道理知之甚清。不过,他心中也极为清楚,冯华能够官运亨通、青云直上,决不是仅凭着“朝中有人”,而是自有他的过人之处。闻听冯华此言,张謇没有在这上面多费口舌,而是借机将话题引到了旅大特区的建设上来:“子夏此语言之不虚。就拿你此次奏请修建‘抚大铁路’来说,如果不能得到一些朝中大员及地方督抚的支持,恐怕很难顺利实施。最近一个时期,随着举国上下要求变法自强的呼声日益高涨,朝廷也正紧锣密鼓地准备筹建铁路。虽然如今筹议中路线的选择,主要集中在关东路、芦汉路和京清路上,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大概还是主张先修芦汉路的人居多。对于此事,我们还是要提早做准备呀!”

  张謇话里的意思,冯华心中极为清楚。甲午战败以及《马关条约》的签订让全民族都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危机感,也认识到只有通过更大幅度、更为迅速的进一步变革才能拯救民族的危亡。不过,尽管变法自强、筹造铁路已经成为了当前人们的普遍共识,但战争的损失、巨额的赔款却让清政府没有足够的资本去进行这些变革。在资金严重不足的情况下,就算旅大特区是一个变法维新的试验区,也很难获得朝廷的全力支持。

  昨夜,冯华与张謇可以说相谈甚欢,两人在绝大部分的问题上都有着近乎相同的看法。不过,当听冯华说已经将修造“抚大铁路”的折子奏报上去时,张謇心中却禁不住产生出了一丝担忧,只是因为时间已晚,才没有与冯华进行深入探讨。今日,借着与冯华一同前往金州的机会,张謇终将自己心中的忧虑提了出来。

  “先生可是担忧修造铁路的资金无法筹措?”冯华问道。

  “是啊!甲午一战,几罄中国之膏血。今朝廷内外多赞同先修南北干路,即如岘帅亦是持此观点,其余如张之洞、王文韶、盛宣怀等更是提出‘芦汉一路,应倾举国之力,限以三年必成’,皇上、翁师也对此议也颇为意动,有意任命张之洞重新督办芦汉铁路。我担心‘抚大铁路’的修造,因与朝廷的筹造铁路计划不符,会遇到很大的阻力,即便是批准修造,亦很难在资金上给予资助。抚西城(今抚顺)至旅顺大约一千余里,按每里约需银一万元左右,就需筹银1000万元(当时银两与银元的比价为五元合三两六钱,1000万元约合720万两白银),如果不能得到朝廷的支持,仅靠旅大特区是绝对无法完成‘抚大铁路’的。”张謇一脸的忧色,稍微犹豫了一下后又接着说道:“另外,将铁路修至抚西城开采煤矿,恐也会遭到各方面的强烈反对。抚西因距离太祖陵寝较近,朝廷怕有伤风水,历来禁止商民采矿。如今虽内外形势不同,只怕朝廷也不会轻易允诺。”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