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治清明人称颂 生活淫乱终成憾(2)
好色的明穆宗朱载垕即位后,首先宣告天下,将废除朱厚熜时期的所有弊政,一时间朝廷内外都希望新君能有所作为。但是,革弊施新取得实效没多久,他便宠信太监膝祥等人,开始挥霍无度,纵情声色,荒废朝政。
在勤政方面,朱载垕的确是比较懒散的,即位后不久,很快就将权力交给了以高拱为首的内阁,以后只召见过两次阁臣,而他自己有了空闲就在后宫享乐,广修宫苑,犬马歌舞。这不能不说是他人生的一大污点。
据说,朱载垕特别的好色,整天在后宫里忙来忙去,被人比做后宫中辛勤的小蜜蜂。他曾服用大量的春药,每天要数名美女陪伴。他在宫中的用品,小到茶杯,大到龙床,全部都有男欢女爱的雕刻和彩绘。对此,朱载垕的很多大臣都曾上书进谏,竭力劝阻,但他总是很温和地说,国事有先生我就放心了,家事就不劳先生费心了。
明穆宗谥册朱载垕贪于女色,最后也是死于女色。由于纵欲过度,加上长期服食春药,他的身体没几年就每况日下,难以支撑了。隆庆六年(1572年)闰三月,宫中传出了朱载垕病危的消息。在休养了两个月之后,他又上朝视事,却又突然头晕目眩,支持不住而回宫。他自知病情不轻,急召高拱、张居正及高仪三人接受顾命,吩咐由太子继位,后病逝于乾清宫。就这样,被女色掏空了身体的朱载垕,匆匆走完了六年的帝王生涯,把大明江山留给了年仅九岁的皇四子朱翊钧,终年只有三十六岁,后被谥为庄宗,庙号穆宗,葬于北京昌平昭陵。
朱载垕死后,后人给予了比较高的评价。《明史》中说,朱载垕“宽恕有余,而刚明不足”。也有人把朱载垕视为明朝“除太祖、成祖、宣宗、孝宗外,仅有的可圈可点的皇帝”,并认为,如果他不纵情声色,多活二十年,明朝一定可以恢复到仁宣之治的旧观,当然这只能是一种假设了。
励精图治称英主 穷奢极欲负骂名(1)
万历年间绘《河防一览图》
励精图治称英主穷奢极欲负骂名——明神宗朱翊钧
明神宗朱翊钧(1563~1620)是明朝历史上的第十三位皇帝,明神宗朱翊钧像明穆宗朱载垕的第三个儿子,隆庆二年(1568年),被册立为皇太子,隆庆六年(1572年)继位,第二年改年号为“万历”,故后人又称他为万历皇帝。朱翊钧在位执政的48年时间是非常矛盾的:曾作为一代英主,在大臣们的辅佐下,使大明王朝的经济得到了空前的繁荣,也曾28年不上朝听政,被后人认为是中国历代帝王中最懒惰的,他还穷奢极欲,横征暴敛,为此背负了千古骂名,因而在明朝历史上,他的帝王生涯总是引起人们较多的关注。
初政的辉煌朱翊钧生于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生母李贵妃原为裕王邸宫女,后被当时还是裕王的朱载垕看中,隆庆元年(1567年)被封为贵妃。据说她对于儿子朱翊钧教育颇严,一心想让他成为一个有为之君。
朱翊钧自幼就聪慧过人,读经史过目不忘,而且颇为早熟。6岁时,他看见朱载垕在宫内骑马奔驰,便上前挡道谏阻说:“父王为天下之主,单身匹马的在宫中奔驰,倘若有一个疏忽,那可不得了。”朱载垕听后深受感动,当即下马,立他为太子,自此更加喜爱他。隆庆六年(1572年)五月二十六日,朱载垕病逝。六月初十日,年仅九岁的朱翊钧即皇帝位。
朱载垕去世时,为朱翊钧留下了很好的内阁班子,朝中贤臣当国,人才济济。内阁大学士张居正、高拱、高仪都是正直之士,极善谋略,而此时的内宫也非常安定,朱载垕的正宫陈皇后与朱翊钧生母李太后相处得非常融洽,并且当时的大太监冯保也是明朝不可多得的好太监之一。
尽管朱翊钧当时还是一个非常年轻的“少年天子”,但在这些人的支持下,励精图治,推行新政,颇有英主气象。朱翊钧任用张居正为内阁首辅,并大力支持张居正的变法改革,从而换来了经济发展和社会相对安定的局面。这段时间,不仅是朱翊钧人生的辉煌时期,而且也使当时濒于崩溃的大明帝国获得了短暂的复苏和繁荣。这一切当然与李太后、冯保等人的支持是分不开的,但主要还是张居正忠心耿耿努力的结果。
张居正原本和高拱、高仪二人一样,同是朱载垕去世时的内阁顾命大臣。只不过,由于种种原因,高拱、高仪先后都离开京城还乡,使得朝中三位顾命大臣只剩下张居正一人,而朱翊钧的生母李太后在朱载垕去世后就把教育培养朱翊钧的任务交给了张居正,因此张居正就不得不担当起辅弼小皇帝的重任。张居正一方面治理国事,另一方面非常注重对朱翊钧的教育,亲自指导他读书,为他安排周详的课程,选拔有素养的大臣主持教学,培养其治国安邦的本领,因而朱翊钧也与他建立了深厚的师生之情。
据说,朱翊钧非常尊敬张居正,言必称张先生,从不直呼其名。冬天上课时,朱翊钧总是嘱咐小太监将厚厚的毛毯放在张居正的脚下,以免冻着脚。张居正生病后,朱翊钧更是亲自为他熬药,而张居正为了感激皇帝的知遇之恩,更是加倍努力,事必躬亲,将一个大明王朝治理得井井有条。
万历年间绘《河防一览图》亲政的衰落万历十年(1582年),由于操劳过度,“工于谋国,拙于谋身”的一代名臣张居正去世,终年五十八岁。朱翊钧为张居正辍朝一天,并给予崇高的待遇:谥文忠,赠上柱国衔,荫一子为尚宝司丞,赏丧银500两。然而,两年之后的万历十二年(1584年),朱翊钧的态度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生前“忠贞不贰”的“元辅张先生”,死后反而变成了“谋国不忠”的“大奸”。原因何在?由于张居正为人非常正直,得罪了不少大臣,而他所推行的改革也触动了不少守旧势力。在他死后,一些变法期间失势的守旧派大臣乘机反扑,纷纷上奏朱翊钧,要求弹劾张居正和他的支持者冯保。也许是随着年龄的增长,朱翊钧对昔日威柄震主的张居正日益不满,也许是在张居正的严格管理下有些厌倦了,当守旧派大臣仍提出这些要求时,朱翊钧觉得自己真的应该这样做。
哦豁,小伙伴们如果觉得52书库不错,记得收藏网址 https://www.52shuku.net/ 或推荐给朋友哦~拜托啦 (>.<)
传送门:排行榜单 | 找书指南 |