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18世纪之新中华帝国_过江小卒【完结】(4)

  清朝军队建制——水师

  清代水师武功之盛,守洞庭而平吴逆,战重洋而歼蔡牵,下长江而制粤寇,东南数千里,威行桴鼓,劳臣健将,蹈厉功名,超逾曩代。及海禁宏开,铁船横驶,舟师旧制,弱不敌坚,遂尽失所恃。时会迫迕,非规画之疏也。 凡直省旧额船数分防之制,分列于篇:曰东三省,曰直隶,曰山东,曰江南,附太湖湖标、漕标各水师,曰浙江,曰福建,曰广东,曰广西,曰湖南,曰湖北,曰安徽,曰长江水师。 东三省沿海各口岸,以金州、旅顺口为尤要。清初即有水师之制。松花江、嫩江贯注吉林、黑龙江二省腹地。所设水师营汛,由吉林而北抵墨尔根、黑龙江一带。至光绪间,旅顺筑海军港,屯驻铁舰,迥殊曩制。其东部之图们、混同江上,时有俄罗斯战舰侵轶,非旧制师船,械弱兵单,所能控制矣。列经制水师于后: 奉天旅顺口,于顺治初年设水师营,以山东趕缯船十艘隶之,始编营汛。康熙十五年,设水师协领二人,佐领二人,防御四人,骁骑校八人,水兵五百人。五十三年,由浙江、福建二省船厂造大战船六艘,由海道至奉省,驻防海口。 金州水师营隶城守尉,水兵百人。 吉林水师营,顺治间,设四、五、六品官。光绪十四年,增设总管一人,六品官二人。 齐齐哈尔水师营,康熙二十三年,设总管一人,四品官二人,六品官二人,造船四、五、六品官各一人,领催八人,水兵二百六十八人,后增至五百六十八人,大战船二艘,二号战船十五艘。康熙四十年,拨归黑龙江十艘。雍正间,拨归墨尔根六艘,存大小战船二十五艘,江船五艘,划子船十艘。 墨尔根水师营,康熙二十三年,设四品官一人,领催一人,由本城协领兼辖,凡战船六艘,水兵四十三人,雍正间增战船六艘。 黑龙江水师营,康熙二十三年,设总管一人,五品官二人,六品官二人,领催八人,战船三十艘,水兵四百十九人。四十年,自齐齐哈尔拨船增之,凡大战船十艘,二号战船四十艘,江船十艘,划子船十艘。 直隶省水师,始于雍正四年,设天津水师营,都统一人,驻天津,专防海口,水师凡二千人,省内各河,咸归陆汛,无内河水师。乾隆八年,增设副都统一人,水师千人,大小趕缯船二十四艘,仔船八艘。三十二年,以海口无事,徒费饷糈,全行裁汰。嘉庆二十一年,复设水师千人。旋设大名镇,以水师总兵归并大名,实存守备一人,参将一人,千总二人,把总三人,水师四百九十一人。嘉庆十九年,直隶督臣那彦成以官兵虚设,兵船多朽,疏请裁撤,仍并入大名镇。咸丰八年,以海疆多警,增设海口六营,于大沽南北两岸,修筑砲台,凡大砲台五座,平砲台十座,大砲九十九尊,水师三千人,以五百人为一营,分编左右六营。九年,改为一千八百人。同治八年,督臣李鸿章疏请酌定营制,设大沽协副将,驻新城海口,防守砲台。光绪元年,李鸿章于大沽、北塘等处,增建砲台,购置欧洲铁甲快船、碰船、水雷船,以海军将领统之,不隶旧制协标之内。 其内河水师船,始于同治间,仿长江水师之制,设督标水师中营,管带官一人,哨官三十二人,水师四百七十六人,舢板战船三十二艘,驻三岔河口,亲兵总哨官一人,哨官十四人,水师二百二人,舢板战船十四艘,驻西沽河口。 山东,顺治元年,始于登州府设水师营,领以守备、千总等官,凡沙唬船、边江船十三艘,水兵三百八十六人,驻扎水城,分防东西海口。十五年,移沂州镇于胶州,改胶州水师为陆营。十八年,移临清镇于登州,以隶属城守营之水师,改为前营水师。