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章 监察
卡尼基满口抱怨的主,这时正在兴德阁大略的翻看着房健行传回的情报,看到卡尼基、基加斐二人在吉隆的言行时禁不住“呵呵”笑出声来。关于饭食方面,梁明平日里并不是多奢侈,比起慈禧的一顿一百多个菜而言,他还不到一成呐。不过菜肴精细、味美是他一贯的要求,现在既然有条件干嘛不用。 梁明放下了手中的谍报,轻笑道:“这个基加斐倒是有趣,竟然跑到吉隆去了。”看了一眼段辉,“体验生活?还算是体验国情?” 看了笑呵呵的梁明,段辉知道这事算是揭过去了。他心里清楚,自己这位大王并不在乎在“吃”方面被人诟病。往日里,这方面的情报各处的情报员根本不会向上报,这次也是因为对象特殊。他这个监察部主管欧洲事物的郎中可不敢私下撇去。 段辉今天的奏报,最重要的是基加斐的来意,这些天下来房健行已经摸得很清楚了。 果然,轻笑过后梁明的脸色回复了严正,“房健行这事办的很好,你们要给他记上一功,具体如何你们监察部自己就看着办吧。”对于监察部此次的得力表现梁明还是很满意的,监察部不动声色的就策动了房健行,等于是在卡尼基的心脏处按了一个听诊器,果然不愧是国内情报部门龙头老大的手段。 洋商这档子事的归属很模糊,算不上是军情,但归入民事也不恰当,一般来说应该是国安部监理的,公安部协助的。而卡尼基作为第一个加入中华国的欧洲人,因为最近几年他的活动范围主要在中华国内,所以已经失去了继续监测的价值。据梁明所知,国安部和军情局的人员都已经撤了,没想到监察部反而逆其道而行之。 段辉退下后,梁明则细细的审看了谍报的最后一部分,上面记述的就是基加斐此次东来的目的,以及缘由。 瑞典国势如今已经大大不如先前了,先是北方战争(1700~1721年战争)的失利,令俄瑞力量对比发生根本转变,俄国夺取大片领土,获得进入波罗的海的出海口。 1741~1743年战争的完败,使得瑞典进一步丧失了在芬兰的领地。 如今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三世,通过集中王权等一系列变革让瑞典有所起色,但比起东面的强敌俄罗斯帝国而言,国力着实不如甚多。 想要取得战争的胜利,必须要有要有一支强大的军队。瑞典军队的总数自然要少于俄罗斯,可即便是如此,想要完成全**队的武器完善也是一件耗资巨大的举动。古斯塔夫三世在全力的增强着自己的部队,可瑞典国内武器制造价格却一直不能消减下来,这是令他苦恼不已。本来这样的苦恼还要持续下去,可事情在去年有了转变。 卡尼基在去年冬季回到了瑞典,虽然他已经在中州安家落户,妻子和子女也到了这里,但他的弟弟和年近七旬的父亲还留在老家哥德堡。这七八年来,每隔个两年他都要回去一次。 克劳德家在当地本来就属于富商一类,大部分的产业本是属于长子卡尼基的。现在他落户东方,在中华国有着良好官场脉络的他自然也接触到了南洋最赚钱的贸易――香料,而且在广州也有了广顺行的照料,生意的规模不断扩大,名下的船队已经拥有了十一艘商船。 将根底深深的扎在中华国的卡尼基自然不会留恋家乡的产业,不但将自己名下的产业给了弟弟克劳德?:莫尔迪,还提供了大笔的货物、金钱以供弟弟发展。是以,七年下来克劳德家族已经是西哥德兰地区兴起的新贵了。卡尼基三次回到家中,也越来越受到当地上层社会的关注。 此时的西方社会,主要的交流场合自然是宴会,一场场的宴会是卡尼基必须应付的。期间的一次,卡尼基在被询问道中华国的武装力量时,为了表彰中华国的强大,同样也算是比较真实的实情。他同好奇的贵族、富商说到了中华国的大炮造价的低廉和快捷,这中间既有他在中州道听途说的小道消息,也夹杂着他在官面上了解到的实际情况,总之是将周边的人忽悠个不清。最后,他还算了一笔账,说在中华国购买大炮然后运抵瑞典,期间的开销要比本土铸造的减少三成。而这群被他“忽悠”的上层人物中,就有哥德堡的市长休达曼。 随后的半年中,这件事情先是被瑞典的顶层议论纷纷,到最后不了了之。本来已经是要销声匿迹的,谁知到古斯塔夫三世是咋想的,隔了一年了又提了出来,而且很开就做出了决定,派出了自己的心腹基加斐子爵前来商议。 对于中华国大炮造价梁明是有绝对信心的,相比较欧洲而言中华国的铁模铸炮法领先的实在是太多了。在中华国与英、法、荷兰三国建交不久,梁明便暗中派出了不少监察部的情报人员以商人的名义前往欧洲。从打探回来的消息中,梁明得知了欧洲火器的大概水平。 18世纪以来,欧洲各国都大规模扩建海军,因为铁的成本只及铜的1?5,所以铁炮逐渐替代了青铜炮,成为各国战舰的标准装备。不过,欧洲包括英国在内的炼钢法,一直无显著改进,加上钢材本身的缺陷,制造重型军械时使用这种钢材性质受到限制。因此,直到现在,除了海军重炮外,青铜炮和黄铜炮始终以优势压倒了铸铁炮。 对于青铜炮和黄铜炮,梁明并不陌生,要知道中华号最初装备的四十八门大炮就是青铜铸造的。青铜铸造性好,耐磨且化学性质稳定,的确比铸铁适合铸炮。
九章 火炮
