喝过了一杯茶后。朱尔典才将话题引向了国际形势。
“贵国的国际局势研究小组小对目前的以及将来的局势,做出了怎样的判断?作为老朋友,能否透露一二。”朱尔典的语气郑重,让袁世凯不由得看了他一眼。
“现在怎样的判断还不都是假设,公使先生,何必看重此事?”袁世凯笑道。
朱尔典淡淡一笑,说道:“贵国的国务卿先生病愈复出后,便主持成立了国际局势研究小组,外界普遍猜测是为中国的外交政策作导向作用。而且,最近的舆论也有了很多。我国政府对此深表关注。”
朱尔典口中所谓的舆论变化,确实是中国政府提前为之,意图就是告知国民,未来出现的欧洲大战,对于中国来说,置身事外是消极的。这其中有很多的机遇,要提前为这个历史上未曾有过的世界大变做好准备。
袁世凯点了点头,沉默着暂时没有说话,对于国际局势的变化,研究小组的意见并不统一,他在犹豫着是否应该把这些告诉朱尔典。
“按照中国现在的地位,如果欧战爆,加入哪一方,反对哪一方。都是不太可行,还是严说道:“等到欧战结束,再选择投靠胜利的一方,也是一件很便宜的事情。”
“如果万一在中国境内行么战事呢?”袁世凯冉道。
朱尔典笑了笑,说道:“当初日俄战争时期,清朝政府采取的局
袁世凯抿了抿嘴角,说道:“公使先生这话可是不宜在外面说。”话虽这么说,但袁世凯的想法却基本上与朱尔典是一致的。
“当然。”朱尔典说道:“因为我们是老朋友,我才坦诚相告。目前,贵国与德国走得太近,这是一件后果非常严重的事情,希望贵国政府能谨慎考虑。”
“德国给予了中国大量的支持和援助。”袁世凯解释道:“对于再国之间的正常交往,公使先生是不是过于敏感了。”
朱尔典摇头道:“肖国务卿很精明,但他想在胜负双方当中转手,借用欧战的机会,获取最大的利益。这无异于玩火。协约国与月盟国的实力对比,明眼中都看得很清楚。贵国也可以采取另外一种行动,那就是站在协约国一方,这样在战后才能争取到实在的权益,不然就还不是中国的权益。”
这是邀请吗?袁世凯盯着朱尔典的脸色,他对英国为的协约国还是很看好的。虽然在研究小组的讨论中,他谨慎地没有提具体应该支持哪方,但是话外却大大地对协约国拥有绝对的制海权赞誉了一番,认为同盟国至少对英国是无能为力的,内中意思何属,也明白得很啦。
“实在的权益,具体的说呢?”袁世凯笑着说道:“公使先生和肖国务卿也打过几回交道了,他是怎样的人,呵呵,我们都是清楚的。现在争论很激烈,公使先生还是尽早摊牌为好啊!”
朱尔典的试探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答复,争论激烈,也就是中国政府的外交走向还没有最后定局,英国或者说协约国方面,还有机会。
至于说拉拢中国参战,英国并没有指望中国的军队能远赴欧州作战。但中国的资源和劳工却是可以利用的。而且中国是弱国,所能提出的要求必然不高,不会危及到英国在远东的利益。这不同于日本,英国惧怕日本势力在远东一家独大。所以在是否邀请日本参战的问题上,还是有很大的分歧和迟疑。但要将远东的德国海6军清除干净,眼见着又必须依靠日本海军的力量。当然。如果中国能做到这一点,那是最好的事情。
让中国和日本互相牵制,让他们都需要大英帝国的支持,这是朱尔典的如意算盘。不管是日本还是中国,英国都不希望他们的实力膨胀
。
“谢谢你,老朋友。”朱尔典起身告辞,与袁世凯握手告别。,如欲知后事如何,请登6 章节更多,支持作
第十二章 英国的拉拢
二二华现在有种当江湖骗子的感觉,嗯,不应该众么贬懈甘在社会上叫骗子,在世界外交领域上,那就得叫纵横挥阖,灵活外交。骗完了德国人。英国人又送上门来,你说,不骗还真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朱尔典脸上带着无可挑剔的笑容,可心里却有些痛。对于中国。他是看得很清楚的,虽然表面上对列强显得很顺从,并未推翻满清政府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以此来换取一个相对安定的展环境。但这只是表面,中国政府骨子里一直憋着股劲,闷头苦干,积蓄实力。目的,当然想都不用去想就知道。
有时候,朱尔典不得不感慨中国新政府赶上了一个好时候,国际形势的紧张,欧战阴影的笼罩,列强国家的矛盾,使得中国在不得不有所放松的众列强的压迫下,挣脱出了一定的展空间。
当然,中国新政府的灵活务实的外交策略也是功不可没。利用列强之间的矛盾,用利益作诱饵。区别对待,拉上了美德两国,也算是有了靠山和支持。现在。竟然也有了利用的价值,成为两大军事集团拉拢的对象。
“大英帝国对中国的关系一直是友好的。虽然国际风云变幻,但我国政府依然希望两国间能够继续保持这种友好的关系。”朱尔典决定先抛出个小诱饵。试探下肖志华的态度,以及中国政府的胃口,“我国拟将贵国的庚子赔款暂行缓付。期限呢,暂定为三年。这是一种诚意的表示,也是促进英国对贵国的影响,展中英贸易,增进两国的亲密关系。”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