康熙四十三年,增设游击二员及守备以下各官,增水师为千二百人,改沙唬船为趕缯船二十艘,分巡东西海口,东至宁海州,西至莱州府,分为前后二营,各专其职。四十五年,以前营水师移驻胶州,巡哨南海,后营水师驻水城,巡哨北海。五十三年,裁后营经制员弁,裁水师七百人,拨趕缯船十艘赴旅顺口,仅存前营水师游击等官,趕缯船十艘,分南北二汛,以游击、守备分辖兵船之半。雍正七年,每船增兵十人,两汛共增兵百人,增双篷艍船七艘,每艘配兵三十人,南汛艍船三艘,北汛艍船四艘,北汛增将弁一人。九年,又增设艍船三艘,增兵一百九十人,每艍船共配兵四十人,南北汛各五艘。十二年,增将弁六人,又于成山头增设东汛水师,抽拨南北汛趕缯船各一艘,双篷艍船各一艘,分配战守兵,拨南北汛将弁四人,配船巡哨成山、马头嘴一带,与各汛会旗,总归水师前营管辖,以本镇统之。列定制于后: 前营水师,游击、守备各一人,千总二人,把总四人,外委千总二人,外委把总四人,水战兵八百人,守兵二百人,趕缯船十艘,双篷艍船十艘,每船各带脚船一艘。南汛驻胶州之头营子,游击一人,把总二人,外委千总、把总各一人,趕缯船四艘,双篷船四艘,共配战守兵四百人,南境巡哨至江南交界之莺游山,东至荣成县马头嘴,与东汛会旗。东汛驻养鱼池,千总、把总各一人,外委千总、把总各一人,趕缯船四艘,双篷艍船四艘,共配战守兵四百人,南境巡哨至马头嘴,与南汛会旗,北境巡哨至成山头,与北汛会旗。北汛驻登州府水城,中军守备、千总、把总各一人,外委把总二人,趕缯船四艘,双篷艍船四艘,共配战守兵四百人,南境巡哨至成山头,与东汛会旗,北境巡哨至隍城岛,与直隶水师、盛京水师分界。 江南水师,顺治初年,江苏松江等营,各有捕盗小快船四十艘,常州、镇江等营,各有一、二十艘不等。自康熙七年,查毁沿江海各营出海之船,其内河快船,亦从裁汰。嗣巡抚马祜、提督杨捷疏请苏、松、常、镇四府,各塘汛设水师巡船三百二十五艘,以靖水盗。雍正元年,江苏、浙江督抚会商,以太湖连跨二省,夙为盗薮,乃于湖滨各口,增设水师营汛巡船,分界巡防。其湖内各地,系二省交会者,令参将各率水师会同巡缉。五年,令京口八旗营仿天津水师之制,设京口水师营,分拨京口大小战船二十艘至江宁练习。其驻宁水师,凡满洲、蒙古兵千人,设协领四人,佐领、防御、骁骑校各十二人。是为江南水师之始。 镇守京口左右两路水师,设统兵官二人,分统左右营,各置沙船二十八艘,水艍船八艘,犁缯船八艘,舵椗手二百二十人,水手、匠役四百九十二人。康熙二十一年,改隶江南提督标下,分为中、左、右三营。三十六年,裁总兵官,设副将以下各官,每营设沙船二十三艘,唬船七艘,小巴船四艘,水手四百六十八人。自雍正二年后,迭有改拨,每营存唬船二艘,小巴唬船七艘,渡马浅船六艘。 江南提督水师标兵,顺治四年,始设参将以下各官,分为中、左、右、前、后五营及城守六营。中营唬船一艘,巡船十五艘,中号四橹哨船二艘,桨橹快哨船二艘。左营唬船三艘,巡船十五艘,中号四橹哨船二艘,桨橹快哨船二艘。右营浦江游巡哨船四艘,改设哨船一艘,桨船一艘,二橹哨船一艘,巡船七艘。前营中号四橹哨船二艘,桨橹快哨船二艘,巡船二十二艘。后营唬船一艘,中号四橹哨船二艘,桨橹快哨船二艘,巡船八艘。 松江城守营唬船一艘,中号四橹哨船二艘,桨橹快哨船二艘,巡船一艘。 金山营巡船十三艘。 柘林营巡船四艘。 青村营巡船二艘,小哨船一艘。 南汇营大罟船二艘,小哨船四艘。 川沙营捕匪大罟船三艘,放大罟船三艘,大罟船二艘,小哨船二艘,小号二橹哨船二艘。 