欧洲火炮铸造从16世纪以来一直采用泥范整体模铸法,在给实心火炮上钻孔的实践据说开始于1713年,在英国伍利奇的皇家枪炮铸造厂,泥范整体模铸法一直延续到1770年以后。英国的铁器制造者威尔金森(1729-1808)开发出一种改进了的给火炮钻膛的机器,这才有所改变。而瑞典国内,也是最近两年才开始引进这种机器。 同欧洲的铸炮技术相比,中华国领先的太多了,而且作为主要材料的铜,中华国可从不缺这个。在建阳五年后,中华军再次兴起了新一轮的武器淘换,这次自然不是刚刚配足的步枪,而是大炮。拥有了足量的铜矿资源,青铜炮、黄铜炮逐渐替换了主力部队的铸铁炮,同时也为各地的守备团增编了炮兵部队。 黄铜是由铜和锌所组成的合金。如果只是由铜、锌组成的黄铜就叫作普通黄铜。如果是由二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多种合金在21世纪就被称为特殊黄铜。如由铅、锡、锰、镍、铅、铁、硅组成的铜合金。 黄铜有较强的耐磨性能。特殊黄铜又叫特种黄铜,它强度高、硬度大、耐化学腐蚀性强。还有切削加工的机械性能也较黄铜材料突出。由黄铜所拉成的无缝铜管,质软、耐磨性能强。 当年,梁明最主要的工作用料就是黄铜。 虽然用液态青铜、黄铜铸造的火炮比不上锻造出的火炮结实,可用了撞击冲锤进行炮管自紧后就相差无几了。首发 冲锤为圆锥头铁棒,其直径略大于炮管内径,受到锤击时挤压青铜身管,使其内侧炮管材料永久性变形导致内径增大,外侧炮管材料形成向内的应力,从而增加炮管的抗压能力,效果相当于炮管厚度增加50%,同时具有消除炮管内部细缝延长炮管寿命,增加炮管光滑度减少形变的效果。 这种技术是梁明并不熟悉,他在前世加工制作模型炮的时候,都是拿去让别人代做的,不过自己也跟着去了几次,看了个大概。整个过程可能需要多根冲锤,锤头直径变化幅度以不引起炮管外径变化为限。而实际数据则是在报废了百十根炮管后才通过试验得出的。 梁明掰着手指头算了算,材料费要比欧洲的少个三成,人工费就少的太多了,按现在欧洲的前装青铜炮制作的话,成本费降低一半是不成为题的。而最大的好处是速度,自己这产出五门火炮耗用的时间也不见得比欧洲多。 要是基加斐还打算购买舰载炮的话,那赚的就不是五成了。中华国生产的铸铁炮,不但在成本远远低于此时的欧洲,上在质量和速度上也远远好于用泥范生产的欧洲铸铁炮。而海上战舰载炮有多,炮位也重,梁明估计里面的赚头绝不是青铜炮可比的,现在就是不知道人家愿意不愿意订购舰载炮,若仅仅是陆军的青铜炮………… 同欧洲如今的火炮相比,中华军的大炮还是占优的。原因主要是两个,火药和射速。 配方最佳的颗粒火药,这已经是中华国如今所能做到的最好的了。梁明知道火棉(硝化纤维,也就是无烟火药)是怎么做得,在前世他自己就动手做过那玩意,只要有只够的硝酸和硫酸就可以了。 硫酸,很容易就解决了,绿矾油一千多年中国前就有了,从国内请了几个也就解决了。硝酸,麻烦了一点。但去年从欧洲弄来铅室法制硝酸工艺后,也就解决了。(浓硫酸和硝石共热) 可改进发射药的根本难题是火棉的不稳定性,多次发生爆炸事故。可梁明也只能做到这一步了,他心里知道将硝化纤维溶解在乙醚和酒精里,在其中加入适量的稳定剂,成为胶状物,通过压成片状、切条、干燥硬化,就可制成了世界上第一种无烟火药。但是乙醚和酒精好解决,可稳定剂呢?梁明可不是学化学的出身,稳定剂他会用,可不会照。他前世的那个年代,稳定剂市场里摆着卖的,缺了买一点就是了。那东东又不是火药,属于国家管制品,自己只能偷偷的弄一点,好跑到野地里放几枪,过过瘾。 现在那东西已经处于封存状态,梁明只盼着从欧洲能(主要是荷兰)弄来几个化学家,已解燃眉之急。 火药好,射程自然就远。依现在的水平,中华军的大炮本可以打的更远一点的,虽说现在的也不近。(史书上记载的明末红夷大炮,十里。) 主要原因就是出自大炮的本身,中华军配属的大炮看似后堂跑,可准确的说仅仅是弗朗机炮,也就是大号的“子母炮”的改进版。炮膛的密气性好了一些,装卸也方便了不少,射速是相当快。但有一点始终解决不好,那就是子铳和炮膛之间的缝隙,虽然不大但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火炮的射程。 梁明之所以在全军装备这种影响射程的火炮,一是因为欧洲的更短;二是因为现在炮击的误差太大。你射程再远,打不到人也白搭。 这几年的安定期间,中华国一直在全力的研制真正的后堂跑,可进展不大。梁明的手艺活范围很杂,从枪炮到战舰模型,再到马车、刀剑,可谓是杂而不精。再说喜欢大炮的也多是奔着前装滑膛炮去的,不说是不碰到要求后堂跑的客人,就是碰上了,梁明也接不下,后堂炮太复杂了。而没了他的大力指导,单凭从景山炮场拉来的那批人,进展速度可想而知。 不过好歹还是有些进展的,枪炮监的那批人对于炮闩是两眼一抹黑,可几年下来在经验的基础上还是出了几个成果。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