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战国逆风记_荆轲守【完结】(2)

  [架空历史] 《战国逆风记》作者:荆轲守【完结】

  书籍介绍:

  百姓如反,杀光如草。

  大名如反,灭族焚城。

  寺庙如反,神明崩溃。

  举剑举眉,谁人可以站我阶前。

  一声笑谈,千里响彻宛如雷霆。

  想念秦王风采,天下跪伏。

  更有独行之人,一剑一人。

  何人不可杀,何物得永生,吾心如秋起,见得樱花飘零,片片嫣红。

  ------章节内容开始-------

  第一卷 夜中少年 序 一剑一人的启示

  更新时间:2009-11-26 14:26:11 本章字数:3983

  战国是我第一本小说。

  在日本战国时代,群雄林立,豪族更是数以千计。一家一家地去征服,一块一块地扩张。日本战国的战争方式一般是“降伏”而

  不是“灭族”。一个大名战败,通常只是割地赔款、交出子女做人质、签订不平等条约、向战胜者屈膝称臣,以后他不再是独立的大

  名而是征服者支配下的“城主家臣”。

  当时大多数的争霸战争都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的,例如岛津之征服相良、秀吉之征服北条、佐竹之统一常陆都是如此。击败一家大

  名后将其全族杀光、领地完全没收,从部将中任命新领主,这在当时是罕有的“丧尽天良”的行为。

  须知日本人是最重视血统的民族,贵族的后代即使沦为乞丐也会受到人们的尊重,不为他的才能如何,仅仅为了他血管里的高贵

  血统。因此“大名即使战败也不应该失去领地”成为一种不成文的共识,战败者通过向战胜者效忠来补偿战胜者不没收其领地的“损

  失”,而事实上战胜者即使没收他的领地也是拿来封赏给其他臣下的。如果战胜者将原大名的全族杀尽、领土吞并,将会出现什么后

  果呢?

  将“命中注定”统治这里的贵族消灭,这在日本人的心态中觉得是天理难容的事情,征服者是外地人当然不觉得怎样,但是在本

  地人心中这些外人就是杀害他们主人的仇敌,是正义之敌。于是不但原大名的家臣以复兴主家为己任,就是平民百姓也会同情“自己

  的主人”而排斥仇恨外来者——日本人仅次于“血统”观念的固执,就是“本土”观念,只要不属于这块地方的就是外人,外人统治

  这里就是压迫、就是不道,即使之前的主人再如何残暴毕竟也是“自己人”,无论之前如何仇恨他,一旦他被外人打倒,人们的同情

  心立刻就流向“自己人”的一边。

  正因为日本人敌视“外人”的心态,因而大名在进行争霸战争的时候都尽量尊重各地区的“本土领袖”,尽量通过外交手段争取

  对方的效忠,即使不得不使用武力手段,只要能打败敌人迫使他们臣服,一般都会保全他们的领地不变,最多只进行一定程度的减封

  。在当时大规模的本土领袖被消灭的事件很少,在信长以前就只有两上杉家的灭亡、大内家的灭亡等屈指可数的几次。到了信长“天

  下布武”的时候,信长这个暴君完全无视日本人民的感情,采取“能杀就杀、能灭就灭”的政策,织田大军所过之处,本土领袖们全

  部被杀,即使幸免一死也被剥夺领地成为浪人,之后任命自己的部将——“外人”——或者当地的小人物出任新领主,尽量打击本土

  旧势力的威信。毫无疑问,信长的这种做法极大地伤害了“血统”观念和“本土”观念极强的平民——主要是农民——的感情,因而

  在“正义感”和“维护传统”的责任信驱使下,各地的农民纷纷起义,推翻“暴君”的统治——这才是信长被称为“魔王”的真正原

  因。有人说那是因为信长残忍好杀和焚烧寺院,事实上源赖朝也残忍好杀并没有被称为魔王,而寺院毕竟只代表极少数僧侣的利益。

  真正的原因是信长粗暴地践踏了日本的“传统”和“人心”,因而在织田的统治下虽然经济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质量提升,但

  是老百姓并不领情,各地的起义与叛乱终于和织田政权同归于尽。

  但是,“降伏”之战法,同时也导致了主家实际控制的领地并不大——你看猴子在成为天下人之后,实际控制的领地,也不过区

  区六国而已,这也导致了日后家康的兴起。

  我的黑川庆德,基本上延续的是信长的路——而且更加彻底和无情。

  百姓如反,杀光如草。

  大名如反,灭族焚城。

  寺庙如反,神明崩溃。

  举剑天下,无人可以站我之前。

  一声轻言,沿城千里响如雷霆。

  事实上,现在作品中,杀人如麻是太多了,但是他们实在很少有基本的政治和军事谋略和常识——要知道,当个大魔王也不是这

  样容易的。

  世界上没有无缘无故的忠诚,对于主上来说,底下永远潜伏着火种,特别是大规模伤害臣民利益的行为,必须有着十分高超的谋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