刘河营巡船八艘。 吴淞营沙船三艘,艍犁船四艘。 福山营沙船四艘,官渡船四艘,巡船十六艘,后改为福山镇标,设总兵以下各官。 太湖营沙船、快船、巴唬船共三十二艘,后改为太湖协标,设副将以下各官。 常州营巡船二十九艘。 江阴营唬船二艘,巡船七艘。 靖江营唬船二艘。 杨舍营巡船二艘。 镇江城守营,顺治十五年,设镇守苏、松水师总兵官,分中、左、右水师三营,各设沙船九艘,趕缯船五艘,寻改为参将等官,设巡船二十三艘。 江南督标游兵营,顺治初年,隶操江巡抚标下,设游击以下各官,大唬船一艘,小唬船二十七艘。康熙元年,裁并入督标。 奇兵营,顺治初年,随操江巡抚赴安徽省驻防,改为太平右营,设游击以下各官。康熙元年,裁并入安庆营。 瓜洲营,顺治二年,设守备以下各官,专防江北水汛,唬船八艘。康熙元年,改为参将,并入江南督标。十一年,改为瓜洲城守备,唬船八艘。其各县分防水师,宝应汛船十五艘,氾水汛船十四艘,永安汛船二十三艘,高邮汛船十六艘,江都汛船十四艘。 淮安庙湾营,顺治初年,设游击以下各官,沙船五艘,唬船四艘。 佃湖营,雍正九年,由庙湾营分防,设都司以下各官,沙船三艘,巡船四艘,唬船一艘,内河巡哨船一艘。 营城营,顺治三年,设守备以下各官,唬船四艘,小巡船四艘。乾隆十一年,改为唬船一艘,巡海哨船二艘,三号四号沙船二艘,小巡船四艘。 小关营,雍正十一年,由盐城营分防,设都司以下各官,沙船二艘,唬船一艘,快船一艘。 海州营,顺治四年,设游击以下各官,小巡船五艘。康熙三年,并入东海营,增设沙唬船十艘。 东海营,顺治初年,设守备以下各官。十八年裁撤。康熙十八年复设。其分防汛地,鹰游内外洋汛船二艘,大浦汛商船二艘,海头汛唬船一艘,临洪口汛哨船二艘,高公岛汛沙船一艘。 江苏抚标左右营,顺治四年,设参将以下各官,左营巡船十艘,右营巡船十艘。 苏州城守营,顺治四年,设参将以下各官,巡船五十八艘。 平望营,顺治三年,设游击以下各官,巡船十七艘。初隶提督标,乾隆以后,改隶巡抚标,巡船二十艘。 福山营,自提督标分防,设游击以下各官,其沙船四艘,巡船六艘,官渡船四艘,船数仍如曩制。道光间,以海疆要地,改为镇标,设总兵以下各官,分为中、左、右三营。 淞北营,原隶督标内河水师,同治十一年,改隶江南提标水师,增设副将以下各官,仿长江水师之制,设舢板船十六艘。 淞南营,同治十一年,改隶里河淞北协标,增设游击以下各官,仿长江水师之制,设舢板船、座船凡三十七艘。 江北狼山镇标,顺治十八年,设总兵以下各官.分中、左、右三营。中营趕缯船一艘,沙船一艘,唬船三艘,渡船五艘。左营趕缯船一艘,沙船二艘,唬船三艘,渡船六艘。右营趕缯船六艘,沙船一艘,唬船四艘,渡船三艘。 泰州营,顺治二年,设游击以下各官,趕缯船二艘,沙船二艘。 掘港营,顺治三年,设守备以下各官,唬船三艘。 康熙二十三年,以京口将军标下沙船二十二艘,唬船十八艘,隶狼山镇标,为海口巡防水师。二十八年,以战船四艘,仍拨归京口。四十八年,改为中、左、右三营。中营趕缯船三艘,沙船二艘。左营趕缯船三艘,沙船三艘。右营趕缯船四艘,沙船二艘,唬船四艘。雍正十年,实存大小水师船二十二艘。十三年,右营增小哨沙船一艘。同治五年,增设绥通、绥海二营,隶长江水师提督。 江南福山镇标,道光二十三年,设总兵以下各官,分中、左、右三营,以旧有之福山营水师为福中营,苏松奇兵营水师为福左营,杨厙水师为福右营。