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血淬中华_大风【完结】(290)

  点点头,光绪惆怅地叹了口气:“两江总督刘坤一发来电报说,我们给台湾运送弹药补给的船,又被日舰给击沉了一艘。文卿,你说没有枪炮弹药,台湾这仗怎么还能打得下去?”

  听光绪如此说,珍妃心中一惊,脱口说道:“运输船又被鬼子炸沉了?这已经是半个月以来的第三艘了,邢亮他们如今的压力可是太大了!”

  光绪愤愤地说道:“可不是嘛!近一个阶段,台湾的战事极为紧张激烈,弹药的消耗亦非常大,可咱们却丝毫也帮不上他们的忙。唉!如果咱们的北洋水师还在,何至于让小鬼子的军舰耀武扬威!”

  珍妃知道自从倭寇在台湾纠集了两万多人发动第三次南进行动,以及新竹再次陷落以来,皇上一直在为台湾的局势担心,接连几天都没有睡好觉。虽说台湾有邢亮主持大局,但俗话说“一人难敌四手,好汉架不住人多”,志愿军的人数毕竟太有限了。好在邢亮果然不负皇上之望,近一段时间来,倭寇被死死地阻在了尖笔山一线,皇上这才松了口气。可是如今,舒畅的心情还没持续上两天,竟然又出了这么一挡子事!

  皇上忧心忡忡的模样,珍妃看在眼里,痛在心上。款款走至光绪身边,她柔声劝道:“皇上,胜败乃兵家常事,您也不必太为此事挂怀。前日不是还传来捷报,说抗日联军在中港附近的海面上,用水雷重创了倭寇的吉野、浪速和秋津洲三艘军舰吗?我看,后面一段儿日子,倭寇对台湾的封锁肯定会有所放松,事情并未到无可挽回的地步!”

  光绪摇了摇头:“中港大捷虽然振奋人心,但并未能给倭寇海军的实力造成太大的影响。即便倭贼放松封锁也只能是暂时的,一旦他们对此做出调整,台湾面临的形势依然极为严峻。”

  “难道这满朝文武就没有人能够想出个好办法吗?”珍妃充满希冀地问道。

  “上次军机议事时,文廷式曾经提出一个化整为零的办法,把用大吨位船只运送改为小吨位、多船只运送。这样,总会有船只躲过倭贼的拦截,到达台湾。”

  光绪的语调仍是很低沉,珍妃倒是有些兴奋:“好啊!虽然还是有损失,但是有能够过去的,也是聊胜于无啊!”

  光绪摇摇头:“可是,朕问过闽浙总督魏光焘,这个办法总得明年开春以后才能够行得通。”看着爱妃不解的目光,光绪接着说道:“魏光焘说,目下台湾海域正直东北季风期,风大浪急,较小的船只难以渡海。”

  珍妃失望地“哦“了一声,看到皇上仍是眉头紧缩、心事重重,不禁怜惜地说道:“皇上,形势是不乐观,可您也别急坏了身子。依臣妾看,翁师傅见多识广,您不如听听他有没有好办法。”

  看着珍妃与自己一同焦虑着急,光绪心下感动,握住伊人的玉腕,用带有歉疚的语气说道:“可惜朕没有福气做个太平天子,让你无忧无虑的生活,却要整天陪着我着急受累!”

  珍妃张嘴想说什么,却被光绪拦住:“文卿,你还是休息一会儿吧!朕要去养心殿御书房等候翁师傅,解决台湾的弹药输送问题刻不容缓呀……”

  翁同龢来到养心殿,看到光绪的脸色极为难看,不禁大惊失色:“皇上可是龙体不适?要不要宣太医进宫?”

  光绪摆摆手:“哪里是身体不适呀,是心里有病。翁师傅,你可知又有一艘给台湾运送军火的船只叫小鬼子给炸沉了?”不等翁同龢回答,他又接着说道:“邢亮虽是国家的栋梁、绝世的名将,但没有子弹炮弹,这仗怎么打?巧妇也难为无米之炊呀!朕现在真的是心急如焚。翁师傅,你说这可该如何是好?”

  听了皇上连珠炮似的一番话语,翁同龢明白了皇上的“心病”所在,躬身跪下说道:“皇上,您先不要着急,老臣恰好有一件事关运输军火的事要奏明皇上。”

  每次遇到疑难大事,这君臣、师生二人之间好像是有默契,总能想到一块儿。今天,这种感觉又一次涌上心头,光绪不由得心里一热,上前挽起翁同龢,热切地催问道:“到底是什么事?翁师傅你快讲给朕听听!”

  “皇上,刚才俄国驻华公使喀西尼造访了老臣。看来他们也已经知道,近来咱们的运输船屡屡被倭寇击沉,他暗示俄国愿意帮助咱们解决向台湾运送物资弹药的问题……”

  闻听此言,光绪精神大振,没等翁同龢的话说完,就连声高呼:“太好了!有俄国人帮忙,谅小鬼子也不敢再轻举妄动!可是……”在御案前来回踱了两步,光绪的脑子旋即冷静下来:“可是……俄国人没有什么条件吗?没有好处的事他们应该不会做吧!”

  “皇上圣明,俄国人说既然朝廷已经允诺抚大铁路可以通过‘举洋债,招洋股’的方式进行,他们希望俄国也能够为大清的铁路建设事业提供一些帮助!”

  “这不大好办吧!抚大铁路的修筑招商事宜已经交由旅大特区全权负责,而且看冯华的意思,恐怕是属意与美国合作。俄国人在此时横插进来,我看……它恐怕是‘醉翁之意不在酒’吧!”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