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灯
护眼
字体:

正说明朝三百年_孙景峰/李金玉【完结】(137)

  此时云南正值阿迷州土司沙定洲叛乱,明黔国公沐天波逃离昆明。由于副将龙在田早在张献忠谷城诈降时与孙可望相识,便派人向孙可望求援,告知:“假大义来讨,全省可定也。”孙可望、李定国、刘文秀、艾能奇四人认为这是扩大农民军辖地的好机会,便以为黔国公复仇的名义出兵云南。沙定洲闻讯,惊恐万状,弃昆明南逃。四月,大西军开进昆明,各族人民争相欢迎。八月,四将军在昆明共同称王,孙可望称平东王,李定国称安西王,刘文秀称抚南王,艾能奇称定北王,仍然保持着农民军的传统:“每公事相会,四人并坐于上”,“然各营诸将赏罚,则一尊于可望。”

  随着个人地位的提高,孙可望的野心逐渐膨胀。明朝原御史任僎,投其所好,建议孙可望称帝,李定国等不同意。孙可望便与亲信王尚礼策划,欲压服李定国,树立个人权威。清顺治五年(1648年)四月初一,各部队同赴演武场集合,李定国部先入武场,军中按惯例放礼炮,升帅旗。孙可望指责李定国目中无他,发令杖责李定国一百军棍。李定国为防止分裂,听从白文选劝告勉强同意受责,诸将求情才被杖责五十军棍。从此,两人矛盾公开化。

  清顺治六年(1649年)四月,孙可望派杨畏知为正使,与南明永历政权谈判“联合恢剿”,并要求封为秦王。但是孙可望的要求却被永历帝朱由榔及其臣属拒绝,孙可望在任僎的撺掇下,于清顺治七年(1650年)八月自称“秦王”,改云南为云兴省,铸铜币“兴朝通宝”。李定国对此很不满。九月,孙可望率军入贵州,并分兵取川南,扩充根据地。李定国被派进攻安顺。很快贵州被平定,孙可望自往贵州,留李定国固守云南。李定国加紧练兵,准备东进,刘文秀平定了川南,大西军又建立起以云贵为中心的新基地。

  然而南明永历小朝廷的处境却江河日下。清顺治六年(1649年),清军攻占湖南后,翌年又攻占桂林,朱由榔逃到梧州又逃南宁,只得依靠大西军这唯一的一支力量了。清顺治八年(1651年)初,朱由榔派使臣前往贵州,封孙可望为冀王,但孙可望不接受。李定国等劝孙可望仍派杨畏知谈判,孙虽然表面答应,暗地却派出精兵赴南宁,杀死南明永历政权五大臣,逼迫朱由榔改封他为秦王。年底,南宁又陷落,朱由榔仓皇逃走。

  清顺治九年(1652年)正月,孙可望派人将朱由榔接到贵州安龙,改名安龙府,并答应每年向南明永历政权“致银八千两,米百石”,而朱由榔则允许孙可望今后“大小战争,诛斩封奏,先行后奏”。这样,大西军与永历政权的联合抗清阵线才正式建立。留在云南的李定国,为了“联明抗清”,继续实行政治和经济改革,减轻百姓的负担,使滇南出现“外则土司敛迹,内则物阜民安”的大好局面。他终日操练兵马,制造盔甲,训练象队,一年内练就精兵三万。同时,还举行了生童考试,对考中秀才者,发给赏钱三百串,鼓励大家用心读书,并准备实行科举考试。随着联明抗清阵线的形成,李定国已做好了进攻的充分准备。

  清顺治九年(1652年)春,清廷命定南王孔有德由桂林出河池,进攻贵州,命吴三桂由嘉定(四川乐山)出叙州(四川宜昌),进攻川南。清廷的目的是要用两路夹击之策,实现对大西军抗清基地的包围。面对紧迫局势,李定国给孙可望写信,要求出兵湖广,粉碎清兵围剿。孙可望表示同意,决定大西军兵分两路出击,北路军以刘文秀为主将,白文选、王复臣为副将,进攻四川;东路军以李定国为主将,马进忠、冯双礼为副将,进攻湖南。孙可望则统率“驾前军”留守滇黔,大西军从此开始与清军主力正面交锋。

  孙可望与李定国(2)

  三月,李定国率步骑八万和五十头战象出征,临行前订“兵行五要:一不杀人,二不放火,三不奸淫,四不宰耕牛,五不抢财货”,有力地保证了军纪和部队战斗力。五月,北路军连克沅(湖南芷江)、靖(湖南靖县)、武岗诸州。镇守宝庆(湖南邵阳)的清将沈永忠急忙向孔有德告急,孔有德从桂林分兵救援。李定国抢在援敌之前,从枫木岭渡江直取宝庆,消灭清军五千。六月,李定国出兵祁阳,准备夺取广西的门户全州,消灭孔有德军队。他兵分三路,由冯双礼率左路取全州,张胜率右路攻严关(广西兴安县严关乡),自己亲率一路攻桂林外围据点,然后三路合攻桂林,取得了桂林大捷。

  这之后,广西全境很快被收复,明将胡一青、赵印选、马宝等相继归顺李定国。八月,李定国以明朝原巡抚徐天佑镇守桂林,自己又率军北上直捣湖南,连取全州、永州(湖南零陵)。九月,李定国进攻衡州(湖南衡阳),守军闻风而逃。李定国在衡州安设官员,休整部队,准备继续北进。同时,李定国又命令马宝率广西明军东取阳山、连州,占领广东西北部,派马进忠、冯双礼北取长沙,攻占常德、岳州,命高文贵东进江西,连下永新、安福、永宁、龙泉,围攻赣西重镇吉安,又取得了湘桂大捷的胜利。

  清军在湖广接连失利,使清政府大为震惊,急忙命洪承畴经略湖广、云贵、两广,趋长沙。十一月,清廷又派敬谨亲王尼堪任定远大将军,率领三贝勒、八固山共十五万精兵朝长沙扑来。面对强敌,李定国进行了周密的布署:大西军暂退出长沙,引诱清兵渡湘江,将冯双礼、马进忠部埋伏白杲市,待清兵过衡山,李定国从蒸水(衡山西南)正面攻击,冯、马二将背后出击,两军相夹,合歼尼堪。十一月十九日,尼堪进抵衡州,李定国在蒸水率军出击,接着转战到城北香草庵、草街,战果不分胜负,为此李定国准备采用伏击战术。二十四日,双方再战,李定国佯装败退,尼堪紧追不舍,追至演武亭,一声炮响,大西军伏兵四起,团团围住尼堪,李定国手举大刀,将尼堪一劈两半。清军失去主帅,大败而逃。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