中营旧设巡船十五艘,日久朽坏无存,以沙船四艘增换阔头舢板船五艘,左营设大小舢板船八艘,右营设大小舢板船五艘。同治九年,改定营制,以中营并入左右营,以左营原辖之海门属西半洋沙等汛,隶通州营,以左营分中左右三哨,分驾巡船十二艘,出巡洋面,以右营驻防陆路各汛。 太湖水师,始于雍正间。太湖连跨苏州、常州、湖州之境,为全吴巨浸。湖中风浪与江海异,故巡湖水师,船制亦殊。其卫所巡司则以巡船,水师则以哨船。雍正二年,设太湖营游击、千总、把总各一人。五年,以大钱汛口为浙江省濒湖要道,增守备、千总各一人,把总三人,战守水兵原额千人,历年裁并,实存水战兵一百八十六人,守兵四百七十二人,分防各处:甪头汛兵一百八十五人,沙快船五艘;西山汛兵六十九人,沙快船二艘;浙江乌程汛兵一百九十七人,沙快船九艘;伍浦汛兵六十九人,快巡船九艘;南浦汛兵一百七人,快巡船九艘。七年,以沙船六艘为湖中大汛巡防,其馀改小号巡船二十艘,巡缉支河小港。九年,分水师为左右二营,左营守备驻简村,列汛凡六,当震泽县界。千总一人,驻鲇鱼口,列汛十有二,当吴县、吴江、震泽界。把总二人:一驻东山,列汛凡八,当吴县界;一驻吴江,列汛凡八,当吴江、震泽界。右营守备驻周铁桥,列汛凡六,当宜兴、阳湖界。千总一人,驻马山,列汛十有四,当常州、无锡、阳湖界。把总二人:一驻鼋山,列汛凡七,当吴县界;一驻凤川,列汛凡七,当宜兴、荆溪界。乾隆间,设副将以下各官,水师战船,凡巴唬船十六艘,沙船三艘,大快船七艘,小快船三十二艘。至道光间,存巴唬船十六艘,沙船二艘,大快船六艘,小快船二十艘,桨船十艘。迨咸丰年粤匪乱后,营伍船械全失。同治间,重整水师,尽易旧制,仿长江营制,设太湖协标二营,舢板战船三十六艘。此江南水师之制也。 其长江水师之在江南省者,为瓜洲镇标,辖瓜洲营、孟湖营、三江营、江阴营,战船兵额,与各省长江水师同。 河道总督标营凡二十营,雍正七年,以漕标右营改隶河标设,巡船九艘。山清里河上营,康熙十七年设,船六十八艘。里河下营,雍正六年,由里河营分设,船十三艘。外河上营,船一百十四艘。山安海防河营,雍正七年,由外河营分设,船五十四艘。高堰上营,康熙三十八年,由盱眙营分设,船三十四艘。山盱下营,雍正七年,由高堰营分设,船十七艘。桃源安清营,康熙三十八年设,船二十三艘。扬河上营,康熙十七年设,船八十二艘。扬河下营,雍正七年设,船十四艘。徐河南北营,雍正六年设,船三十艘。邳睢河营,顺治初年设,船七十五艘。宿虹南北营,顺治初年设,船百艘。桃源南北营,顺治初年设,船六十八艘。宿迁运河营,雍正六年设,船十九艘。凡河防各营,设守备以下各官,大小各船,分浚船、柳船二类,修防河工,以营制部勒之。 漕运总督水师标营,分中营、左营、右营、城守四营,以中、左、右三营任护漕之责,以城守四营任地方之责,驻山阳境及漕运所经之地。其运輓漕粮,则以卫卒任之。 浙江水师,杭州协钱塘水师营,顺治初年,设守备各官,兵一百十五人,鳖子门汛兵七十九人,新城汛兵三十一人,塘栖汛兵九十三人,钱江汛兵七十七人,富阳汛兵一百五十人,防守河庄山唬船四艘,运河内河快唬船十一艘,钱塘江渡马船六艘。 乍浦水师营,雍正二年,以定海镇右营改归乍浦,设参将各官,水战兵二百四十人,守兵二百七十六人,战船十艘,内洋岑港辖洋面汛三十三,内洋沥港辖洋面汛十五,内洋岱山辖洋面汛十九。 嘉兴协营,设副将各官,驻防府城,兵四百三十二人,快唬船五艘。海盐汛兵一百七十五人,快唬船三艘。乍浦汛兵二百十三人,快唬船二艘。澉浦汛兵百人,快唬船一艘。石门汛兵一百十人,快唬船四艘。桐乡汛兵七十六人,快唬船二艘。濮院汛兵六十一人,快唬船三艘。新城汛兵四十人,快唬船一艘。平湖汛兵九十九人,快唬船三艘。嘉善汛兵七十人,快唬船二艘。嘉兴汛兵六十九人,快唬船二艘。王江泾汛兵五十六人,快唬船二艘。雍正十年,裁撤快唬船二十艘,改造大号巡船二十艘,小号巡船二十艘,分配各汛。 湖州协营,设副将各官,驻防府城,兵四百七十六人,快巡船十三艘。左营分防双林汛兵五十人,快巡船三艘,德清汛兵三十四人,快巡船四艘,新市汛兵四十二人,快巡船四艘,含山汛兵四十二人,快巡船四艘,菱湖汛兵三十九人,快巡船五艘。右营分防泗安汛兵五十人,快巡船三艘。长兴汛兵四十四人,快巡船二艘。武康汛兵二十人,快巡船一艘。马要汛兵二十人,快巡船一艘。乌镇汛兵二十四人,快巡船一艘。南浔汛兵五十八人,快巡船六艘。菁山汛兵十六人,快巡船一艘。梅溪汛兵八十人,快巡船二艘。 绍兴协营,设副将各官,水师一千八百七十二人,用卫所之制,设临海、观海二卫,沥海、三江二所。雍正十年,设周家路水师汛,置绍字一、二号巡船二艘。 宁波府,顺治三年,设水师营参将二人,分左右二营,水战兵四百人,守兵四百人。十四年,设宁台温水师总兵官及以下各官。康熙九年,设水师提督及左右二路总兵官,七年罢之。设总兵官一人,辖中左右水师三营,兵三千人。春秋二汛,率战船出洋巡缉。其战船之数,随时增改。顺治三年,水师左右二营,大小战船五十二艘。九年,定海镇左右二营,战船四十九艘。十四年,水师左右前后四营,战船二百二艘。康熙元年,水师前左右三营,战船一百七十三艘。九年,定海镇中左右三营,战船八十艘,增设哨船二十艘。历年裁汰,定为水艍船十二艘,犁缯船七号水艘中艍船一艘,中号犁缯船五艘,沙船七艘,双篷艍船十三艘,唬船二艘,哨船二十艘。象山城守营,设副将各官,哨船四艘,海口汛兵一百五十人,哨船十艘。雍正四年,裁存四艘。昌石营,设都司等官,汛兵五百六十五人,战船六艘。镇海营,原设定海水师左右二营。雍正二年,改设镇海营参将各官,汛兵二百三十五人,哨船八艘。 台州府,顺治十四年,设宁台总镇。十五年,改水师提督。寻改总兵。设黄岩镇标三营,水师二千七百七十五人,战哨船二十五艘。海门驻游击等官。前所驻都司等官。右营分防海洋七汛:玉环山、干江、鸡齐山、标桃屿、石塘、龙王堂、沙护。中营分防海洋六汛:郎几山、黄礁门、深门、三山、老鼠屿、川礁。左营分防海洋八汛:圣堂门、米筛门、白岱门、牛头门、靖寇门、狗头门山、茶盘山、迷江山。 温州府,顺治三年,设副将各官。十三年,改总兵官,设镇标中左右水师三营,战哨船二十二艘。中营水战兵六十五人,守兵一百五十二人,战船九艘,快哨船二艘,钓船三艘。分巡二处:一专防三盘口,水师百六十二人,战船二艘;一专防长沙海洋,水师一百二十八人,沙战船二艘。分防汛地凡七:曰霓岙、黄大岙、三盘、大门、长沙、鹿西、双排。左营水战兵六十八人,守兵一百七十三人,战船九艘,快哨船二艘。分巡二处:一专防凤山汛,一专防南龙海洋。分防汛地凡五:曰凤皇山、铜盘山、南龙山、大瞿山、白脑门。右营辖陆地汛兵。瑞安水师营,设副将各官,水战兵九十八人,守兵一百四十三人,内洋巡哨战船四艘,外洋巡哨战船五艘,快哨船四艘,钓船二艘。分巡二处:一专防北关洋,水师七十人,战船一艘;一专防官山洋,水师五十人,战船一艘。分防汛地凡六:曰北关、官山、金乡岙、琵琶山、南鹿山、四大屿。玉环水师营,设参将等官,水战兵一百四十五人,守兵二百五十四人,八桨船四艘,战船四艘,快哨船四艘。左营辖陆地汛兵。右营水师一百八十四人,战船四艘。分巡二处:一专防坎门,水师六十五人,战船一艘;一专防长屿,水师三十四人,战船一艘。内洋凡三汛:曰乌洋、梁湾、黄门。外洋一汛,曰沙头。左右营率水师一百八十四人,战船一艘,轮巡洋面。又江口水师一百八十四人,战船四艘。 雍正二年,额定四种战船:曰水艍船,曰趕缯船,曰双篷船,曰快哨船。其六桨船、八桨船,雍正七年后所增设也。 福建水师,顺治十三年,始设福建水师三千人,唬船、哨船、趕缯船、双篷船百馀艘。康熙二十四年,裁撤双篷船八十艘,以二十艘分防台湾及澎湖岛。雍正三年,于福州、漳州、台湾三处各设船厂,制造外海内河大小战船。七年,设泉州船厂,修造各提、镇、协标水师战船。福州船厂承修四十六艘。泉州船厂承修四十八艘。漳州船厂承修五十二艘。台湾船厂承修九十六艘。乾隆十六年,令三江口战船按季燂洗。三十三年,裁撤哨船五十艘。嘉庆四年,令战船悉改同安船式。五年,裁撤内地额设战船三十艘,增造米艇船三十艘,编为胜字号。七年,以福宁府陆路镇标左营改为水师左营,驻三沙海口,编新字号战船十二艘。十年,增台湾水师同安梭船三十艘,编为善字号,分设台湾协标中左右三营。十一年,增米艇八艘,编为捷字号,又增大横洋梭船二十艘,分编为集字号十艘,成字号十艘,分防内地。十三年,裁撤中号、小号梭船十七艘。十四年,增集字号、成字号大同安梭船二十艘,捷字号米艇八艘。十五年,裁撤台湾港口善字号船二十一艘,于鹿耳门增守港师船十六艘,编为知字号,增八桨快船十六艘,编为方字号。十六年,裁撤各营中号、小号梭船三十七艘。道光二年,裁撤捷字号米艇、胜字号米艇共十五艘,馀改为一、二、三号同安梭船之式。七年,裁撤台湾水师营知字号、方字号船共三十二艘,善字号船九艘,别造白底艍船三十二艘,编为顺字号十六艘,济字号十六艘,分拨台湾协标中左右三营,澎湖协标艋舺营。 其外海战船名号凡十类:曰趕缯船,曰双篷艍船,曰双篷船,曰平底哨船,曰圆底双篷船,曰白艕船,曰哨船,曰平底船,曰双篷哨船,曰平底船。内河战船名号凡九类:曰八桨船,曰六桨平底小巡船,曰花驾座船,曰八桨哨船,曰小八桨船,曰中八桨船,曰大八桨船,曰花官座船,曰哨艍船。各船水师多寡之数,以船之大小为衡。 提督标分中、左、右、前、后五营,中营战船九艘,左营八艘,右营八艘,前营十艘,后营十艘。总督标水师左营战船二艘。金门协标后改镇标,左营战船九艘,右营九艘,改镇标后,增战船二艘。海坛协标后改镇标,左营战船十艘,右营八艘。闽安协标左营战船七艘,右营七艘。福宁镇标左营战船十艘。烽火营战船十一艘。南澳镇标战船十艘。铜山营战船十一艘。台湾协标中营战船十九艘,左营十四艘,右营十六艘。澎湖协标左营战十七艘,右营十六艘,艋舺营十四艘。 广东水师,自顺治九年设官弁千人,嗣设总督标水师,驻肇庆府,分为中、左、右、前、后五营。中营二橹桨船一艘,急跳船一艘。左营桨船二艘,急跳船一艘,舢板船三艘。右营桨船二艘,急跳船二艘。前营急跳船二艘,舢板船四艘。后营桨船一艘,急跳船一艘,舢板船三艘。水师营二橹桨船十四艘,四橹桨船六艘,急跳船六艘。四会营四字号桨船三艘。新会营急跳船一艘,急跳桨船一艘,小舢板船二艘。后改肇庆城守协标,辖左右营、四会营、那扶营、永安营。以新会营改隶提标水师之顺德协。 巡抚标辖水师左右营、广州协左右营、三水营、前山营、顺德协左右营、新会左右营、增城左右营、大鹏营、永靖营。光绪二十九年,裁广东巡抚,以各营分隶提督标及广州城守协。 水师提督标,康熙元年设,驻惠州府,辖四营。嘉庆后移驻虎门,分中、左、右、前、后五营,香山协左右营,顺德协左右营,新会左右营,大鹏左右营,赤溪协左右营,清远右营,广海寨营,永靖营。凡六橹船十一艘,八橹船四艘,十橹船二艘,十二橹船二艘,米艇十一艘,捞缯船六艘,快桨船二十七艘,浅水桨船十二艘,巡船十四艘,二橹船六艘,四橹船十二艘,艍船四艘。嗣后裁广海寨营,以清远左右营隶三江口协标,以永靖营改隶抚标,又改隶城守协标,增设赤溪左右营。 南澳水师镇标,左营战船十艘,属福建省,右营趕缯船九艘,仔船六艘,八桨船二艘。澄海协,左营艍船二艘,膨仔船二艘,乌船一艘,快桨船三艘;右营趕缯船一艘,艍船二艘,仔船一艘,乌船一艘,快桨船二艘。海门营趕缯船二艘,艍船二艘,仔船四艘,快桨船四艘。达濠营艍船二艘,仔船一艘,快桨船一艘。 碣石水师镇标,康熙八年展界,分中左右三营,米艇十艘,哨船一艘。平海营,康熙元年,以惠州协右营驻平海所,雍正四年,设平海营,隶镇标,一号趕缯船一艘,二、三、四号艍船三艘,五、六、七、八号拖风船四艘,一号快船一艘。归善城守营,舢板哨船十三艘。惠来营,属陆路。潮州镇标,分中左右三营。城守营快船五艘。饶平营快船四艘。黄冈协左右营,左营哨船二艘,右营哨船二艘。 北海镇标及城守营,康熙初年设。二十三年,改设龙门水师协标,分左右二营,左营水师八百二十三人,右营八百十一人,共大米艇三艘,中米艇四艘,小米艇一艘,捞缯船三艘,艍船一艘。乾隆二十年后,实存趕缯船二艘,艍船四艘,拖风船一艘,快马船三艘。旧辖有硇州营,大小战船二十七艘,后改隶高廉水师镇标。 高廉镇标阳江营,嘉庆十五年,以南韶连镇标左翼兵移驻阳江,设阳江镇标,左营大米艇五艘,捞缯船二艘,右营大米艇三艘,捞缯船一艘,后改隶高廉镇标。电白营双篷艍船七艘。吴川营外海双篷艍船二艘,外海拖风船三艘,桨船二艘。硇州营旧为乾体营,大战船十三艘,龙艇六艘,哨船五艘。康熙四十二年,改为硇州营,存趕缯船三艘,艍船六艘,拖风船十二艘,外海双篷船四艘,快桨船七艘。东山营大米艇一艘,捞缯船二艘。 雷琼镇标,康熙二十七年设,分左右二营,趕缯船二艘,艍船六艘,快哨船六艘。雍正间,增快哨船十艘。嘉庆十五年,改称水师营,左营水师八百七十六人,右营水师八百八十八人。海安营,康熙初年,设副将各官。八年,改设游击,隶镇标,大小哨船凡二十艘。白鸽寨营,顺治初年,设参将各官,大小哨船九艘。康熙间裁撤,存哨船三艘。海口营,嘉庆十五年,设水师协标,左营水师四百九十二人,右营四百八十五人,后改参将,并左右营为一营。崖州水师协标,中营属陆路,右营水师一、二、三号拖风哨船三艘,四、五、六号艍船三艘。 又广东驻防八旗营水师,乾隆十年,设领催等三十人,水师四百七十人,分左右二营,匠役十二人,教习副工兵百人。 广西水师,旧设驻柳州,后移驻龙州。康熙二十一年,以梧州地居两广之中,扼三江之要,分额设弁兵之半,于浔、南一带,设哨船巡防。其后惟梧州、浔州、平乐、南宁、庆远各府有经制水师,为数无多。 至光绪初年,以漓江、左江、右江水程绵亘,盗贼充斥,设水师五营。嗣因饷绌,并为三营。旋增募勇丁,凡巡哨船一百四十艘,兵丁一千三百馀人。仍苦不敷分布,乃复设水师五军,以水程之长短,定师船之多少。自桂林府至平乐府,为中军汛地,设将领四人,巡船四十艘,兵五百人。自梧州府至浔州府,为前军汛地,设将领二人,巡船二十艘,兵三百五十二人。自太平府至南宁府,为左军汛地,设将领三人,巡船三十艘,兵三百七十六人。自庆远府至武宣,为右军汛地,设将领四人,拨车扒船四艘,巡船三十六艘,兵五百三十六人。自南宁府至百色等河面,为后军汛地,设将领三人,扒船八艘,巡船二十艘,兵四百二十四人。此光绪季年之制也。 其旧设水师弁兵船数列后:梧州府水师三营,设副将各官,水师千人,塘船十三艘,快船六艘,舢板船三十八艘。庆远府协标左营,兼辖水师哨船二艘。平乐府水师哨船四十七艘。广运营八桨哨船七艘,柳兵哨船七艘。大亮营八桨哨船一艘,柳兵哨船一艘。大定营八桨哨船一艘,柳兵哨船二艘。足滩营柳兵哨船十二艘。浔州府左营,兼辖来宾江口水师哨船,勒马汛水师哨船。南宁府隆安县水塘十八处,哨船十五艘,水师一百四十人,横州水塘二十处,哨船三艘,水师三十四人。永淳县水塘九处,哨船一艘,水师十人。 湖北水师,武昌府城守营,旧有水师营,设守备以下各官。乾隆二年,拨入汉阳营,任江、汉巡防之责。武昌省城,存城守营内河巡哨船五艘,下游道士洑营巡江船三艘。汉阳城守营兼辖水师营,战船三艘,虎战船一艘,汉川虎战船二艘。黄州协营,巡江船三艘。蕲州城守营,巡江船二艘。荆州水师营,设守备以下各官,战船二十五艘,巡江船二艘。宜昌府水师,顺治十三年设彝陵镇,辖水师前后二营。康熙十九年,改为彝陵水师协标。乾隆元年,改为宜昌镇标,仍设水师前后二营,战船三十艘,小船十一艘。经粤寇之乱,旧制无存。同治间,设长江水师。其属湖北省者,为汉阳水师镇标,辖汉阳营、田镇营、簰洲营、巴河营。其战船、兵额,与各省长江水师同制。 江西水师,清初设九江镇标水师营,南湖水师营、鄱湖水师营,唬船二十艘,分防水巡,各营设塘船一艘。康熙元年,改九江镇标为九江协标,水师七百七十三人,增设沙船三十艘,水汛巡哨船十七艘。乾隆间,实存沙船八艘,唬船二十三艘。后改为城守营。同治八年,裁撤城守营。其南湖水师营、鄱湖水师营,自设长江水师后,亦皆裁撤。长江水师之属于江西省者,为湖口水师镇标,辖湖口营、吴城营、饶州营、华阳营、安庆营,战船、兵额,与各省长江水师同制。 安徽省水师,安庆镇标、寿春镇标及游兵营、泗州营,均有战船。顺治初年,安庆镇标游兵营隶操江巡抚标。康熙元年,改隶江南总督标。泗州营旧隶江南提督标,后改隶安徽巡抚标。安庆镇标,分防怀宁、桐城、望江、东流、贵池、铜陵及江西彭泽县等处,大唬船一艘,小唬船二十二艘。游兵营,分防和州、无为、含山、铜城、繁昌、芜湖、当涂等处及江苏之江宁县,大唬船一艘,小唬船二十七艘。寿春镇标,颍州营哨船二艘,泗州营扒唬船四艘。经粤寇之乱,师船尽毁。同治间,设长江水师,属安徽省者,为长江提督标中营,驻太平府,辖裕溪营、芜湖营、大通营、金陵营,战船、兵额,与各省长江水师同制。 湖南水师,清初设辰州、洞庭二营。康熙二十八年,裁辰州水师,改设岳州水师营,归岳州营参将兼辖,设守备各官,头舵战兵六十八人,水步战兵六十五人,水守兵一百四十八人,分防岳州府城及东西湖、上下江二汛。自雍正至嘉庆,迭有增减,存头舵战兵三十四人,水步战兵三十九人,水守兵一百四十二人,战船十八艘。 洞庭水师营,原设洞庭协标。嘉庆二年,以洞庭副将、都司移驻常德,改常德为协。以常德游击、守备移驻洞庭,改洞庭协为水师营,设游击各官,战兵一百九人,守兵四百三十六人,战船十二艘,分防小船、游巡小船各十艘,分驻龙阳县及东西湖各汛。承平日久,将弁兵丁,咸居陆地,船敝不修,旧制浸废。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